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9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2974篇
林业   43篇
农学   1824篇
基础科学   124篇
  656篇
综合类   3095篇
农作物   3353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48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146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61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根据6年制种实践,探讨株两优58高产优质制种技术,即选择其制种优势的区域;确定安全育性敏感期;最佳抽穗授粉时段;培育壮秧;插足基本苗;父本足肥;母本中肥;迟喷“九二0”,全程除杂等配套制种技术与措施。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不同虫态(2~3龄幼虫、1~2龄蛹和羽化1天成虫)体内三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歧化酶(SOD)活力在电子束5个辐照剂量下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玉米象CAT活力为:羽化1d成虫1~2龄蛹2~3龄幼虫;POD活力为:1~2龄蛹羽化1d成虫2~3龄幼虫;SOD活力为:1~2龄蛹2~3龄幼虫羽化1d成虫。辐照处理后,保护酶活力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电子束辐照加强对储粮害虫生理生化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23.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彩色小麦被认为是一类新型的营养保健小麦品种,但对其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首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分析了种植于三个环境中的彩色小麦近等基因系(蓝粒小麦科兴611,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小麦轮回亲本济麦22)籽粒中多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蓝粒小麦科兴611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地高于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亲本济麦22。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小麦济麦22相比,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相近,甚至低于济麦22。因此,蓝粒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高的性状,有益于满足人类营养需求,同时可作为育种材料改良小麦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尤其是提高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进而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丹玉405号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半紧凑,叶色浓绿,气生根发达,抗病抗倒,耐旱抗涝。结实饱满不秃尖,不空秆,果穗均匀,杂交种商品性好,产量高,种子出苗快而整齐。丹玉405号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就其成功的选育和推广提出了玉米育种中涉及到的育种目标、品种抗病选育和结实性等方面思路。  相似文献   
25.
Although rainfall in the United States Mid-South is sufficient to produce corn (Zea mays L.) without irrigation in most years, timely irrigation has been shown to increase yields. The recent interest in ethanol fuels is expected to lead to increases in US corn production, and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SDI) is one possible way to increase application efficiency and thereby reduce water us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of SDI-irrigated corn produced in the US Mid-South.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Northeast Research and Extension Center at Keiser during the 2002-2004 growing seasons. The soil was mixed, with areas of fine sandy loam, loamy sand, and silty clay. SDI tubing was placed under every row at a depth of approximately 30 cm. Three irrigation levels were compared, with irrigation replacing 100% and 60% of estimated daily water use and no irrigations. The split plot treatment was hybrid, with three hybrids of different relative maturities. Although the 3-year means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lower yields for a nonirrigated 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treatments in 2003 or 2004. A large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2002, the year with the least rainfall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but no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irrigated treatments in any year. The treatment with the lower water application had the higher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lthoug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replacing 60% of the estimated daily evapotranspiration with SDI is sufficient for maximum corn yields, additional observations will be need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orn production with SDI is feasible in the region and to develop recommendations for farmers choosing to adopt the method. Improved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crop coefficient functions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the region should also contribute to more efficient irrigatio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分析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1971~2015年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用Hybrid-Maize模型估算该区域品种熟期(GDD)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结果表明,该区域近45年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年均变化与玉米生长季变化趋势类似,但生长季变幅与年均值变幅差异较大,且生长季时间序列上突变点明显不同,温度和降水具有滞后性,日照时数具有超前性,其中,生长季温度增幅高于全年温度增幅,但突变时间滞后10年;长期年均降水波动性大,而生长季降水较全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2010年以来生长季均为较湿润阶段。生长季日照时数减少比年均减少趋势慢,为其下降速率的40%。以4月30日为适播期,种植密度60 000株/hm~2时,乾安、洮南、前郭推荐熟期相对较长品种(GDD=1656-1672),扶余、镇赉推荐熟期相对较短品种(GDD为1606和1500)。洮南、扶余、前郭玉米R/V值接近1.0,乾安和镇赉R/V超过1.15,利于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7.
以辣椒雄性不育系1442A(灯笼型)和13733A(羊角型)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为试材,对花蕾中SOD、POD和CAT3种同工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蕾发育,不育系1442A、13733A,保持系1442B、13733B,和恢复系1442C、13733C的SOD活性变化趋势分别一致,POD、CAT亦同。保持系和恢复系花蕾中SOD活性均高于相应的不育系;不育系花蕾中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在2级花蕾时期最低;保持系花蕾中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2级花蕾时期最高;恢复系花蕾中SOD活性变化趋势大约呈“~”形。恢复系花蕾中POD活性一直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不育系,除1级花蕾时期外,不育系花蕾中POD活性一直低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恢复系花蕾中CAT活性一直比相应的保持系高,只在1级和7级花蕾时期,不育系花蕾中CAT活性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随着花蕾发育,保持系和恢复系花蕾中CAT活性持续下降;不育系花蕾中CAT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  相似文献   
28.
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区玉米地方种质耐低磷胁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葵  杨克诚 《华北农学报》2008,23(2):132-137
以来自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区的22个玉米地方种质为材料,在低磷胁迫下对苗期缺磷症状,成株期株高、穗行数、百粒重、行粒数以及穗粒重等性状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玉米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苗期缺磷症状及成株期穗粒重的影响最大,且不同玉米地方种质在苗期和成株期对低磷胁迫的反应不同,以苗期缺磷症状和成株期穗粒重的耐低磷胁迫系数的平均值作为耐低磷综合指数,能较好地反映玉米地方种质的耐低磷胁迫能力。将耐低磷综合指数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可将22个玉米地方种质划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材料包括:汉源红包谷、汉源白包谷、汶川二白、江北大板牙,占鉴定总数的18.2%,它们的耐低磷综合指数在0.81以上,属于对低磷胁迫不敏感基因型;第二类材料包括南充秋子等4个玉米地方种质,占鉴定总数的18.2%,它们的耐低磷综合指数在0.73~0.77之间,属于对低磷胁迫反应中间型;第三类材料包括小金金皇后等14个地方种质,占鉴定总数的63.6%,它们的耐低磷综合指数在0.73以下,属于对低磷胁迫敏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29.
 在黑龙江省以及吉林省适宜的农田管理条件下 ,连续 3年田间小区接种试验证明 ,接种联合固氮工程菌 E7( Entrobacter gergoviae E7)对玉米的增产、节肥效应都优于接种野生型菌 ,但增产幅度随土质不同有很大差异。在贫瘠的白浆土、砂壤土中 ,在相同施肥水平下 ,接种工程菌 E7比无菌载体平均增产 1 2 .3%,比接种野生型菌平均增产 8.8%;在相同产量水平下 ,接种工程菌比无菌对照节省氮肥 1 5%~ 2 0 %,比接种野生型菌节省氮肥 1 5%。而在草甸黑土中接种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
玉米幼胚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78599、A189和糯杂3号的幼胚为外植体进行幼胚培养,研究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程序。结果表明:用改良的玉培培养基 2mg/L2,4-D 0.2mg/LKT 5mmol CaCl2 600mg/L脯氨酸 500mg/L水解酪蛋白 7g/L琼脂 30g/L糖进行诱导培养,3种基因型中78599最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形下,2,4-D浓度降到1mg/L,胚性愈伤组织呈颗粒状分散且颗粒细小,呈黄绿色。此种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加KT或加BA的分化培养基中,以加KT的绿苗数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