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00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857篇
林业   680篇
农学   1043篇
基础科学   187篇
  679篇
综合类   7513篇
农作物   692篇
水产渔业   549篇
畜牧兽医   3435篇
园艺   805篇
植物保护   1214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661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445篇
  2016年   587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1026篇
  2011年   1086篇
  2010年   972篇
  2009年   1038篇
  2008年   1163篇
  2007年   900篇
  2006年   776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放线菌C-2、C-3、C-4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以来,从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鞍山等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菌株252株.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小麦离体叶病害发酵液抑制法筛选出C-2、C-3、C-4 3株放线菌,对小麦白粉痛表现出较强的抑制能力.利用这3株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2、C-3、C-4 3株菌株的发酵液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在75%以上:对小麦离体叶病害的治疗作用分别为84.36%、65.1%和67.91%;田间小区试验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131%、56.9%和62.07%.  相似文献   
112.
用油菜作为指示作物,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除草剂氯磺隆与过氧化氢酶相互作用对它们活性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除草剂氯磺隆与过氧化氢酶作用后,氯磺隆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而过氧化氢酶的存在使除草剂氯磺隆容易被植物体吸收,使氯磺隆与受体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3.
为研究蟾蜍皮肤生物活性肽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以蟾蜍皮肤分泌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皮肤生物活性肽进行提取分离,得到F1和F2 2种组分,测定2种组分对DPPH·、ABTS+·、·OH的清除作用及还原力,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2的抗氧化结果均高于F1,其中,F1、F2对DPPH·最大清除率接近100%,IC50分别为2.24,1.004 mg/mL;F1、F2对ABTS+·最大清除率也接近100%,IC50分别为1.94,1.13 mg/mL;F1、F2对·OH最大清除率均>80%,IC50分别为0.73,0.63 mg/mL。还原力测定结果也证实F1与F2均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并且F2的还原力高...  相似文献   
114.
为探索卵孢小奥德蘑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其提取物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性,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卵孢小奥德蘑中的化学成分,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人参根腐病菌、人参锈腐病菌、人参立枯病菌等13个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测定卵孢小奥德蘑乙醇提取物及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卵孢小奥德蘑乙醇提取物的提取率为35.26%,当乙醇提取物浓度为100 mg/mL时,对人参立枯病菌的相对抑制率为52.24%,将乙醇提取物进一步萃取后,发现石油醚相萃取物对人参立枯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浓度为500 mg/mL时相对抑制率为52.90%。卵孢小奥德蘑石油醚萃取物对人参立枯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在人参立枯病的防治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明晰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库特征,以期为平原沙土区土壤碳库的提高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苏省平原沙土区丰县16年生杨树纯林、柳树纯林、杨柳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及相邻的撂荒地(对照)为对象,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 cm等5个土壤层次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和土壤酶活性,计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并对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3种林分类型及对照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范围分别为1.03~5.88 g·kg−1和3.53~17.55 t·hm−2。与对照相比,0~100 cm土层,3种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45.2%~82.2%。杨树纯林0~100 cm土层有机碳储量分别是柳树纯林、杨柳混交林和对照的1.23、1.24、1.83倍。(2)与对照相比,0~100 cm土层,3种林分类型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28.6%~48.0%、6.8%~9.7%和21.6%~33.4%。3种林分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100%(P<0.05)。(3)林分类型显著影响土壤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杨柳混交林0~100 cm土层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杨树纯林和对照(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库特征受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影响,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受蔗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碳受蔗糖酶活性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比和细根生物量是土壤有机碳库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平原沙土区营造人工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和有机碳库稳定性,杨树纯林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6.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植物源抗病毒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研究了11种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TMV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 mg/mL时,臭灵丹石油醚提取物、红花月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臭灵丹水层提取物对TMV增殖有显著抑制(P<0.05)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8.47%、80.19%、94.57%;臭灵丹石油醚提取物、钻叶紫菀乙酸乙酯提取物、臭灵丹水提取物对TMV有较强的钝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0.00%、76.38%、83.33%。TAS-ELISA检测表明,臭灵丹、风轮草、珊瑚樱、钻叶紫菀、益母草、拔毒散等植物提取物对普通烟K326内病毒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且明显好于阳性对照药剂宁南霉素。  相似文献   
117.
