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报道云南22种葡萄真菌性病害,国内未报道的病害有9种,其中5种有描述和附图,即葡萄小褐斑病Anaphysmene sp,叶斑病Discosia sp,黑星病Fusicladium viticis,枝枯病Massamia phomeioides,大叶斑病Pestalotiopsis sp,后3种进行单孢分离接种;另4种为省内未报道的病害,即葡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黑点病Septoria sp,黑斑病Alternaria viticola,叶枯病Monochaetia uniseta,亦进行描述并附图。  相似文献   
102.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相似文献   
103.
24%螨危悬浮剂防治茶橙瘿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开展了24%螨危悬浮剂防治茶橙瘿螨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螨危悬浮剂3000~5000倍液防治茶橙瘿螨效果良好,药后1 d的防治效果即达81.08%~99.37%,药后15 d防治效果达100%,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适用于防治茶橙瘿螨,建议使用浓度为5000倍液.3000~5000倍液施用对茶树安全.  相似文献   
104.
通过5种杀菌剂氧化亚铜 过氧乙酸、氧化亚铜单剂、甲基硫茵灵、多抗霉素、多茵灵对荼赤星病分生孢子萌发率测定.证明氧化亚铜 过氧乙酸的抑制率最佳,为81.27%.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铜加过氧乙酸、波尔多液对茶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防效分别为92.51%、84.93%.根据各药剂的防效及特点,氧化亚铜加过氧乙酸是防治茶赤星病最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05.
树栖真菌对扩散型松材线虫生活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涉及多个生物因子的复杂病害系统,其病原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受媒介昆虫、寄主、树栖真菌和伴生细菌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马尾松林内的两种优势内栖真菌的3个菌株,松球壳孢(Sphaeropsis sapinea)E11、MHS7.3和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M32,接种于松褐天牛模拟蛹室,研究松褐天牛蛹期和羽化过程松材线虫种群动态,以及松褐天牛携带扩散型松材线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天牛发育处于蛹期时,松材线虫主要以扩散型三龄幼虫(J)附着于天牛体表;发育至羽化期时,松材线虫主要以扩散型四龄幼虫(J)位于天牛体内。不同优势内栖真菌接种处理下,松褐天牛携带的扩散型幼虫数量的大小顺序为:小孢拟盘多毛孢M32>松球壳孢E11>松球壳孢MHS7.3,这与模拟蛹室中松材线虫种群的大小顺序是一致的,表明松褐天牛携带的线虫数目与蛹室中线虫种群的大小关系密切。在松褐天牛携带的J、J和扩散型幼虫(J+J)占线虫种群比例方面,松球壳孢E11和MHS7.3均大于小孢拟盘多毛孢M32,显示不适宜繁殖的真菌能促进群体内更多个体转化为扩散型虫态。J在蛹期的第二天即从天牛体内分离得到,但数量极少,随着J在羽化前达到最大值,J也开始大量出现,预示着较大J种群数量可能是J大量发生的基础条件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的扩散过程中,松林优势树栖真菌对媒介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6.
进口美国苹果上拟盘多毛孢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进口的美国华盛顿州红帅(reddelicious)苹果中分离到一种引起苹果果实腐烂的病原真菌,根据该真菌的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以及该真菌DNA的ITS序列,将其鉴定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p.)。该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分生孢子长梭形直立或稍弯曲,15·6~22·2(18·8)μm×4·8~7·1(5·7)μm,5个细胞,4个隔膜均为真隔膜,中间3个细胞暗褐色,两端细胞淡色,3个有色细胞中第1、2个有色细胞颜色较深,茶褐色;第3个有色细胞淡褐色;分隔处稍缢缩;孢子顶端有2~3根不分支的附属丝,长7·0~19·5(11·9)μm,基细胞具短柄,长0·4~3·2(1·4)μm。分生孢子梗较长,呈淡色,不分支,无隔膜。用ITS区通用引物PM1/PM4对该真菌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525bp的ITS区序列。  相似文献   
107.
为明确引起贵州八角叶枯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3个菌株, 经形态学特征鉴定结合ITS?tef1和TUB多基因序列分析, 3个菌株均被鉴定为庐山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lushanensis, 这是该菌在八角上引起叶枯病的首次报道?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25℃, 最适pH为6~7, 菌丝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108.
为明确引起贵州六盘水山茶灰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和防治方法,用单孢分离法获得3株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β-tubulin、tef1多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葡萄牙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ortugalica。6种常规杀菌剂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两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在推荐浓度范围内对P.portugalica的抑制率达到了100%,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推荐浓度范围内对该病原菌的抑制率也在90%以上;有效成分浓度为250~500 mg/L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300 mg/L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可显著促进P.portugalica产孢。  相似文献   
109.
 In June 1996, a leaf spot disease widely occurred in Japanese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orchards in Tottori Prefecture, Japan. The main diagnostic symptom was ring spot on the leaves and calyxes of young fruits; in severe cases, lesions developed on more than half of the area of the leaf, resulting in early defoliation.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tudies of the isolated fungi, it was shown that Pestalotiopsis longiseta, P. glandicola, P. acaciae, and P. crassiuscula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seases. These fungi, except P. longiseta, were found to be new pathogens of the disease. Received: May 20, 2002 / Accepted: July 25, 2002  相似文献   
110.
澳洲坚果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症状观察、致病性测定、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及生物学活性测定将分离到的病原菌鉴定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Speg.)Steyaert。菌株JG01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背面呈橘黄色花瓣状,分生孢子盘墨汁状散生在菌丝上,分生孢子长梭形,大小为18.3~27.4μm×5.6~7.7μm,4隔,中间3个细胞着色,分隔处颜色很深,顶端附属丝一般2~3根。ITS序列分析,菌株JG01与P.versicolor(AF405298)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到99.60%。在PDMA培养基上,25~28℃、pH 4.0~6.0、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培养条件对菌株产孢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