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6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1070篇
林业   508篇
农学   825篇
基础科学   254篇
  3808篇
综合类   3370篇
农作物   626篇
水产渔业   414篇
畜牧兽医   1321篇
园艺   275篇
植物保护   33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568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883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巢湖入湖河流炯炀河营养物质(N、P)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CA)构造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表征了河流水质空间变化趋势.炯炀河各段水质受到流域人类活动和河流自净功能的双重影响.上游炯河段污染最重,其F因子均值为1.03(范围0.05~1.64),主要是由炯炀镇生活污水排放、沿河固体废弃物堆积、农业面源污染等人类活动所致.炀河段水质相对较好,其F因子均值为-0.03(范围-0.08~0.04).炯河、炀河汇合后的炯炀河段水质自上游至下游总体上呈现先变差、后变好的趋势,其F因子均值为-0.30(范围-0.66~0.28),沿途农业面源污染对河水水质产生了显著影响.采用PCA分析对河流各项水质因子载荷大小比较后得出N、P是炯炀河水质的主控因子,第一主成分氮磷营养因子解释了河流水质空间变异的约60%.提出了炯炀河水质改善策略,为炯炀河生态型小流域规划与建设提供可行方案,为巢湖水环境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米根霉和酿酒酵母为供试菌种,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提取物的抑菌性、最低抑菌浓度及与一些抗菌药品的抑菌性比较。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叶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性大小顺序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米根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都在0.002 5 g/ml以下。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与链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等药品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993.
Nitrogen Uptake by Corn and N Recovery in Grain in Dry Farmlan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re have been considerable concerns with the reduced beneficial yield response to fertilizer and the less efficient use of fertilizers with the fast growth in fertilizer consump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problems with low and unstable fertilizer use effectiveness in dry farmlan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corn stover incorporation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on N uptake by corn and fertilizer N use efficiency in dry farm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areas with 520 mm rainfall under the cropping system of one crop of spring corn per year, N uptake and N recovery by corn, and yields were higher at rates of 105 kg fertilizer N, 1 500 kg cattle manure and 6 000 kg corn stover incorporated per hectare. N uptake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during growing periods and soil moisture at sowing, fertilizer N apparent recovery varied from 58% in a rainy year to 7% in the year with a very dry soil, and the average of 7 years (1993-1999) was about 30%. The 15N trace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round 40% of N uptake was derived form fertilizer N and 60% from soil N. The results from 3-year 15N tracer study (1997-1999) indicated that the 1st years N recovery in grain with and without stover incorporated was about 24% and 17%, respectively, the accumulative 3-year total about 36% and 25%,the percentage of N recovery with stover incorporated increased about 11. The accumulative 3-year N loss with and without stover incorporated was about 26% and 45%,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N loss with stover decreased about 19. The studies supply information on land applications of fertilizer N and corn stover in dry farmland.  相似文献   
994.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植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从多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研究,该文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控制CO2浓度和温度,以红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以及二者同时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相比,CO2浓度升高处理显著增加了红桦细根的生物量(最大增幅达152%)、根 幅(增幅为10%~22%)、0~10 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5~10 cm层根夹角。②温度升高处理使红桦细根生物量2004年6、10月增加,8月减少,但只有0~5 cm土壤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根幅6、8、10月分别减少16%、7%、30%;5~15 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0~10 cm土壤层根夹角显著(P0.05)减少。③二者同时升高处理使红桦各层细根生物量8月增加最多,0~5 cm、5~10 cm、10~15 cm土壤层分别比对照增加237%、51%、107%;根系总长度减少,但0~10 cm土壤层根夹角增加。表明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均改变了红桦根系结构, 且对浅层根系结构影响较大,这是红桦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有利适应。   相似文献   
995.
采用~(15)N示踪技术对不同品种水稻的氮素吸收和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两个水稻品种植株以吸收肥料氮为主,后期以吸收土壤氮为主。但是,穗重型水稻(V7)在灌浆期以前,施蘖肥、穗肥、粒肥处理水稻植株以吸收肥料氮为主,施基肥处理在抽穗期之前以吸收肥料氮为主,而后转向吸收土壤氮;穗数型水稻(V10)在抽穗期以前,施基肥和蘖肥处理水稻植株以吸收肥料氮为主,施穗肥和粒肥处理在灌浆期之前以吸收肥料氮为主,而后转向吸收土壤氮。两个水稻品种籽粒中肥料氮比例随施氮时期的后移而升高,分期施肥氮的利用率要高于一次性施肥。  相似文献   
996.
