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林业   229篇
农学   197篇
基础科学   33篇
  640篇
综合类   875篇
农作物   197篇
水产渔业   258篇
畜牧兽医   258篇
园艺   20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糜子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于2019年在山西河曲进行试验,以河曲大红糜子为材料,选用不同配比的有机肥(羊粪)、生物菌肥、尿素和复合肥,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糜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糜子产量和品质性状显著影响,复合肥和有机肥(F+Y)配施显著提高糜子籽粒产量(GY)、净光合速率(Pn)、钙(Ca)和铁(Fe)含量,显著减低直链淀粉含量(AC);相关性分析发现,籽粒产量(GY)和净光合速率(P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镁(Mg)与铁(Fe)呈极显著正相关,值为0.68,直链淀粉含量(AC)与醇溶蛋白含量(Gli)、钙(Ca)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值分别为-0.66和 -0.50;主成分分析发现,糜子各性状指标分为4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糜子食味品质、营养品质、产量指标和蛋白营养品质,综合得分以复合肥和有机肥(F+Y)处理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复合肥(187.5 kg·hm-2)与有机肥(1.5×10 kg·hm-2)配施是糜子获得优质高产的主要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2.
浮丝藻(Planktothrix) 是一种在我国水域中普遍存在, 可以引起蓝藻水华的水华藻之一,其代谢生成的二-甲基异莰醇 (2-methylisoborneol, 2-MIB) 可导致水体产生令人厌恶的嗅和味,从而使饮用水感官质量下降。本文探讨了温度 (15-30℃),BG11营养盐浓度 (20-100% (w/v))和光照强度 (1000-4000 Lux)对分离于巢湖的浮丝藻(Planktothrix sp.) FACHB-1372生长密度,总2-MIB生成量及胞外2-MIB分泌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述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对浮丝藻生长密度,总2-MIB生成量及胞外2-MIB分泌量影响最显著。25 ℃是浮丝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最高细胞密度可达6.04×105 cell?ml-1,30 ℃是其最适宜的产2-MIB温度,总2-MIB生成量和胞外2-MIB分泌量最高分别可达3.64×103 ng?L-1和2.78×103 ng?L-1;其次为营养盐浓度,增大BG-11营养盐浓度,浮丝藻生长密度和总2-MIB生成量会随之增加,但实验发现低浓度营养盐时,胞外2-MIB分泌量所占比例较高,表明低浓度营养盐更有利于浮丝藻进行胞外2-MIB分泌;光照对浮丝藻生长及产嗅味物质影响较小,强光照可促进2-MIB胞外释放,4000 Lux时其胞外2-MIB分泌量达最高。最后,依据实验结果为控制和预警浮丝藻过渡繁殖和嗅味物质释放提出了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43.
冷地型鸭茅营养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日本引入的9个冷地型鸭茅品种的营养动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9个鸭茅品种的粗蛋白质含量随生育期的进展逐渐下降,以抽穗期下降的速度为快;而粗纤维的含量变化恰好相反,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抽穗期的粗纤维含量明显增高;粗灰分的含量变化亦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鸭茅营养物质变化的转折点是在抽穗期  相似文献   
44.
在室内筛选的基础上,从当地石灰性土壤中分离出五株耐铅菌株,分别标记为M1、M2、M3、M4、M5,其中M1、M2为细菌,M3为放线菌,M4、M5为真菌,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其在不同浓度下对油菜养分的影响。研究表明:施加菌株M2、M3、M4和M5均对油菜氮磷的吸收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菌株M1却抑制了油菜对氮磷的吸收,施加菌株M3和M4油菜钾含量与对照相比略有升高,但差异均不显著,菌株M1、M2和M5显著抑制了植株对钾的吸收,抑制作用最大的是菌株M5,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2%。  相似文献   
45.
综述了烤烟中的氯与其它主要营养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氯促进烤烟对K 、Ca2 、Mg2 等阳离子的吸收,抑制NO3-、H2PO4-、SO42-等阴离子的吸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磷添加的响应,提高养分管理水平及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本研究严格筛选出21篇文章(612项数据)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氮添加、磷添加、氮磷添加)、不同施肥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对青藏高原草地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分添加显著增加了青藏高原草地土壤C,N,P含量;氮添加对土壤的增加效应随施肥强度增加而增加,磷轻度施肥(20g·m-2以下)处理、氮磷添加轻度施肥处理下的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增加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总体反映出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本文研究了不同N源对落叶松苗木干物重、养分吸收及离子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铵态N的苗木干物重小于对照处理;施硝铵态N的苗木生长与对照和施硝态N的苗木差别不大,但较施铵态N的苗木生长要好。铵态N与硝铵态N处理苗木地上部的阳离子总浓度受N水平的影响很小,而硝态N处理时则阳离子浓度增加;各处理对地上部阴离子浓度的影响均不大。在根部除硫酸根与钙离子外,阳离子与阴离子浓度均变化不大。硝态N处理的苗木具有较高的C-A值;△(C-A)/△Norg值在硝态N处理的苗木中随N供应量的增加而略有变化,但铵态N处理则明显下降;硝铵态N处理苗木的△(C-A)/△Norg值界于铵态N处理与硝态N处理之间。  相似文献   
48.
仁用杏营养元素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仁用杏林生物量及9种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仁用杏林(4年)生物量为5.7849t/hm2。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N、P、K、Mg的含量叶中最高;Fe、Zn、Cu、Mn的含量吸收根中最高;不同营养元素吸收、存留、利用排序相同,归还排序不同。  相似文献   
49.
棘托竹荪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托竹荪的生物学特征周崇莲(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曾德容(湖南合同县政协会同418300)关键词棘托竹荪,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营养成份1985年对湖南会同县的竹荪进行野外调查时,采到一种不同于竹荪(Dictyophoraind...  相似文献   
50.
Wang Ke  Zhang Yu 《林业研究》1995,6(1):12-17
Comparativ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and returning amount of main fractional compositions of litter in Korean pine (KP), Mongolian Scots pine (MSP) and Dahurian larch (DL) plantations in Laoshan Plantation Experiment Station of Maoershan Experiment Forest Farm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and returning amount in litter varies among different fractional compositions and tree species, the total returning amount of all nutrient elements and the returning amount of K, Ca, Mg, N and P are DL > MSP > KP, the returning amount of Cu is DL > KP > MSP, the returning amount of Fe and Mn are MSP > DL > KP; (2) To KP and DL plantations, the main nutrient element returned is dead needles; dead branches, bark scales and dead cones account for a little proportion; whereas to MSP plantation, besides dead needles, dead branches and bark scale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turn of nutrient elements; (3) A little deal of dead leaves can provided a great deal of returning amount of nutrient el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