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2篇
  25篇
综合类   424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52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L—精氨酸对肉鸡肺动脉压和腹水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AA肉鸡 180羽随机等分为对照组 (C)和试验组 (A、B)。参试鸡 14日龄前常规饲养。 14日龄后C组鸡继续常规饲养 ;A、B组鸡舍温度按每日 1~ 2℃由 2 5℃逐步降至 12℃ ,同时日粮中添加 1 5mg kg-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以诱发腹水综合征 ;B组自 14日龄起至试验结束在日粮中再添加 1% (质量分数 )L 精氨酸。分别于 3,4,5 ,6,7周龄测定各组肉鸡肺动脉平均压 (mPAP)、红细胞压积、右心全心比及血浆一氧化氮 (NO)水平 ,并记录腹水发病率。结果发现 :低温添加T3 处理后 ,A组肉鸡腹水发病率增加 ,mPAP在 5周龄时升高 ,右心全心比在 6周龄时升高 ;B组肉鸡腹水发病率明显低于A组 ,血浆NO水平高于A组 (P <0 0 1) ,mPAP在 6周龄时升高 ,右心全心比在 7周龄时升高 ,此变化比A组晚一周出现。上述结果提示 ,日粮添加精氨酸后血浆NO水平升高 ,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腹水综合征发病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新型分离技术-原位分离在L-乳酸发酵中的应用,主要为吸附发酵、萃取发酵、膜法发酵和电渗析发酵,分析了各种方法快速移走代谢产物的原理,探讨了各自所存在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3.
为了探究鼠李糖凝集素(Rhamnose-binding lectin, RBL)在硬骨鱼非特异性细胞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模型,首先通过分离头肾单核/巨噬细胞进行体外菌应激实验,发现在罗非鱼两种重要的致病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应激后,尼罗罗非鱼L-鼠李糖凝集素1(OnRBL-1)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发现OnRBL-1重组蛋白能够调节病原菌诱导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包括显著抑制菌诱导的IL-6、IL-8和TNF-α的表达,和促进IL-10和TGF-β的表达。此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OnRBL-1具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增强呼吸爆发水平和上调活性氧的释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OnRBL-1在罗非鱼单核/巨噬细胞非特异性细胞防御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探讨RBL-1在硬骨鱼宿主防御病原菌感染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并有助于完善和丰富硬骨鱼类RBL的功能和在抗菌免疫应答中的基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4.
新型水产饲料添加剂--左旋肉碱 (L-Carnitin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肉碱又称肉毒碱,是一种维生素的类似物。参与β-氧化等生理学作用,与脂肪代谢有关。能够维持水产动物体内的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营养添加剂。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适量的L-肉碱,有着提高水产动物生长速度,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水产动物蛋白含量,降低体脂率.改善肉质提高鱼类的繁殖率等功能。本文在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L-肉碱的来源、水产动物对其吸收和代谢的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营养生理学效应,并针对目前L-肉碱的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L-精氨酸(Arg)或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幼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肠道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质量为(22.02±0.02) 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3个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0.60%Arg、0.03%NCG的3种试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60%Ar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添加0.03%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存活率(P<0.05),添加0.60%Arg或0.03%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的蛋白质沉积率、全鱼粗蛋白质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各组间杂交鳢的全鱼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60%Arg或0.03%NCG对杂交鳢血浆总蛋白、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总胆固醇含量及血浆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肠道Na+/K+ATP...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为模型,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精氨酸对BMECs酪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0.70 mmol/L精氨酸(DMEM培养基中精氨酸的浓度)为对照组,试验组精氨酸的浓度分别为1.40、2.80、5.60和11.20 mmol/L,每组6个重复。采用MTT法检测BMECs的增殖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BMECs中精氨酸代谢关键酶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BMECs中精氨酸代谢关键酶、酪蛋白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酪蛋白表达量及mTOR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1)当精氨酸的浓度为2.80 mmol/L时,BMECs的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精氨酸组(P<0.05);当精氨酸的浓度为2.80和5.60 mmol/L时,BMECs中鸟氨酸脱羧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精氨酸组(P<0.05)。2) 2.80 mmol/L精氨酸组BMECs中αs1-酪蛋白、к-酪蛋白、蛋白激酶B、m...  相似文献   
57.
鱼类精氨酸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智 《水产学报》2004,28(4):450-459
精氨酸是迄今研究的所有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近年来,在确定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仍然有许多养殖鱼类对精氨酸的需求有待研究。在已有的报道中,鱼类精氨酸需求存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较大。这篇论文综述了鱼类精氨酸需求的研究进展,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鱼类对精氨酸的需要量,饲料中精氨酸含量对鱼类的影响,影响鱼类精氨酸需要量的因素,评价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所采用的指标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8.
鱼类精氨酸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氨酸为鱼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在鱼体内参与蛋白质、多胺的合成,促进生长;精氨酸具有促内分泌作用;精氨酸可在体内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参与鱼类心血管活动、免疫功能的调节。某些鱼类可能具有自身精氨酸的合成能力。鱼类赖氨酸一精氨酸拮抗存在种问差异。本研究从精氨酸的合成、生理功能、与赖氨酸的关系以及需求量等方面对鱼类精氨酸的营养生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79-685]  相似文献   
59.
本文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泌乳性能和牛乳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将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酪蛋白模式组(对照组)、精氨酸灌注组、丙氨酸等氮组(与精氨酸灌注组等氮),采用3×3复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22 d(7 d灌注期+15 d间隔期),测定其泌乳性能、酪蛋白含量以及酪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灌注的第5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蛋白及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酪蛋白模式组(P0.05);第6天精氨酸灌注组的乳脂率显著高于丙氨酸等氮组(P0.05)。2)酪蛋白模式组的α-酪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β-酪蛋白含量在3组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κ-酪蛋白含量则以精氨酸灌注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精氨酸灌注组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αs2-酪蛋白基因(CSN1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综上,灌注精氨酸提高了乳蛋白中α-酪蛋白和κ-酪蛋白含量,以及CSN1S1、CSN1S2在奶牛乳腺组织的表达量,有利于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0.
本文旨在研究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采用3×3复式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6头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和体况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分别为酪蛋白组(对照组)、精氨酸组(灌注37.66 g/d)、丙氨酸组(与精氨酸组等氮,灌注77.24 g/d);每个试验期为22 d(7 d灌注+15 d间隔),在每个试验灌注期的最后1 d晨饲前采血,测定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结果表明:精氨酸组的奶牛血清中总蛋白、免疫球蛋白G(Ig 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白球比、白细胞介素1(IL-1)浓度显著高于丙氨酸组(P0.05),但是牛奶中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E(Ig E)、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灌注精氨酸能够通过提高血清总蛋白、Ig G及IL-1、TNF-α的浓度,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泌乳奶牛机体的免疫力和胎儿的被动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