山西户用型沼渣的全量N、P、K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的农户沼气池中的沼渣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起始发酵温度、不同发酵原料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渣的全量N、P、K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发酵温度条件下,相同原料产生沼渣的全量N、P、K含量在中温条件下含量最高。在中温条件下,以鸡猪牛粪便混合原料产生的沼渣N、P、K较高,全N含量比猪粪便原料和牛粪便原料分别提高了7.89%和24.14%,全P含量分别提高了1.54%和4.34%,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72%和20.81%。  相似文献   
997.
试验以华北地区过去50年中生产上有代表性的10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品种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对 N 的吸收和分配。老品种由于倒伏的原因,地上生物产量及子粒产量均较新品种低,导致了较低的 N 吸收总量和 N 收获指数(子粒 N/地上总 N)。但子粒 N%在新老品种间无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中,小麦品种的子粒产量对 N 的吸收和分配通过遗传育种得到了改进,而这种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品种抗倒性的增强实现的。鉴于倒伏仍是目前小麦生产中进一步高产的限制因素,本文认为,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仍应高度重视动态样型设计,培育在高 N 肥条件下具有合理动态株型的品种,从而争取在产量潜力上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98.
应用土壤剖面无机氮进行冬小麦氮肥基肥推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水平氮肥肥料试验,研究了冬小麦播前0—20cm、0—40cm、0—60cm、0—80cm、0—100cm土层初始无机氮与冬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以0-20cm土层无机氮量作为氮肥基肥推荐的可行性,得出了诊断推荐基肥模型。  相似文献   
999.
通过研究近30株嗜盐或耐盐放线菌在不同浓度的Na^+,K^+,M^2+,Ca^2+条件下的生长范围,发现耐盐放线菌对Na^+,K^+,M^2+有广泛的适应性。只有少数耐盐放线菌能在较底浓度的CaCl2条件下生长;多数嗜盐放线菌生长所需的Na^+可被K^+,Mg^2+所替代,而不能被Ca^2+所替代,少数嗜盐放线菌的生长离不开Na^+,对Na^+有高度的专一性。因此,提出自然环境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专嗜K^+或专嗜Mg^2+的嗜盐放线菌的推测。  相似文献   
1000.
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水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氨基酸、腐植酸和海藻酸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水氮素动态特征和损失的影响,旨在为增效复合肥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依据。试验设7个处理:不施肥(CK)、不施氮(PK)、常规施肥(CF)、常规施肥减氮20%(CR)、腐植酸复合肥减氮20%(HR)、氨基酸复合肥减氮20%(AR)、海藻酸复合肥减氮20%(SR)。采集水稻生长期不同时间的田面水、径流水和田间渗漏水,分析了不同形态氮素浓度的动态特征和氮素损失。结果表明: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AR、HR和SR)明显降低了田面水TN和NH_4~+-N浓度峰值,峰值分别维持在37.1~49.7 mg·L~(-1)和26.0~28.8 mg·L~(-1),以SR处理田面水TN和NH_4~+-N浓度峰值最低,较CR处理分别降低了38.4%和14.3%,其他减肥处理之间未见显著差异;施肥一周后,田面水TN与NH_4~+-N浓度逐渐降低至峰值的15%后趋于稳定;各施肥处理NO_3~--N浓度变幅较小,峰值未见明显差异。SR处理0~20 cm土层渗漏液TN浓度最低为16.5 mg·L~(-1),较CR、HR和AR处理分别降低了60.8%、50.1%和54.0%,氮素形态以NH_4~+-N为主,随土层深度增加,渗漏液TN和NH_4~+-N递减。施氮肥处理的氮素流失率大小顺序依次为CFCRHRARSR,SR处理氮素径流损失量最低为6.22 kg·hm~(-2),较CR处理降低了58.5%;增效复合肥氮素减施均明显降低氮素渗漏损失,施氮肥处理氮素淋失率大小顺序依次为ARCFCRHRSR,SR处理渗漏损失最低为7.70 kg·hm~(-2),较CR处理氮素淋失率降低了18.1%;稻田水氮素损失总量也以SR处理为最低,达13.9 kg·hm~(-2),较CR处理降低了22.8%。研究表明,增效复合肥减氮施用对稻田田面水、土壤渗漏液不同形态氮素浓度有明显影响,可减少稻田水氮素损失风险,以海藻酸增效复合肥减氮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