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05篇
  免费   4043篇
  国内免费   5134篇
林业   8247篇
农学   5344篇
基础科学   4495篇
  11283篇
综合类   33657篇
农作物   3601篇
水产渔业   2198篇
畜牧兽医   8098篇
园艺   2249篇
植物保护   3010篇
  2024年   645篇
  2023年   1519篇
  2022年   2305篇
  2021年   2655篇
  2020年   2583篇
  2019年   2935篇
  2018年   1556篇
  2017年   2647篇
  2016年   3301篇
  2015年   2778篇
  2014年   4064篇
  2013年   4006篇
  2012年   5686篇
  2011年   5594篇
  2010年   4446篇
  2009年   4422篇
  2008年   3931篇
  2007年   4535篇
  2006年   3832篇
  2005年   3053篇
  2004年   2483篇
  2003年   2130篇
  2002年   1571篇
  2001年   1477篇
  2000年   1312篇
  1999年   1025篇
  1998年   825篇
  1997年   716篇
  1996年   651篇
  1995年   680篇
  1994年   615篇
  1993年   459篇
  1992年   390篇
  1991年   319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164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南方红壤区植被覆盖因子估算模型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红壤区植被覆盖因子变化规律、构建植被覆盖因子计算模型可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及动态监测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广东省五华县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200余场降雨试验观测数据,分析了影响水土流失的各关键因子与次降雨土壤侵蚀模数(Individual Rainfall Event Soil Erosion Modulus,ISEM)间定量关系,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系列次降雨事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应植被覆盖因子值,构建了植被覆盖因子值与植被覆盖度间数学模型,从点、面2个尺度对模型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ISEM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降低;ISEM与雨前土壤表层含水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对数关系;ISEM随坡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ISEM随次降雨量、次降雨侵蚀力和次降雨径流深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变化关系。2)构建了植被覆盖因子值与植被覆盖度间二阶指数衰减模型,该模型决定系数和纳什系数分别达0.947和0.876。点尺度验证结果表明90%样本模型计算值与观测值相对误差均小于0.30;面尺度验证结果表明,70%~80%的植被覆盖因子计算值相对误差不超过0.1。总体而言,该模型计算精度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2.
以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为研究对象,根据IPCC 2013典型浓度排放路径(RCP)对2100年海洋温度和p H的预测值,分别选择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 2.6)和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RCP8.5),设置温度和p H两个因素,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气候变化,探究海洋暖化和酸化对黄姑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基础温度24.0℃条件下,黄姑鱼进入稚鱼期的时间为25 d,高温处理(26.0℃~28.0℃)生长加快,仅为22 d,同时,随着温度升高(26.0℃、26.6℃和28.0℃),生长率逐渐增加(0.73、0.74和0.78 mm/d),并且各处理组之间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死亡率在26.6℃最高,26.0℃最低。黄姑鱼死亡率在p H为7.80、7.73和7.49时分别为3.9%、19.4%和21.7%,各处理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但p H对黄姑鱼早期生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通过逻辑斯蒂生长方程拟合,结合IPCC对2100年温度和p H的预测,到2100年,在RCP 2.6情景下,黄姑鱼早期生长率为0.71 mm/d,死亡率为31.1%;在RCP 8.5情景下,黄姑鱼生长率最高达到0.76 mm/d,死亡率为23.9%。在海洋酸化和暖化的共同作用下,黄姑鱼的早期补充将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盐碱地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压力不断增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大片分布的盐碱荒地来缓解危机.当前,有关盐碱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盐渍化的评估与测量、土壤水盐运动、劣质水利用和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措施改良盐碱地效果方面.据此,综述了盐碱地改良利用情况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棉花地上部形态建成的光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株型棉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同类相似性”原理,借助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光温生态因子对棉花叶片长、宽,叶柄长、粗,主茎节间长、粗,果节长、粗,蕾铃高、直径等形态指标的影响,量化温、光因子与棉花各器官形态建成的关系,构建了基于GDD (growing degree day)和Logistic方程的棉花形态建成光温模型。利用独立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棉花主茎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叶柄长度、主茎节间的长度和粗度、果枝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叶柄长度、果节的长度和粗度、蕾铃高度和直径的RMSE值分别为0.48、0.65、0.53、0.09、0.02、0.55、0.28、0.23、0.14、0.17、0.20和0.11 cm。显示棉花器官形态指标的模拟值与检验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描述性。  相似文献   
995.
冬凌草原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用水土保持植物,随着对其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日显不足。经试验分析,人工栽培的冬凌草遗传性状稳定,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药用价值与野生自然资源相比,无明显差异,故扩大人工栽培是可行的。试验研究出的人工种植技术,可使冬凌草种子出苗率由野生传播的不足1%提高到87.2%;扦插生根率达到90.5%。冬凌草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土作用,一年生冬凌草区比对照减少径流量36.1%,土壤流失量减少48.5%;比一年生金银花区径流量削减18.3%,减少土壤流失26.8%。  相似文献   
996.
