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6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1663篇
林业   320篇
农学   537篇
基础科学   726篇
  2605篇
综合类   2853篇
农作物   53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512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400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392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d、60d和120d逐步减少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明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麦/油后直播杂交稻氮素积累、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优质三系杂交稻宜香优2115,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麦、油茬田同步开展试验,处理完全一致。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1)和秸秆不还田(对照,M0),副区设4个氮肥管理,即不施氮对照(N0)、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比例分别为1∶0∶0∶0(N1)、3∶3∶2∶2(N2)、2∶2∶3∶3(N3),测定了直播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轮作方式下,氮肥管理对直播杂交稻主要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齐穗后茎鞘、叶片的氮素转运及稻株氮素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麦/油茬杂交稻中后期的氮素积累量、茎鞘和叶片的氮素转运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观利用率较秸秆不还田分别提高了34.96%/28.76%、2.52%/2.61%和31.91%/22.30%。同时,油菜秸秆还田下直播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和产量较麦秆还田表现更好,籽粒产量提高481 kg/hm2(5.22%)。M1N2处理、M0N3处理下,直播杂交稻各阶段的氮素积累速率明显加大,促进结实期茎鞘和叶片的氮素向穗部转运,成熟期稻株氮素积累量优势明显且有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麦/油茬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分别达17.87 kg∙kg-1/17.85 kg∙kg-1、67.27 kg∙kg-1/71.28 kg∙kg-1、74.93%/75.05%),最终实现高产。【结论】在麦/油-稻轮作下秸秆全量还田,配合N2氮肥管理,可有效提高直播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籽粒产量,尤以油菜秸杆还田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3.
橄榄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特色果树,栽培历史悠久。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有力地支撑了橄榄产业的发展。本文全面梳理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橄榄种质资源、栽培技术、果实品质、保鲜加工、药理活性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针对我国橄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建议加强橄榄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推动橄榄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筛选出机插水稻基质育秧芸薹素内酯(BR)适宜的施用方法及最佳用量。【方法】以中早39为供试材料,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BR不同处理方式和浓度对机插早稻秧苗生理特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BR可以提高秧苗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及C/N,秧苗根系活力提高了13.24%~48.31%,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喷施方式对提高秧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最佳,基施方式对降低秧苗丙二醛含量效果最好。施用适量BR也可促进秧苗机插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喷施方式效果最好;浸种、喷施方式还能增强秧苗机插后20~30 d的单株分蘖力。【结论】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BR处理,有利形成壮苗和栽后活棵返青及分蘖,以播前0.15 mg/L浸种和秧苗1叶1心期0.10 mg/L喷施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65.
为探明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对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的影响,2014年在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布设的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定位试验(共9个处理),利用Bremner分级法,对该试验2018年收获后的土壤有机氮组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0~5、5~10、10~30 cm土层),各处理酸解总有机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酸解氨基糖态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较之无炭处理(CN0、CN50、CN100处理的均值),生物质炭添加(BN0、BN50、BN100处理的均值)处理可提升酸解总有机氮含量10.12%、9.14%、7.61%(土层由上至下),提升酸解氨态氮含量15.02%、16.25%、17.19%(土层由上至下),提升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13.31%、11.84%、8.74%(土层由上至下),其中BN100处理下对其提升效应最显著;较之无炭处理(CN0、CN50、CN100处理的均值),秸秆添加处理(SN0、SN50、SN100处理的均值)可提升酸解氨基糖态氮含量26.46%、26.51%、25.78%(土层由上至下),其中SN100处理下对其提升效应最显著;不同处理下,有机氮各形态的分布趋势为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酸解氨基糖态氮。总之,BN100处理对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态氮提升效应最显著,进而增加土壤供氮潜力,可筛选为该区春小麦栽培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66.
总结、分析了2019年及近年我国农药登记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最近7年来,每年微毒/低毒农药登记数量与当年农药登记总量的比值,及与本年度新增登记数量的比值均持续上升,其比值的年均值分别为82.0%和93.4%;环境友好的剂型在迅速增加,悬浮剂与本年度新增产品登记数量的比值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比值增长突显,乳油比值在逐年递减;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3大类农药登记数量与本年度新增登记数量的比值趋向显著平均;低风险的新农药登记数量在不断增加,生物源农药登记数量增长稳定,5年来其有效成分和产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88%和9.46%。从政策和技术上促进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产品数量快速增加。上述特点表明,我国农药正朝着有利于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7.
68.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小麦秸秆,进行草炭替代性育苗基质原料的研发,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化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以番茄‘毛粉802’为材料,通过小麦秸秆腐熟物、草炭、蛭石和珍珠岩4种基质原料及1种生物菌肥进行不同体积配比处理,研究不同配比的小麦秸秆复合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叶片色素及荧光指标、幼苗叶片理化性质指标、基质生物指标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究适合番茄幼苗生长的小麦秸秆复合育苗基质配方。利用灰色关联法对19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V腐熟小麦秸秆∶V蛭石∶V珍珠岩∶V生物菌肥=6∶2.5∶1∶0.5番茄幼苗表现最好,而番茄幼苗在纯小麦秸秆腐熟物上的生长量远远低于其他处理,番茄幼苗的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69.
A 2-year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utrition systems and Salsola kali subsp. tragus densities on industrial hemp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s a split plot in a randomis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es. Factors were fertilisation (poultry manure, vermicompost and nitrogen fertiliser) as the main plot and weed density (0, 5, 10, 15 and 20 plants/m2) as the subplo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ximum number of racemes per plant, seeds per raceme, 1000-seed weight, biomass, grain yield and harvest index (HI) of industrial hemp were obtained using vermicompost and were reduced with nitrogen fertiliser application. All measured properties in hemp plants decreased due to increasing S. kali subsp. tragus density, especially at 15 and 20 plants/m2. The most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hemp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was observed by increasing weed densit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ser. The application of vermicompost at high weed densities resulted in greater hemp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compared with nitrogen fertiliser. It is recommended to apply organic fertilisers, especially vermicompost at high S. kali subsp. tragus densities.  相似文献   
70.
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壤稻田面临土壤酸化和肥力偏低的双重挑战。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分别是稻田土壤酸化改良和培肥的有效措施,但二者的互作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连续4年(2015—2018年)在江西省开展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双因素田间定位试验,旨在探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红壤双季稻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早、晚稻的产量和氮素吸收,且二者具显著的协同促进效应。秸秆还田下,施石灰使早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分别增加10.7%和15.5%;而在秸秆不还田下,增幅仅分别为4.4%和9.7%。秸秆还田下,石灰使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分别提高18.7%和24.6%;但在秸秆不还田下,增幅则分别为10.5%和5.7%。施石灰对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促进效应随试验年限的增加而减弱。石灰对土壤pH值的提升效应随试验年限的延长显著降低。试验4年后,石灰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对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秸秆还田配施石灰能够协同实现双季稻增产、土壤酸化改良与培肥。本研究表明在此酸性的红壤双季稻田上每4年左右施用一次石灰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