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6篇
  9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郑宝强  许长杰  王雁  刘博  魏浩  汤志勇 《园艺学报》2014,41(7):1519-1520
‘顺科红霞’蝴蝶兰是以‘朝阳红’为母本,‘巨宝红玫瑰’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深玫红大花品种,花朵数12 ~ 16 朵,花朵排列整齐有序;花横径10.8 ~ 11.7 cm,花期长达132 d。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肥料对蝴蝶兰小苗生长的影响,为培育壮苗、提高蝴蝶兰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蝴蝶兰品种“V31”(台林红天使)小苗为试材,对比研究N∶P2O5∶K2O分别为30∶10∶10(高氮)、9∶45∶15(高磷)、20∶20∶20(等量)的花多多专用肥对蝴蝶兰小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配比肥料对蝴蝶兰小苗生长影响显著,施用N∶P2O5∶K2O为9∶45∶15的蝴蝶兰小苗出根最快,45 d即可全部出根;施用N∶P2O5∶K2O为20∶20∶20的蝴蝶兰小苗新增叶片数最多,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N∶P2O5∶K2O为30∶10∶10的蝴蝶兰小苗叶冠幅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移栽后45 d内用高磷肥处理,而后在根系生长良好基础上以高氮肥和N∶P2O5∶K2O为20∶20∶20肥料交替施用最有利于蝴蝶兰小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3.
通过RT-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蝴蝶兰叶片中克隆了一个热激蛋白基因PhHsp70 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MG214259),该基因全长为2 239 bp,编码647个氨基酸,与多种植物的HSP70基因具有94%以上的相似性;其编码蛋白包含HSP70结构域,属于胞质型HSP7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蛋白与铁皮石斛的HSP70蛋白亲缘关系最近;PhHsp70基因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花器官中表达水平较低;PhHsp70基因在4℃冷胁迫处理0.5 h表达水平下降,冷胁迫1 h后,表达水平升高,在处理24 h时表达水平最高。由此推测,PhHsp70基因参与蝴蝶兰4℃冷胁迫的生理反应。研究结果可为研究蝴蝶兰热激蛋白在低温胁迫响应中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适宜蝴蝶兰抽梗的温度,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难催花品种及低温替代提供参考。【方法】以‘火凤凰’蝴蝶兰袋苗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 5个温度处理,分别为 29/22、26/19、23/16、20/13、17/10 ℃(日 / 夜),每个处理温差均为 7 ℃,昼夜光周期10 h/14 h,相对湿度 75%。【结果】26/19 ℃处理后蝴蝶兰抽梗时间最早,处理后 30 d 抽梗,抽梗率为 100%,抽梗指数为 14.86;23/16 ℃处理后 36 d 抽梗,抽梗率达 100%,抽梗指数为 2.41;20/13 ℃处理后 40 d 抽梗,抽梗率为 95%,抽梗指数为 1.13。20~26 ℃处理抽梗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抽梗后显著下降。抽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结论】蝴蝶兰最适抽梗温度为 26/19 ℃;29/22 ℃处理未抽出花序轴,表明高温条件下蝴蝶兰不能诱导开花;17/10 ℃处理引起低温伤害,培育一段时间后转移到较高温度可以抽出花梗,但花梗质量偏差。  相似文献   
25.
蝴蝶兰外植体褐变发生与总酚含量、PPO、POD和PAL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许传俊  李玲 《园艺学报》2006,33(3):671-674
 蝴蝶兰外植体在褐变发生前期PPO和POD活力皆升高, 褐变发生后酶活力下降。同工酶谱分析发现, 培养0 d的蝴蝶兰外植体PPO没有酶带出现, 而POD有1条弱带。离体培养2 d POD出现3条酶带, 第4天有新酶带Ⅰ发生, 随后消失, 其余3条带, 随培养天数的延长, 酶带活性渐弱。PPO同工酶谱在培养2 d出现3条酶带, 迁移率为0128的酶带Ⅲ在培养4 d活性较强, 随后3条酶带减弱。总酚含量和PAL活力随外植体褐变增强而逐渐增加, 两者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6.
农杆菌介导的蝴蝶兰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柴明良  金斗焕 《园艺学报》2004,31(4):537-540
 针刺后的蝴蝶兰‘White Hikaru’的类原球茎(PLB),与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p£)的pCAMBIA 1300一SmGFP的根瘤农杆菌LBA4404 共培养,培育出了转基因的蝴蝶兰。经绿色荧光蛋白检测和Southern印迹,证实了再生植株中含cop基因和hpt基因。  相似文献   
27.
儿茶素对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褐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3 g/L儿茶素处理蝴蝶兰叶片外植体,在MS+3 mg/L 6-BA(pH 5.8)培养基上培养4 d,外植体褐变率高于对照227.6%.用香草醛-盐酸溶液染色反应法发现鞣质分布在维管束和细胞间隙.叶片剪切的外植体(培养0 d)鞣质含量较高,培养4 d降低,8 d后再升高.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鞣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培养期间,儿茶素处理的外植体PPO、POD和PAL活性高于对照外植体,其中POD活性在第8天达到最大值,PPO和PAL活性在培养第12天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8.
蝴蝶兰原球茎和丛生芽增殖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以蝴蝶兰(Phalaenop spp)原球茎(Protocorm like body,PLB)和幼芽为外植体,研究了蝴蝶兰原球茎和丛生芽增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适合于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1/3MS+TDZ 0.2 mg/L+NAA 1.0 mg/L+蔗糖2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CM 200 mL/L。适合于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3MS+TDZ 2.0 mg/L+NAA 0.1 mg/L+蔗糖2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CM 200 mL/L。TDZ的效果好于6-BA。对丛生芽的切割能显著提高增殖倍数。  相似文献   
29.
以蝴蝶兰光芒四射增殖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的土豆添加量对其增殖倍率及转接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6培养基中加入土豆40g/L对光芒四射的增殖效果最好,使其转接周期从60d缩至50d,增殖倍率从1.80增至2.52。  相似文献   
30.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系统研究了吸附剂(活性炭、PVP) 与柠檬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硫代硫酸钠5种抗氧化剂对蝴蝶兰组培中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和促进生长, 但不利于分化; 谷胱甘肽控制褐化的效果虽不及活性炭, 但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