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2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416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30篇
  138篇
综合类   1249篇
农作物   123篇
水产渔业   326篇
畜牧兽医   342篇
园艺   287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荔枝环剥时期对新梢生长及碳素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梢环剥显著抑制了‘怀枝’荔枝新梢的生长,并导致射线细胞和髓部大量积累淀粉。梢芽萌发或伸长前环剥可完全抑制新梢生长,而新梢快速伸长期环剥对其抑制效应最弱。秋季环剥对新梢的抑制和对淀粉积累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春季环剥。环剥口以上的老叶面积和环剥位置并不影响环剥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和促进淀粉的积累效应,但环剥口以上单位枝梢长度的叶面积与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荔枝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应用AFLP技术,对39个荔枝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筛选出适于荔枝AFLP分析的最佳引物组合3对,分别为EcoRI AAC+MseI CTG,EcoPd AGC+MseI CAT,EcoRI ACC+Msel CAT。在分子水平上,荔枝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形态学性状所体现的那样丰富。AFLP分析将39个荔枝品种分成了6组,与传统的以果皮龟裂片隆起类型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没有一致性。初步建立起荔枝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标记标准图谱。应用AFLP技术对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两个荔枝品种(桂味、妃子笑)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13.
不同镉水平对白菜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不同镉(cd)水平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Makino]两个品种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d 1 mg·L-1 对两品种生长(除‘杭州油冬儿’地上部干质量)及叶绿素 含量无显著影响,cd 10 mg·L-1显著抑制植株生长(除‘沪青1号’根干质量),减少叶绿素含量。cd可诱导叶片中活性氧02-. 、H2O2的产生,引起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累积。Cd 1 mg’L 显著增加‘沪青1号’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杭州油冬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活性。cd 10 mg·L 显著降低两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CAT、APX及‘沪青1号’POD活性, 显著增加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  相似文献   
14.
荔枝冷害过程中果皮色泽、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糯米糍’荔枝果实在3 ℃和0 ℃条件下果皮的色泽和花色素苷及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果实在0 ℃下14 d 时褐变指数迅速增大, 21 d 时已遭受不可逆的冷害。在冷藏过程中, 果皮的色泽指标a、L、C 值及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0 ℃下比3 ℃下降快。0 ℃下14~21 d , a、L、C 值分别下降了27.95 %、33.58 %和58.47 % , 而21 d 时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依次为采收时的18.08 %、35.99 %和41.64 %。说明冷害加速了荔枝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及类黄酮和总酚的变化, 促进了褐变进程的发生。果皮a、L、C 值与褐变指数、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P < 0.05) ,采用自动测色色度计可真实地反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环切对糯米糍荔枝果实大小和裂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果母枝和主枝环切处理导致糯米糍荔枝的果实大小显著减小,裂果率显著增加,环切圈以上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显著增加,结果母枝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果实中的总糖与蔗糖含量则显著地降低。据此认为,近几年来,糯米糍的果个比20世纪80年代明显减小,裂果增加,很可能与生产中多年连续施行主枝环切(或环剥)技术有关,而碳水化合物运入果实量的减少可能是环切导致果实变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Leptochloa chinensis is a new weed that has been found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in Italian rice paddies. The germination ecology of L. chinensis seeds was studi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s and survival strategy of this weed in rice paddies of northern Italy. Leptochloa chinensis seeds showed no dormancy and exhibited germination even in anoxic conditions. Germination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minimum around 15°C; optimal 25–35°C) and light (phytochrome dependent).