为了验证非寄主植物气味胁迫是否会抑制害虫的繁殖机能,采用前期筛选的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对乙基苯乙酮、反−2−己烯−1−醇、顺−4−己烯−1−醇、4−烯丙基苯甲醚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气味成分胁迫对云南切梢小蠹产卵量的影响均较小,但能够显著增加其母坑道的长度(P<0.01)。卵孵化后,反−2−己烯−1−醇、对乙基苯乙酮和4−烯丙基苯甲醚对幼虫的体长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顺−4−己烯−1−醇则呈上升趋势,体质量有一定增加,但蛹期和新羽化成虫的个体则与此相反,特别是顺−4−己烯−1−醇和反−2−己烯−1−醇,前者对蛹体长和体质量的降幅为16.63%和20.09%,后者对成虫降幅则为6.95%和15.78%。表明4种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均能明显干扰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特别是绿叶气味成分反−2−己烯−1−醇和顺−4−己烯−1−醇能够直接降低蛹和成虫的个体大小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118.
应用传统微生物鉴别方法并结合分子技术对自然罹病死亡的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内1株产红色色素的菌株(BS–1)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饲喂法观测该菌株BS–1菌悬液对云斑白条天牛5龄幼虫的毒力及致病症状。结果表明,该菌株BS–1为粘质沙雷氏菌。以基础培养基培养时,其余成分种类及添加量为蔗糖1%、酵母粉6%及NaCl 1%时最适,且最佳体外培养条件为35 ℃、pH=7、240 rpm、培养时间为16 h。使用1.17 × 1011 cfu/mL的菌悬液处理新鲜铁核桃树树皮饲喂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被感染虫体身体逐渐变红且仅肠道异常,15 d的校正累计死亡率为100%。从自然罹病死亡的云斑白条天牛幼虫肠道内筛选的菌株BS–1为粘质沙雷氏菌,具有杀虫活性。该研究结果为云斑白条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9.
以丙烯酰氯(AC)、十一烯酰氯(UC)对木质素磺酸钙(LS)改性,分别制备了木质素磺酸钙丙烯酸酯(AC-LS)、木质素磺酸钙十一烯酸酯(UC-LS)单体。通过FTIR、1H NMR、UV测试对AC-LS、UC-LS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C-LS、UC-LS红外谱图中均出现新的酯基吸收峰,在核磁共振谱图均出现新的乙烯基质子峰(—CH=CH2);在紫外吸收谱图中,两单体最大吸收波长出现红移、吸收强度增强,表明AC-LS、UC-LS单体成功制备。通过DSC、GPC测试对AC-LS、UC-LS的聚合活性进行了分析,DSC结果显示在引发剂存在条件下,AC-LS、UC-LS可以发生均聚反应。AC-LS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30 04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13 592,相对分子质量量分布系数(Mw/Mn)=2.21;UC-LS的Mw=17 118,Mn=1 896,Mw/Mn...  相似文献   
120.
为探究杂粮品种及加工方式对杂粮酸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选择小米、黄米、燕麦、藜麦、糙米、荞麦、高粱米7种杂粮为原料,经过蒸制、煮制、打浆3种常见加工方式,比较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对特性较好的杂粮经恰当处理后与牛奶共发酵制备酸奶,研究该杂粮酸奶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开发具备抗氧化活性的杂粮酸奶。结果表明,7种杂粮之间的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P<0.05)差异,采用抗氧化综合(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APC)指数法评定杂粮的抗氧化活性,发现抗氧化活性最高的杂粮为荞麦。进一步对荞麦进行加工处理,发现蒸制处理后其抗氧化活性优于煮制和打浆。将蒸制的荞麦与牛奶混合制备酸奶,制成的荞麦酸奶总酚含量为52.85 mg/100g,是普通酸奶的5.16倍;且其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普通酸奶(P<0.05)。该研究为功能性杂粮酸奶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