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1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994篇
林业   343篇
农学   828篇
基础科学   251篇
  1875篇
综合类   2018篇
农作物   1011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409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440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Forty Swiss Large White piglets of 4 weeks of age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ietary Chinese rhubarb on growth performance, as well as on energy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by means of indirect respiration calorimetry studies. A cereal-based diet, supplemented with four different dosages of Chinese rhubarb (0.0%, 0.25%, 0.5%, 1%), was offered ad libitum to the piglets. Gaseous exchange was measured, and urine, faeces, and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The addition of 0.25% dietary rhubarb increased feed intake (+32%) and daily weight gain (+67%) compared to the diet containing the greatest amount of rhubarb (1%). The piglets fed diet supplemented with 0.25% rhubarb digested and metabolised more energy and nitrogen relative to the animals of treatment 1%. As a consequence, the same group (0.25%) converted more energy and nitrogen into body protein than piglets receiving diet supplemented with 1% rhubarb. However,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addition of 0.25% rhubarb to the diet resulted in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growth performance, energy,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of the animals.Blood parameters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rhubarb supplementation. The dose-responding effect of Chinese rhubarb was reflected by the dry matter content of faecal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laxative effect of higher doses of rhubarb, the addition of 1% rhubarb to the diet reduced dry matter content of faeces. This effect was well visible in practice, although not relevant in statistical terms. The addition of 0.5% dietary rhubarb had no relevant effect on growth performance or on energy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of treated animals.  相似文献   
12.
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景尖椒3号(高辣度),以3种不同的氮肥施用量处理,就生长期中氮肥对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含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增加氮肥施用量会导致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含量减少;果实中过氧化物酶活力与辣椒素含量呈一定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孔雀河流域绿洲生态支持系统调控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减少是孔雀河流域近 50年来现代绿洲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维持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合理用水比例是绿洲系统持续发展的前提。以此为基础 ,本文采用水资源承载力的方法探讨了绿洲生态支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优化调控模式 ,最后就配置方案及发展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许多固氮树种速生丰产,萌生能力强,叶片,木屑含氮率较高,可为食用菌栽培提供理想原料,而且固氮树种在绿花荒山,保持水土,提高地力方面作用显著,以固氮树种发展短轮伐期食用菌专用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介绍了银合欢,黑荆,大叶相思,银荆,桤木,南洋楹和马占相思等在食用菌栽培上的应用概况,各地可因地制宜栽培合适的固氮树种作为食用菌专用林。  相似文献   
15.
甜椒始花期氮素分配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5N 示踪技术研究了营养液培养甜椒始花期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根与果实中氮的含量在始采期以后保持稳定; 而叶片中氮的含量则随生育进程迅速下降, 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 且两倍高于茎和侧枝。始花期由根吸收的标记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中, 2 周后向新生器官的运转率高达50. 6%, 4 周后达到57. 1%, 6 周后为58. 0%, 说明越是新近吸收的氮素越容易被再度运转到其它器官, 随着在体内时间的延长, 氮的再运转能力逐渐降低。开花后2 周收获的果实中标记氮占始花期吸收总量的3. 24%, 第3、4、6 周分别为11. 12%, 9. 49%和4. 75%。果实是甜椒体内氮的强力库, 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落叶果树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氮素作为养分与信号对果树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有关果树的施氮效应、需氮特性、诊断技术、精准施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在保证果树优质丰产的前提下,为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施氮的原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甜椒碳、氮营养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培试验,利用 N和”C双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甜椒结果期碳、氮营养分配的影响 结果表明:结果前期吸收的 N在低氮(NO3一N 2.5 mol·L~,NH4+一N 0.25 mol·L )营养处理下分配于果实中的比率高于中氮(NO;一N 5.0 mol·L~,NH —N 0.5 mol·L )和高氮(NO;一N 11.0 mol‘L~,NH4+一N 1.0 mol·L )营养处理。氮水平制约着 N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和再运转,很少影响”C在器官间的分配,但却制约着”C的运转和再分配,表现为中氮营养最有利于 C向果实中的再运转。碳氮营养平衡有利于碳素向生殖器官的运转和积累,这是低氮营养产量前高后低,高氮营养产量前低后高,中氮营养前后期产量均较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京郊保护地秋季番茄的氮素供应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氮素供应水平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量(N)为225kg·hm~(-2)时番茄的产量最高,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反而有所下降。增施氮肥对番茄地上部N、P、K的吸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京郊传统生产条件下,保护地番茄生产相对合适的氮素供应水平(播前根层起始土壤无机氮含量+化学氮素用量)为510 kg·hm~(-2),但如果考虑番茄生长期间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番茄生产的氮素供应水平应为584kg·hm~(-2)。  相似文献   
19.
对多年生小叶锦鸡儿不同生育期根瘤固氮能力、不同树龄小叶锦鸡儿根瘤固氮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固氮酶活性最高,此时土壤含氮量和植株含氮量最高;新瘤多发生于果后营养期,植株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结实期;二年生和五年生植株的根瘤固氮能力强于三年、四年生植株,随生长年限的延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增大,含氮量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降解过程果园红壤供氮水平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模拟培养试验,研究15℃和25℃培养果园红壤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变化及脲酶、蛋白酶、天冬酰胺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圆叶决明降解过程果园红壤4种可溶性氮含量均显著提高,且在培养140 d达到最大值,25℃培养的效果更佳。其中,可溶性总氮、可溶性有机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来拟合。圆叶决明降解过程还能显著提高脲酶、蛋白酶和天冬酰胺酶的活性,其中蛋白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变化可用指数方程和三次曲线方程来拟合。本研究认为圆叶决明降解过程可提高果园红壤可溶性氮含量,因此可通过翻压圆叶决明提高土壤的供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