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有性繁殖是促进魔芋种植业发展和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本文研究117个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K.Coch)单株花粉成熟后连续5d的温度、湿度以及花芽种球茎对其有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期间的温度和湿度对其自花授粉结实影响大,结实株花粉成熟后连续5d的平均温度和湿度分别为24℃和64%,均显著高于不实株,高温高湿有利于散粉和花粉的萌发从而完成受精;花芽种球茎大小对有性繁殖也有影响,结实株平均种球茎重显著高于不实株,且与单株结实浆果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6096,N=29),因此,宜选用花芽球茎大的用于魔芋有性繁殖。  相似文献   
152.
为研究几种不同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ZEN)的降解脱毒效果,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分别添加不同吸附剂于10 mL ZEN标准品溶液中,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ZEN含量。研究5种吸附剂添加量为25 mg,60 min的脱毒效果|选择其中3种脱毒效果较好的吸附剂,研究其吸附作用30、60、90 min,用量为 25 mg时的脱毒效果及吸附剂添加量为10、25、50 mg,60 min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5种吸附剂对ZEN都有脱毒效果,其中载锌蒙脱石、膨润土与黑云母复合吸附剂、腐殖酸钠脱毒率分别为 63.11%、45.69%、54.54%,显著高于蒙脱石、葡甘露聚糖与腐殖酸钠复合吸附剂(P < 0.05)。且作用时间不同,添加量不同则吸附剂的脱毒效果有差异。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蒙脱石|载锌蒙脱石|膨润土|黑云母|腐殖酸钠|葡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153.
可食性葡甘聚糖复合抑菌膜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研究可食性复合抑菌膜为目的,以多糖为基材,用增塑剂、补强剂、脂质、乳化剂和天然防腐剂作为辅料,研究了干燥温度、时间和不同的辅料等因素对可食性复合抑菌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以魔芋葡甘聚糖为主料,在30~40℃条件下烘干1 h,可得到具有一定强度,阻湿阻气性良好的可食性复合抑菌膜,同时将其应用于食用菌和柑桔类等果蔬保鲜上。食用菌用复合抑菌膜保鲜贮藏4 d后失重率和褐变度分别为5.5%和0.11,柑桔类水果贮藏2周后腐烂率低于2%,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葡甘聚糖可用来制作可食性抑菌膜。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5.
高活性魔芋葡甘聚糖酶产生菌B23的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甘聚糖酶产生菌B23分离自哺乳动物的内脏,经鉴定可能为芽孢杆菌属一新种。该菌生长的最适pH为中性环境,可耐受60℃高温,且对NaCl有很好的耐受力。摇瓶培养时最佳氮源为蛋白胨,魔芋葡甘聚糖做碳源诱导酶的产生,0.2%K2HPO4有利于B23的生长及提高产酶的活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培养条件为温度40℃、初始pH值7.0~7.2、装液量20%、接种量10%。这些数据为扩大生产葡甘聚糖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6.
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化方法改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魔芋葡甘聚糖(KGM)分子结构特性进行羧甲基化方法的改进,在乙醇介质中先混合醚化试剂,再进行碱化催化反应制备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CMK)。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改性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取代度(DS)和表观黏度(η)为评价指标,综合二者确定羧甲基化的最佳条件为:55℃、pH12反应3.0 h。产物DS可高达0.5278,最大η为15.57 Pa·s。同时,运用红外光谱分析对KGM羧甲基化反应历程进行了探讨,所得CMK溶胀速率快,水溶胶透光率高。  相似文献   
157.
魔芋主要品质成分测定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相色谱法鉴定表明,除去可溶性糖的魔芋样品,仅含葡甘露聚糖和淀粉。其水解性多糖经酸水解后可用斐林试剂滴定法或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可用改进后的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而不受葡甘聚糖存在的干扰。二者的差值即为葡甘聚糖的含量。该文还对测定条件和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8.
以天然可食性魔芋多糖为主要原料制作仿生食品,探讨了魔芋多糖仿生食品的上色、增香和塑形效果问题,并研究了仿生效果及赋味等内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了魔芋多糖仿生食品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以5%可食性多糖为主料,辅以2.0%-βCD、0.5%黄原胶、0.4%卡拉胶、1.0%天然色素、0.1%蔗糖酯,在pH 11~12,蒸煮温度93~97℃,按照一定的加料顺序进行混合,注模脱模,所制得的魔芋仿生食品塑形效果好、香气丰富、有光泽、口感韧脆适度、咀嚼性好、质地均匀、香甜可口、弹性强,较好地解决了仿生食品的品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9.
伊芳  郭丽  杜先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85-22588
[目的]用SEC—MAILS—RI系统测定魔芋胶的分子结构。[方法]采用凝胶渗透色谱(SEC)、多角度激光光散射(MALLS)与示差折光检测仪(RI)联用技术系统测定魔芋胶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分子旋转半径(RMS)及其构象。[结果]魔芋胶的分子结构特性是:重均分子量(Mω)=1.040×10^6g/mol,数均分子量(Mω)=9.395×10^6g/mol,z-均分子量(Mω)=1.329×10^6g/mol;数均旋转半径(Rn)=11O.5nm,重均旋转半径(Rω)=115.9nm,z-均旋转半径(Rz)=129.6nm;分散度分别是Mω/Mn.=1.107和Mz/Mn=1.414。分子旋转半径RMS与分子摩尔数之间的关系曲线斜率为0.40±0.00,表明魔芋胶是一个高度紧密且具有分支结构的聚合物。[结论]建立了测定聚魔芋胶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激光光散射法,结合凝胶渗透色谱,能在较大范围内准确测量聚合物的绝对分子量,且试验误差较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0.
魔芋葡甘聚糖分子链形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光散射、凝胶渗透色谱及粘度法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的远程结构,其重均分子量Mw、均方根旋转半径(S 2)1/2以及第二维利系数A2分别为1.04×106、105.0±0.9 nm和(-1.59±0.28)×10-3 mol穖l穏-2,多分散系数Mw/Mn为1.015±0.003,建立了Mark-Houwink方程[η]=5.96×10-2Mw0.73;分子链参数ML=982.82 nm-1, Lp=27.93 nm,d =0.74 nm, h =0.26 nm, L=1 054.11 nm;采用原子力显微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