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1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林业   201篇
农学   497篇
基础科学   49篇
  221篇
综合类   2091篇
农作物   418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256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11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东北主栽花生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花生新品种创新力度,加快新品种遗传改良进程,本研究针对东北主栽的33个花生品种从农艺、品质以及产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本地区推广的花生株高不超过40 cm,分枝数为5~9个,百仁重为(78.47±14.44) g,出米率为(72.84±3.65)%;相关分析中,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随脂肪含量增加呈正相关,分枝数的增加与粗蛋白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中,出米率对品质影响较大,呈偏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中,油酸与产量关联系数较大,粗蛋白与产量结果关联系数较小;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图中可以得出,东北地区主栽的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为下一步主栽品种的单个性状的亲本改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2.
以16个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种桃果实硬度与其果实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实的果肉硬度与Vc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2;桃果实果皮硬度与Vc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桃果实果肉硬度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不同品种桃果实的Vc含量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  相似文献   
113.
为探究氮硫互作对大蒜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新疆白皮蒜’为试材,研究无机基质栽培条件下不同氮硫互作水平对大蒜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氮硫互作对大蒜株高、茎粗、植株鲜重、干重、鳞茎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促效果,但氮或硫单一元素对其影响不一;大蒜生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氮硫互作对其均有显著影响,且氮和硫素单一元素也显著影响大蒜根系活性。综合来看,大蒜生长过程中氮硫互作效果显著,在氮素20 mmol/L、硫素4 mmol/L条件下收获的鳞茎重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4.
刈割次数对林下黑麦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下种草养禽是一种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为了优化林下牧草的刈割方式,获得较高产量的优质牧草。以林下黑麦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刈割次数处理(1、2、3、4、5次),比较不同刈割次数对其生长性状、干物质累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4次处理,林下黑麦草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86.53 t/hm~2和11.83 t/hm~2,刈割5次处理,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下降10.27%和7.79%。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林下黑麦草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等营养成分含量有上升趋势,粗纤维含量有下降趋势。另外,各处理以第2茬和第3茬黑麦草干草产量和品质较高。与非林下黑麦草比较,林下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稍有下降。本试验条件下,林下黑麦草刈割4次可兼顾高产与优质,并且适当延长第2茬和第3茬生长时间,有利于产量和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15.
以华冠小白菜为对照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对秋冠小白菜进行新品种的多季多点比较试验,以期对新选育的秋冠小白菜的生物学性状、品质、产量等进行合理评价.结果表明:在多季多点试验中,新品种秋冠小白菜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片数等均比对照表现好,株型紧凑,春、秋季平均667 m2产量分别比对照华冠提高18.5%、25.6%;抗病性及抗逆性均比对照强;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综合营养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16.
离树间距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离树间距对枣麦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单作(D0)小麦及距离枣树90cm、110cm、130cm(D1、D2、D3)的间作小麦光合、LAI、分蘖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在灌浆期D0和D2、D3处理下小麦净光合速率比D1处理分别高13.04%、8.99%、11.73%,D0、D2和D3处理的小麦气孔导度比D1分别高21.43%、9.52%、16.67%,而各处理间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差异。从拔节期至成熟期,不同处理间的小麦单株茎数、单株分蘖数、LAI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D0D3D2D1。D0和D3处理下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高于D2和D1;小麦产量表现为D0D3D2D1,D0处理比D1、D2、D3处理分别高25.78%、16.49%和6.70%。枣麦间作下,距离枣树越远,小麦植株光合性状表现越好,产量也较高,因此优化枣麦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7.
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穗部形态结构模型是功能–结构小麦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济麦22、泰农18和鲁原502为材料,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开展了品种和施氮试验。结合2013—2014年数据,分析穗部主要形态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定量关系及形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模型。经2014—2015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穗长模型精度略低外,穗宽、穗厚、颖壳长、颖壳宽、颖壳厚、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品种与施氮水平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18.
为探讨生物菌剂在烤烟上的施用效果,研究了减氮配施生物菌剂对土壤肥力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并配施生物菌剂处理能明显提高烟株各生育时期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烟叶产量提高172~586 kg/hm~2,产值提高8927~21357元/hm~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并配施生物菌剂处理降低了中、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除处理T5(众邦)外,中部叶和上部叶烟碱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烟叶钾含量提高幅度为分别为0.12~0.53、0.03~0.41和0.14~0.65个百分点。不同生物菌剂间相比,以处理T4(人元)和处理T2(时科)在经济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19.
不同春小麦品种耐低磷性评价及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磷高效作物是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和减少磷肥施用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16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苗期的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等8个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春小麦苗期的耐低磷特性,初步筛选耐低磷材料,并进一步进行成株期的耐低磷特性鉴定,筛选出耐低磷材料和磷敏感材料,分析其在低磷下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春小麦材料苗期和成株期的各性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小麦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强。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苗期8个指标转化成4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2.60%),将成株期的10个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3.23%);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耐低磷综合评价值(D)值,对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苗期的16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划分为耐低磷型(10份)、较耐低磷型(26份)、低磷较敏感型(91份)、低磷敏感型(35份)4类。选取耐低磷型材料(5份)和低磷敏感型材料(4份),进一步进行成株期鉴定,最终筛选1份耐低磷材料wp-35和1份磷敏感材料wp-119。通过分析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发现在低磷胁迫下春小麦根系和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且耐低磷材料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磷敏感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春小麦耐低磷特性、培育耐低磷品种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为筛选适宜川东北地区种植的饲用油菜新品种,以6个双低油菜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刈割时期的生物产量、植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油菜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并对饲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初花期进行第1次刈割,各品系具较好再生性,整个生长季可实现2次刈割,刈割间隔为 35~37 天;2 次刈割时鲜草产量分别为 43.24~50.89、13.94~20.03 t/hm2,年鲜草产量为 57.40~70.46 t/hm2,年干草产量为 6.11~7.28 t/hm2,其中,‘中绵油 783’鲜草产量最高,为 70.46 t/hm2,显著高于(P<0.05)其他参试品系。(2)初次刈割时各品系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南油 714’株高显著高于(P<0.05)其他品系,达 162.11 cm;‘中绵油 783’叶片数最多,为 19.11 片;‘南油 658’茎叶比最低,为 0.91。(3)第1次刈割时‘南油12’粗蛋白含量为15.64%,显著高于(P<0.05)其他参试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