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19篇
  免费   1199篇
  国内免费   1562篇
林业   4337篇
农学   1337篇
基础科学   1379篇
  3980篇
综合类   8300篇
农作物   1636篇
水产渔业   1140篇
畜牧兽医   1556篇
园艺   518篇
植物保护   1297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647篇
  2020年   701篇
  2019年   775篇
  2018年   537篇
  2017年   676篇
  2016年   906篇
  2015年   778篇
  2014年   1231篇
  2013年   1530篇
  2012年   1811篇
  2011年   1857篇
  2010年   1419篇
  2009年   1545篇
  2008年   1438篇
  2007年   1500篇
  2006年   1232篇
  2005年   1118篇
  2004年   882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514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目的】通过水肥管理达到减少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维持土壤质量的目的,探求温室土壤硝态氮残留与水肥用量的关系。【方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以灌水量和氮、磷、钾及有机肥用量为试验因素,根据当地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实际中的水肥用量,设计各试验因子的水肥水平,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拉秧后测定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建立土壤硝态氮量与水肥因子间的数学模型,据此分析了各单因子效应及二因素的耦合效应。【结果】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影响最大,施磷量、灌水量和施钾量次之,有机肥用量最小。当其他因子为0水平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多而增加,随施磷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随灌水量、施钾量以及有机肥用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灌水量及氮、磷、钾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产生的影响程度随其他因子的水平而变,存在明显交互作用。模型寻优显示:灌水量455.1~471.5 mm,施氮量532.3~586.5 kg/hm2,施磷量420.8~466.4 kg/hm2,施钾量646.1~723.5 kg/hm2,有机肥用量25.6~27.9 t/hm2,耕层土壤硝态氮量可维持在100~150 mg/kg的较低水平。【结论】温室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相对较大,可以通过优化水肥用量来减少土壤硝态氮的残留,故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仍需严格控制水肥用量。  相似文献   
932.
对从美国、西班牙引进的二个洋蓟品种绿球GreenGlobeArtichoke和帝王之星ImperiaLArti-choke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和品质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两个洋蓟品种在云南中部地区有很好的适应性,冬季露地能越冬,生长势强,能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产业化运作。其中,绿球GreenGlobeArtichoke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和优良品质,最具推广栽培前景。  相似文献   
933.
氮肥运筹及密度对中优752源库关系和剑叶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系籼型杂交中稻中优752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及密度对其源库关系和剑叶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适宜施氮量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和适度稀植都能提高粒叶比和库源增量比、降低生育后期根系活力的衰退值,有利于源库协调。粒叶比和库源增量比与产量均显著正相关,生育后期根系活力的衰退值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肥、增加中后期的施氮比例及适度稀植能降低剑叶温度。抽穗期及抽穗后25 d剑叶温度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抽穗期剑叶温度与抽穗期的伤流强度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34.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农村快速评估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土地利用、社区林业现状、资源传统利用与管理方式、保护区现行管理体系及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地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周边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高、利用方式多样,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和消耗严重,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能力低,随保护力度加大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各民族人民在建房用材上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引入社区林业理论,提出改进保护区管理的方法,提高周边社区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意识,将保护区管理与乡村群众的经济条件改善结合起来是实现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35.
通过建设堆顶镁制瓦盖顶架空,堆脚预制板架空,四周维布挂边,粮堆内码隧道通风,露天堆具有防潮、防漏、防热、防霉、防虫、防鼠、防倒的特点,规范了台、垫、码、盖、挂、密、风、架,探出了冬通风、春密闭、夏隔热、秋防治的露天堆管理程序。同时利用自然通风降温、密闭隔热保冷等措施,不仅保证了储粮安全和品质新鲜,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经费。  相似文献   
936.
为探讨外来杂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在入侵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对氮素资源波动的适应规律及与作物的竞争机制,采用人工模拟不同氮素波动条件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反枝苋和大豆(Glycine max)体内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和反枝苋不同器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能对环境中的氮素添加作出快速的响应,这可能与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有关;大豆硝酸还原反应主要在叶和根部进行,而反枝苋则主要在茎和繁殖器官中进行;无论是大豆还是反枝苋,在单栽其各器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大于混栽,说明种间竞争作用要明显大于种内竞争,种间竞争会显著降低植物体内氮代谢的水平。  相似文献   
937.
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稻茬小麦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苏麦188为材料,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板茬、旋耕、耕翻等耕作方式和施氮量210kg/hm2、240 kg/hm2、270 kg/hm2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为稻茬小麦大面积机械化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板茬方式产量显著高于旋耕和耕翻;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产量在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相比其他耕作方式,板茬方式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群体茎蘖数多,但分蘖成穗率不高、源库协调水平偏低,花后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随施氮量增加,穗数和每穗粒数、群体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花后光合生产能力以及源库协调性均呈提高趋势。说明,通过合理增施氮肥可以进一步改善板茬方式下小麦群体质量,协同提升产量构成因素,实现增产。本试验条件下采用板茬方式配以施氮量270 kg/hm2或240 kg/hm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38.
研究了超高产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金两优36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两优36在每公顷施氮120kg、165kg、210kg 3种水平下,剑叶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比对照汕优63高,这可能是两优培九、金两优36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在每公顷施氮120-210kg的范围内,两优培九剑叶光合速率及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金两优36剑叶光合速率及产量在公顷施氮165kg最高,增加到210kg时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39.
鉴于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日益突出,且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随机选择了该地区9个自然村,通过访问式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群众对生活垃圾的认知以及参与管理的意愿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与处理处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研究表明: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0g·人-1·d-1;主要组分有厨余类、灰土类、橡胶类、纸类和木竹类;垃圾容重、含水率、灰分、可燃物和热值分别为106kg·m-3、39.16%、19.48%、41.37%和7615kJ·kg-1。此外,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群众对生活垃圾的污染性认知主要来自于直观感受,对可回收生活垃圾的认知直接受当地废品回收商的影响,对有毒有害生活垃圾的认知不足;群众对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支付意愿较好,参与生活垃圾保洁和管理工作的意愿较强,该地区已基本具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40.
介绍了6S管理的内涵、实施方案,以及引入6S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当地个体食品生产者生产馒头的现状,引入6S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