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caused an increase of seed germination in the dark. Seed burial also strongly inhibited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of this species. At 5 cm seed burial only 5% of seedlings emerged in flooded conditions, while at the same depth, but with no flooding, no seedling emergence was observed. This phenomenon was not due to oxygen depletion, as germination was not inhibited by complete anoxia, as demonstrated by the fact that some seedlings did emerge in flooding conditions when water was no deeper than 6 cm. Seed burial and concomitant flooding induced an unusual germination: first coleoptile emergence and subsequently emergence of the radicle was observed. The possible exploitation of this knowledge for weed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巴雷  王德利  高莹 《草业学报》2005,14(5):111-116
芦苇是松嫩草地优势种羊草的主要伴生种,两者常常形成物种组成比较单一的混生群落或者与其他物种组成羊草 杂类草群落.选择羊草 芦苇混生群落,羊草群落和芦苇群落的交错区进行羊草、芦苇单物种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羊草和芦苇均是以集聚分布的形式存在;2)羊草在混生群落中的格局强度小于交错区中的格局强度,芦苇在2种类型群落中的格局强度没有显著差异;3)除了考虑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外,混生群落种内、种间竞争也是影响羊草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主要因素,交错区中,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竞争是影响集聚分布和格局强度的重要因子;4)芦苇在混生群落和交错区中格局强度没有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定芦苇的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主要受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前期实验表明,变温处理(28 ℃ 12 h/16 ℃ 12 h)可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萌发率,且羊草种子萌发中的第1天是接受变温信号的关键时期。以此为研究基础,结合羊草种子变温萌发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针对羊草种子萌发初期对变温处理的响应筛选出与种子萌发、休眠及低温相关的基因24个,利用测序结果中这些基因的RPKM值制作基因表达热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以萌发率高、低的两种羊草种质的种子为材料,对24个基因在恒温12 h(28 ℃)和变温1 d(28 ℃ 12 h/16 ℃ 12 h)萌发处理中的表达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恒温对照相比,变温处理12 h后,表达明显上调的基因有SAIN1,PP2C62,EXPB3,EXPB4,GA3ox,EXPA2和EXPA7,而表达明显下调的基因有bHLH49,GID1,ABI8,Chi1,11833,CBF3,NAC2,PP2C72,SAIN2和5423。通过进一步分析相关基因在高、低萌发率两个种质中表达的差异,筛选出其中可能与羊草种子萌发相关的基因有几丁质酶基因Chi1,转录因子基因CBF3,羊草新基因5423,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细胞松弛素蛋白基因EXPB4和羊草新基因SAIN1,将为下一步阐明羊草种子萌发的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多态性丰富的羊草叶绿体非编码区片段,本研究以9个不同地理位置的羊草居群为材料,通过对12个叶绿体非编码区DNA片段测序及其序列间变异分析试图从中找出有遗传差异的叶绿体DNA(cpDNA)片段,并利用有多态性的cpDNA片段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序列ndhF-rpl32、trnL-trnF、trnC-ycf6、aptI-aptH具有比较丰富的变异,可作为下一步研究野生羊草群体遗传学和谱系地理学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在37个羊草个体4条非编码区片段的合并序列中,共检测到1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d)为0.928,核苷酸多态性(Pi)为0.00101;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58884,基因流(Nm)为0.17,基因流较小;中性检验Tajima’s D(-1.08542)和Fu’s Fs(-5.301)均为负值,且差异不显著(P>0.10),推测羊草遵循中性进化理论,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AMOVA结果显示,65%的分子变异出现在居群间,35%出现在居群内;Mantel检验得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r=0.449,P<0.05);居群分化值Nst 0.386(0.1865)大于Gst 0.234(0.1506),差异显著(P<0.05),表明羊草居群存在分子谱系地理结构。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到,羊草15个单倍型分为两大分支,H2和H10聚为一支,它们与别的居群个体亲缘关系较远,其余单倍型聚为另一支;单倍型网络图显示,H2和H12、H10和H12亲缘关系较远,与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羊草的种质资源保护、谱系地理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NaCl胁迫对白蜡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以采自秦皇岛和保定的白蜡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了其萌发过程中发芽率、细胞膜透性、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两地白蜡种子发芽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秦皇岛各处理的白蜡种子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8.9%、52.6%、56.3%、61.6%、87.9%、91.1%,而保定的白蜡种子分别比对照降低20.2%、56.2%、68.7%、86.5%、89.9%、100.0%;(2)随着浓度的升高,种子的相对电导值、K+、Na+渗透率升高,种子的S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NaCl胁迫浓度越高,种子所受到的伤害越深;(3)0.20%浓度的NaCl胁迫对白蜡种子萌发影响不大。对于不同种源的白蜡种子,秦皇岛的白蜡种子抗盐性要优于保定的白蜡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