本文讨论了农药的危险性管理随着管理制度不同而不同.且取决于其暴露途径和机会,建议不要重复管理,尽快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相关技术标准,提高测试水平。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调控和施肥对陕北榆林地区滴灌马铃薯生长、品质和水肥利用的影响,以期探寻马铃薯优质高产的水肥调控模式。以马铃薯紫花白为材料,分别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设置3个土壤水分调控下限水平:W1(55%、60%、65%、55%、55%)、W2(65%、70%、75%、65%、65%)、W3(75%、80%、85%、75%、75%),4个施肥水平N-P_2O_5-K_2O (kg·hm~(-2))分别为F1(100-40-150 kg·hm~(-2))、F2(150-60-225 kg·hm~(-2))、F3(200-80-300 kg·hm~(-2))、F4(250-100-375 kg·hm~(-2)),共12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分析马铃薯各指标对水肥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同一施肥水平下,W2灌水处理的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W2处理的平均产量为43 187.15 kg·hm~(-2),比W1和W3分别增加了24.59%和5.26%,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5.32%和6.37%,8.04%和4.66%,WUE分别增加了15.53%和7.54%,肥料偏生产力(PFP)分别增加了21.65%和4.41%。(2)在同一灌水水平下,F3施肥处理的马铃薯生长、产量、WUE均显著高于F1、F2和F4处理,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F2处理最高。F3处理的平均产量为44 691.32 kg·hm~(-2),比F1、F2和F4处理分别增加了41.79%、10.98%和6.34%。WUE随施肥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PFP随施肥量增加呈减小趋势,F1处理的PFP平均为108.69 kg·kg~(-1),比F2、F3和F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7.41%、41.06%和87.50%。(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马铃薯品质表明,F3W2处理排名第一,是榆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的最优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以中国春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双端体为材料,鉴定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的染色体定位特征。解析不同供磷水平下,上述材料和不同磷利用效率小麦品种该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植株干物质生产能力和磷效率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溶液培养法水培中国春(CS)及该品种遗传背景的整套B染色体组双端体和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材料。以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为材料进行TaPHT2;1 PCR扩增,鉴定TaPHT2;1在染色体上的定位。采用半定量RT-PCR及qRT-PCR技术分析B染色体组供试端体和小麦品种TaPHT2;1的表达水平。采用常规分析技术,测定供试材料单株干重和磷吸收参数。【结果】①PCR检测发现,在CS及所有供试B染色体组双端体材料中,除缺失1B长臂的1BS外,其它所有材料均能特异扩增出目标基因TaPHT2;1,表明TaPHT2;1定位在1B长臂。②丰、缺磷条件下,TaPHT2;1在CS及除1BS外双端体根、叶中的表达均表现为叶片优势表达特征,且在叶片中表达受到低磷胁迫的诱导。TaPHT2;1在根系中的表达不受低磷逆境调控。表明TaPHT2;1在介导丰磷下磷素吸收、转运及增强低磷下植株体内磷素再度调运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③丰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干重和全磷含量显著降低;缺磷条件下,1BS的单株干重与CS相比也显著下降,但全磷含量增加。表明位于1B染色体长臂后的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对丰、缺磷条件下的植株磷素吸收、转运具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对不同供磷水平下的植株干重产生重要调控效应。④丰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磷累积量显著增加,磷利用效率没有改变;缺磷条件下,与CS相比,1BS的单株磷累积量没有变化,磷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不同磷利用效率品种相比,丰磷条件下,随着品种磷利用效率提高,叶片中TaPHT2;1的表达水平、单株干重、全磷含量和单株磷累积量也随着增加;缺磷条件下,随着小麦品种磷利用效率提高,叶片中TaPHT2;1的表达水平、单株干重和磷利用效率也随之增高,但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单株磷累积量品种间差异较小。因此,TaPHT2;1的表达水平与小麦品种丰、缺磷条件下的磷素吸收、利用和干物质积累能力具有紧密联系。【结论】小麦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位于1B染色体长臂。该基因通过其特定对外界供磷水平产生应答,在较大程度上调控植株的磷素吸收和利用能力,对不同供磷水平下的植株干重产生重要影响。TaPHT2;1在调控植株丰磷下磷素吸收和低磷下磷素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鉴定小麦品种磷效率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离子色谱分析和原子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测出黑龙江省5个样点6~10月土壤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中的Cl-、NO-3、SO2-4、K+、Na+、Mg2+、Ca2+含量,初步分析黑龙江省芦苇-土壤系统中Cl-、NO-3、SO2-4、K+、Na+、Mg2+、Ca2+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芦苇中阴阳离子含量普遍高于土壤。土壤中Cl-、K+和Na+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都表现为大庆离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点。Mg2+和Ca2+空间分布也具有相似性,均表现为牡丹江含量相对较高,同江和大庆含量相对较低。芦苇中阴阳离子在同江含量最低,可能与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经近五年的调查,总结出信阳地区经常发生和危害严重的十种鸡病的发病原因及防制措施,提出了常发鸡病的综合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