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692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43篇
  193篇
综合类   1045篇
农作物   136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91篇
植物保护   2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王录  陈祥伟  刘强 《林业研究》1994,5(2):22-28
NaturalregenerationofmanchurianashusuallytakesplacewheretherearesuitablesoilmoistureandseedbankofsecondarymanchurianashforestintheEasternMountainousAreaofNortheastChina.Sometimes,naturalregenerationofmanchurianashcanbefoundinpureconiferousplantation.Inordertofindoutthepossibilityofintroducingnaturalregenerationofmanchurianashinpureconiferousplantation,trialsandresear-cheshavebeencarriedoutindahurianlarchp1antationbyopeningupeffectbeltinthestands.lntheend,charactersofcommunitystructureandmicr…  相似文献   
72.
帽儿山地区是东北东部山区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本文利用ARC/INFO软件,对帽儿山林场景观类型最小距离指数和景观连接度指数进行分析,进而对帽儿山林场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有林地与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有明显差异,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普遍大于有林地;天然林的景观连接度都接近于O,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工林的最小距离指数低于天然林和非林地;人工林中,人工针叶混交林的距离指数最小,格局接近于团聚分布;天然林的景观格局近于随机分布;非林地中,采伐迹地的距离指数最小,接近于团聚分布。图2参15。  相似文献   
73.
以景德镇市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形成过程、自然特征;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阐述了天然次生林的经营原则,剖析其在生态建设及林业产业建设中的作用与现实意义,再根据样本调查资料揭示出通过小面积皆伐与全刈所产生的新一代萌芽林生态学的特征及相对稳定性,最后按照森林的分类区划提出天然次生林中公益林经营管理和商品林经营管理的经营目的、主要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4.
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万大山属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目前已遭到外来种植物入侵。通过实地调查和查证文献资料,初步确定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有23种,隶属于12科21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6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6.1%;其次为苋科,3种,占入侵植物的13.0%。从来源看,23种入侵植物中,有21种来自热带美洲,占入侵植物种的91.3%。23种入侵植物均为r-选择对策种,其中有草本20种,占入侵植物种类总数的87.0%。23种入侵植物几乎全部是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最后对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危害性及防治措施也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5.
为深入研究广东始兴南山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物种格局特征,在保护区设置了1 hm~2的固定监测样地,对样地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面积为1 hm~2样地中共有94个乔木树种,3 359个植物个体,在群落占优势的这4个物种为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栲Castanopsis fargesii、华南木姜子Litsea greenmaniana和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华南木姜子和罗浮柿的分布格局主要呈现聚集分布,但罗浮栲和栲的聚集程度较低,物种的分布格局受物种特性和生境异质性的影响。群落主要物种的关联性不明显,整体竞争不明显,群落会继续演替。  相似文献   
76.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  相似文献   
77.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自然因素 ,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按人工林现实分布格局及立地质量水平 ,全国人工林气候—立地生产潜力 (材积 )平均为 8 6m3 hm2 ·a ;现有人工林由于大面积幼龄林的存在 ,所带来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下降的幅度为 31%~ 35 %。  相似文献   
78.
笔者以梁山慈竹、龙竹、勃氏甜龙竹、撑绿杂交竹、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GB/T 18260-2000对不同竹种、不同竹龄、不同部位的竹材进行了天然抗白蚁性能比较,以筛选抗蛀性能较好的竹材.结果表明:五种丛生竹的竹材均不具有天然抗白蚁性能;竹龄对梁山慈竹抗白蚁性能影响显著,随竹龄增加其失重率减小,竹材部位对其影响不显著.竹龄在3年以上的梁山慈竹的天然抗白蚁性优于1年和2年的;竹龄对龙竹抗白蚁性能影响不显著,竹材部位对其影响极显著,竹材上部与中下部差异显著,竹材上部失重率大于中下部;五种竹材被白蚁蛀蚀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梁山慈竹失重率最小,其次为勃氏甜龙竹、龙竹和硬头黄竹,撑绿杂交竹的抗白蚁性能最差、失重率最高;去竹青竹黄的龙竹试样失重率高于原竹试样,说明竹青竹黄对白蚁蛀蚀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等5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表层表土呈酸性,石砾含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4.0%、1.11 g/cm3、58.01%、37.73%和20.28%;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分别为296.02,442.95,321.38 g/kg;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5.99-8.20 cmol(+)/kg,电导率为57.87-97.44,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为1.88 g/kg、105.20 mg/kg、0.19 g/kg、2.22 mg/kg和130.53 mg/kg。(2)土壤孔隙度、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全磷、速效磷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土壤容重、石砾含量、最大持水量、土壤pH值、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差异显著。马尾松林的石砾含量与针阔混交林、毛竹林、阔叶混交林有显著差异(p=0.003,p=0.009,p=0.01),全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5),碱解氮与针阔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8),速效钾与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12);毛竹林pH值和杉木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差异显著(p=0.026,p=0.030,p=0.035)。(3)从土壤理化性状来看,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的土壤质量和肥力要比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好。  相似文献   
80.
以黄山区域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黄山50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总结、分析、评估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潜在威胁。结果表明:①50年来黄山区域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正趋变暖,但局部期间也有震荡现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比较显著;②黄山年降水总趋势呈波动性减少,减少率为-2.28mm/年。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偏多,21世纪初降水显著偏少;近20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频繁,未来有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频数还可能会更高。③气候变暖会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及黄山森林的脆弱性,改变森林结构与分布,致使多数森林群落生产力趋于下降,使动、植物物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导致松材线虫等外来物种产生快速扩散与大规模入侵,致使黄山松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