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7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620篇
林业   673篇
农学   596篇
基础科学   156篇
  1787篇
综合类   3429篇
农作物   466篇
水产渔业   501篇
畜牧兽医   1512篇
园艺   277篇
植物保护   64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744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不同作用因素对纳米TiO_2的光催化活性影响,为纳米TiO_2光催化杀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菌液初始浓度、光照强度和纳米TiO_2浓度为主要变量因素,研究不同因素条件下纳米TiO_2对鸡肉源微生物P.fluorescens和M.caseolyticus的光催化抑菌作用效果。[结果]纳米TiO_2浓度增加对P.fluorescens和M.caseolyticus的抑菌作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佳浓度值为0.4 g/L;增高光照强度,降低初始菌液浓度,纳米TiO_2的光催化抑菌效果增强;相同试验条件下,纳米TiO_2对P.fluorescens和M.caseolyticus的光催化抑菌作用一致,对M.caseolyticus的抑菌率始终低于P.fluorescens。[结论]M.caseolyticus对纳米TiO_2的光催化作用比P.fluorescens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2.
彭娜  彭先启  乐敏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12):2942-2953
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的微生物约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这限制了人们对99%未知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而研究表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未能被纯培养的微生物才是未知微生物的主体。微生物培养组学探索利用多种培养条件和长时间的培养,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可以大规模鉴定各种微生物,同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对未知微生物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在反刍动物胃肠道、禽类盲肠及家畜鼻腔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将动物体内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领域的可行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尽管该培养组学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方面,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的互补已经逐渐成为发展兽医微生物学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3.
叶康 《热带作物学报》2019,40(11):2261-2263
本文报道了海南兰科植物3新记录种,分别是全唇叉柱兰[Cheirostylis takeoi (Hayata) Schltr]、兰屿芋兰(Nervilia lanyuensis S. S. Ying)和台湾隐柱兰(Cryptostylis taiwaniana Masam)。凭证标本存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CSH)。  相似文献   
54.
CDC25A, TSSK3 and P53 expressionsin vitro in cultured sertoli cells after FSH treatment were studi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data for further researches of spermatogenesis.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相似文献   
55.
为限制盐碱地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主导影响因素,将2种中性盐(NaCl、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16种盐碱互作条件,研究盐碱互作胁迫对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丹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参数与总盐浓度、pH以及CO2-3和HCO-3浓度的影响较大,而CO2-3和HCO-3浓度又是影响pH的主要因素,总盐浓度和pH可作为影响高丹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主导因素。但是,反映种子萌发参数的发芽率(Gr)、发芽势(Gp)、发芽指数(Gi)等指标以及反映幼苗生长参数的芽长(GL)、根长(RL)和侧根数(LRN)等指标对盐浓度和pH胁迫的敏感性不同,在相同等盐浓度下,随着pH的增加,GL、RL和LRN降低幅度较Gr、Gp、Gi等参数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盐害系数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盐浓度对高丹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大,而高pH胁迫则主要影响其幼苗生长。因此,盐碱地高丹草的种植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土壤含盐量的因素,而且要考虑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57.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宾夕法尼亚州和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广泛,重视个体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衔接;提出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提高衔接性、体育课程设置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残疾人体育、充分利用体制优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构建完整体育活动圈等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8.
该文通过对邓州市2006~2007连续两年所分析的4700个土样有效硫(S)化验结果整理分析发现,邓州市目前近30%耕地中有效态硫含量对禾谷类作物而言是缺乏的,有近60%的耕地中有效态硫含量对于种植十字花科、百合科、豆科等需硫较多的作物来说,属于潜在缺硫耕地;同时从施肥结构、种植结构变化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依据硫在植物体内移动状况、硫肥性状等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9.
基于XML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分析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技术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介绍了系统采用的B/C/S结构模型,阐述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系统实现的部分关键技术。得出该系统能降低对客户端的要求,减少系统的通讯量,使得数据的呈现、交互更加容易,从而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0.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移栽密度、不同施钾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磷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磷水平(P2O5 0、60、90、120 kg/hm2,以P0、P60、P90和P120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 穴/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钾水平(K2O 0、90、120、150 kg/hm2,以K0、K90、K120和K150表示),密度设置同磷肥试验。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指标。【结果】磷肥与密度试验中,同一施磷水平下,早稻产量和地上部磷素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素吸收利用率(REP)、磷素农学效率(A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逐步降低,以P60D39处理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303.9 kg/hm2和24.4%,AEP为29.4 kg/kg; 晚稻则以施磷量在6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246.9 kg/hm2和42.4%,AEP为36.2 kg/kg。钾肥与密度试验中,早稻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20 kg/hm2和39×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最高,分别为6376.3 kg/hm2和67.2%,此时钾素农学效率(AEK)为15.6 kg/kg; 晚稻则以施钾量在9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REK最佳,分别为7025.6 kg/hm2和74.0%,AEK为21.7 kg/kg。【结论】合理的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养分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过高的磷肥和钾肥施用会抑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建议本研究区域的早稻采用施磷量在60 kg/hm2、施钾量120 kg/hm2和39×104穴/hm2的密度组合,而晚稻采用施磷量60 kg/hm2、施钾量90 kg/hm2和33×104 穴/hm2的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