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用60Co-γ射线4、6、8 kR辐射‘年桔’秋梢芽条,嫁接成活率分别为68.4%、41.3%和16.5%,对照成活率为93.2%。通过连续2 a的果实调查分析,获得少核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变体4个,平均单果种子含量3.3~6.6粒,极显著低于对照的17.6粒。少核‘年桔’突变体的花粉生活力在45.5%~68.8%,发芽率在11.8%~16.7%,均分别极显著低于对照的97.3%和54.1%,说明少核‘年桔’少核的主要原因是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92.
从鸡生长调控机制出发,阐述了鸡伴性连锁矮小是由于GHR基因突变所致,点突变和片段缺失为两种主要方式。dw基因对生长、繁殖性能和肌肉品质等方面都产生明显影响。将这个基因导入中型褐壳蛋鸡中培育出的农大褐3号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最后,简要探讨了育种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选育B1a组分较高的阿维菌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氯化锂(LiCl)和紫外线-亚硝基胍(NTG)对阿维链霉菌N-5-6进行了复合诱变处理。[结果]以1.00 mol/L的LiCl和60s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以及以45 s的UV照射时间和0.8 mg/ml的NTG浓度分别对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处理,通过筛选得到13株总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0%以上的突变株,经HPLC检测,其中7株B1a组分含量较高,均在45%以上。菌株H02180的B1a含量达到了51.35%,比出发菌株N-5-6的B1a含量提高了65.1%;菌株H02108的B1a含量达到了51.26%,比出发菌株N-5-6的含量提高了64.8%。[结论]采用紫外线和氯化锂、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这2种复合诱变方法对于阿维链霉菌的高产菌株的选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
家蚕基因库突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 ,整理了包括最早于 2 0世纪 4 0年代 ,尤其是 80年代后期以来收集、引进、创造的家蚕各种突变基因、染色体变异系统及特色遗传材料 10 0 0余份 ,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性状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构建和完善的保存系统有 6 0 0余个家蚕基因的资源库 ,保存的家蚕突变基因种类覆盖国际现存家蚕突变基因的 90 %以上。其中珍稀突变基因达 10 0多个 ,首次发现的突变基因 6 0余个。通过对突变系统进行杂交分析 ,连锁检索和三点测验定位 ,构建了完善的家蚕连锁检索标记体系 ,含全部 2 8个连锁群的标志基因有 2 30个 ;构建了各连锁群的基因定位系统 (隐性基因合成系 ) ;发现了基因互补突变卵色和第三型母性遗传卵色 ,发现了白色卵突变基因上位作用的普遍性。育成了以形态突变基因为标记的、相互独立的近等基因系 2 8个。开发了高饲料效率、性别标记、天然有色茧丝、抗病性、广食性、可控制单性别孵化等一系列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有用突变基因育种新素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家蚕基因资源持续保存的方法和管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5.
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是一种7跨膜结构G蛋白耦联受体,在鸟类羽色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MC1R对太湖鸽特殊羽色形成的影响,本实验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太湖鸽、乌鸽和白卡奴鸽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并对不同鸽种MC1R基因序列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鸽MC1R基因编码区全长942 bp,共编码313个氨基酸,存在7个跨膜结构;白卡奴鸽与乌鸽的MC1R基因编码区核酸序列基本一致,黑羽和棕羽太湖鸽的MC1R基因序列没有差异,而太湖鸽与其他2个鸽种分别于279bp(A>G)和520bp(G>A)处存在碱基差异,其中G520A造成了氨基酸(Ser174Gly)的改变,推测该位点突变与太湖鸽特殊羽色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6.
We propose quantitative genetic variation as a useful tool complementary to molecular variation in order to detect changes in biodiversity caused by different human-induced activities. We simulated a metapopulation setting under a number of realistic scenarios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population isolation, reduced carrying capacity or reproductive rates, shifts in the local optima, and enhanced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or mutational rates). The effects on diversity of these scenarios were assessed for neutral variation estimated from molecular markers and for an additive quantitative trait that represents a typic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subject to stabilising selection promoting local adaptation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nitoring quantitative genetic variation can be more informative than neutral variation to detect some human-induced environmental or genetic impacts on diversity, both at intra and interpopulation levels. We also compared the precision of diversity estimates obtained from molecular markers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Under low migration rates and typical selection intensities for the quantitative trait, the precision of estimates can be substantially larger for a quantitative trait than for a single molecular marker. Thus, about 10-20 (2-4) independent markers are necessary for the precision of estimates of heterozygosity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from molecular markers to reach that of genetic variances (differentiation) from quantitative traits.  相似文献   
97.
H2 uptake activity was well distributed in Rhizobium sp. strains isolated from nodules of mung-bean (Vigna radiata L.). Two effective strains, RMP1 und RMP2, exhibit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H2 uptake activity were subjected to mutagenesis with nitrosoguanidine. The respective mutation frequencies were 0.18 and 0.19%. Three Hup- mutants each of RMP1 und RMP2 were compared with the wild-type parent strains under pot culture experiments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2 uptake system in biological N2 fixation. Nodulation capabilities, plan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he leav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plants treated with Hup- mutants. Nitrogenase activity in Hup- nodules was reduced by 8–41%. Similarly, N accumulation was also reduced singificantly.  相似文献   
98.
从木麻黄第一层次的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 ,并开展遗传测定 ,6年生时开展综合选择 ,从参试的 2 4个家系中选择出 5个优良家系或无性系 ,选择的平均遗传增益 ,树高为 56.40 % ,胸径为 66.1 5% ,材积为 1 63.98% .选择的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9.
对西安市各区县观测站1970 ~2013年的地面温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西安各区县的气温年变化、季变化、月变化以及突变检验等方面分析西安地区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地区是增温明显的.1994年为全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年,2000年全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增高达最大值,趋势越来越明显,近44年存在显著的24年长周期变化震荡.  相似文献   
100.
利用贵州乌蒙烟区1961~2000年的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等主要气候因子数据,分析了烤烟生育期气候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乌蒙烟区光照充足、降雨丰富、气温相对偏低,但气温年际间相对稳定,光照和降雨量在不同年份间存在较大波动。线性趋势分析表明:旺长期(6月)气温呈现较显著的上升趋势,成熟初期(7月)气温显著下降;烤烟生育期每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中成熟初期(7月)的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显著;降雨量在5月、6月呈减少趋势,7月、8月呈增加趋势,生育期每月降雨量的线性变化趋势未达到显著水平。突变检验表明:40年来该烟区烤烟生育期气温在1998年发生了明显突变,日照时数在1985年发生了明显突变,降雨量未发生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