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7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篇 |
农学 | 33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43篇 | |
综合类 | 114篇 |
农作物 | 41篇 |
水产渔业 | 24篇 |
畜牧兽医 | 19篇 |
园艺 | 25篇 |
植物保护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Natalya V. Ageenko Konstantin V. Kiselev Pavel S. Dmitrenok Nelly A. Odintsova 《Marine drugs》2014,12(7):3874-3891
The quinone pigments of sea urchins, specifically echinochrome and spinochromes, are known for their effective antioxidant, antibacterial, antifungal,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We developed in vitro technology for inducing pigment differentiation in cell culture.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pigment differentiation was accompanied by a simultaneous decrease in cell proliferation. The number of pigment cells was two-fold higher in the cells cultivated in the coelomic fluids of injured sea urchins than in those intact. The possible roles of the specific components of the coelomic fluids in the pigment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and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the production of naphthoquinone pigments during cultivation were examined by MALDI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chinochrome A and spinochrome E were produced by the cultivated cells of the sand dollar Scaphechinus mirabilis in all tested media, while only spinochromes were found in the cultivated cells of another sea urchin, 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ction of pigment differentiation was increased in cells cultivated in the presence of shikimic acid, a precursor of naphthoquinone pigments. Our results shoul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iques in marine bio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generation of cell cultures producing complex bioactive compounds with therapeut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83.
优化了红曲霉菌5040产生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了红曲霉菌5040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色价变化规律,以及红曲色素中红色素和黄色素的胞内外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红曲霉菌5040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摇床转速170 r/m in,温度32℃,pH 5.4,接种量90 mL/L。②整个发酵过程分为3个阶段:0~32 h是菌体大量合成阶段,色素产量较低;32~128 h是色素生成期,色素生成稳定且产量高;128 h以后菌体生成和产色素能力下降。整个发酵期在0~128 h色素增长较为均匀。③胞外红色素含量高于胞内,胞内外黄色素的分布不呈规律性,黄色素总量高于红色素,整个发酵液色调呈黄色。 相似文献
84.
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茶多酚双液相(TLPS)氧化参数对制取茶色素的综合效应,以茶黄素(TFs)和茶红素(TRs)为目标建立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茶多酚浓度、温度、酯比例及pH值对TFs和TRs形成与积累均有显著影响,反应时间对TFs影响显著,氧化剂对TRs影响显著;单因素效应显示:较低的茶多酚和氧化剂浓度、适当的低温和较短的时间、低的酯比例和pH较有利于TFs形成与积累,而有利于TRs形成与积累的参数则相反。运用计算机模拟优化,得到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综合优化方 相似文献
85.
以8年生苹果品种(王林、陆奥和宫滕富士)的果实为试材,采用套袋处理对黄绿品种的果实着色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纸层析技术分析了着色果皮的色素种类。结果表明苹果的黄色和绿色品种具有合成花青苷的潜能,经套袋处理,着色潜能就能发挥出来,果皮可以由非红转变为红色。摘袋后,富士套袋果的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经6 d即达到非套袋果水平;而黄绿品种套袋果的花青苷合成对光反应迟钝,在摘袋后16 d才开始增加。黄绿品种果皮形成红色是由于花青苷合成的增加;而套袋处理改善红色品种着色,并非由于提高花青苷含量。着色的黄绿品种果皮上的色素种类与正常红色品种果皮的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持续干旱处理对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实生苗为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设置对照(compared,CK)、轻度胁迫(light stress,LD)、中度胁迫(moderate stress,MD)、重度胁迫(Severe stress,SD)4个水分处理,研究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片水分生理以及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K、LD、MD水分梯度下,紫斑牡丹生长正常,但在SD胁迫下受影响明显,植株叶片变黄且萎蔫;各胁迫阶段叶厚、叶水势下降明显,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降低幅度小,差异不明显,饱和水分亏(water saturation deficit,WSD)有在MD胁迫下有所升高;干旱胁迫抑制了光合色素合成,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叶绿素b(Chlorophyll b,Chlb)、叶绿素总含量(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Chla+b)、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Car)显著依次下降,叶绿素比值(Chlorophyll ratio,Chla/b)则相反;干旱胁迫导致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以及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呈现下降趋势,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intercellular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Ci)则表现为上升后下降,其中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在逐渐上升。在轻度和中度干旱的紫斑牡丹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和耐旱能力,而长期重度干旱则对紫斑牡丹影响较为严重,在重度干旱地区栽植需考虑水分供给。本研究为干旱地区和城市的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系统开展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以及做青阶段机械损伤双重胁迫下茶叶中脂溶性色素的动态变化研究,阐明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后茶树鲜叶制得乌龙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的机理,为合理利用外源诱导提升鲜叶品质和加工制得的乌龙茶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0.25%外源茉莉酸甲酯喷施3—4年生盆栽'金萱'茶树叶面,至均匀挂滴,对不... 相似文献
89.
90.
墨兰叶色变异品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但其叶色变异机理尚不清楚。对墨兰栽培品系‘达摩’正常绿叶及其4个叶色变异(叶艺)品系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叶艺品系叶片黄色区域的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小于绿色区域,且叶绿素含量降低更为显著,造成Caro/Chl升高,叶色黄化。叶绿素荧光参数显示叶艺品系叶片黄色区域的F_v/F_m、NPQ值也有相应降低,而qp、Y(Ⅱ)值比绿色区域高,可能与其高比例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进一步对叶绿体超微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叶艺品系叶片绿色区域叶绿体存在不同程度发育缺陷,而黄色区域的叶绿体退化更为严重,没有完整的叶绿体结构。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叶艺品系叶片绿色区域F_v/F_m值的变化趋势与其叶绿体发育完整程度具有一致性,qp、Y(Ⅱ)值与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但黄色区域并不呈现出这种相关性,可能与叶绿体发育严重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