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2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774篇
林业   196篇
农学   724篇
基础科学   199篇
  229篇
综合类   2068篇
农作物   1130篇
水产渔业   158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203篇
植物保护   8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简介了全分布式控制网络构成的水电厂微机监测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故障诊断系统。它不仅能实时监测机组运行参数,且可对事故做出快速反应,大大提高了水电厂安全运行水平。由于网络采用总线拓扑结构和真正的全分布方式,因而在老电厂的技术改造中,不仅运行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且布置安装简便,投资省。  相似文献   
42.
对汽车中控锁电动执行器性能检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力学分析与试验,对交变试验力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盘簧机构相对电动执行器是交变负载,从而提出了以中控锁自身作为检测负载的方案。为解决在恒温箱内测量主动驱动力的困难,采用了间接测量工作电流的方法;此外还进行了耐久性试验和驱动时间的测量。全套检测装置已成功应用于生产中。  相似文献   
43.
早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M103S的选育与光温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1为母本,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92153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2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103S。光周期长于12.5h,日平均温度高于24℃,可以用于制种,日平均温度低于23℃,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13.5h,日平均温度高于23℃,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23—24℃,耐低温期为3—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7—14d。播始历期为53—79d,主茎叶片数10.0—12.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93.8—1766.3℃和733.4—1058.3℃。不育期的株高63.6—77.5cm,平均72.0cm,单株有效穗6.4—12.0个,平均9.3个,穗长20.9—22.7cm,平均21.2cm,每穗颖花数112.1—137.3朵,平均122.3朵。可育期株高65.7cm,单株有效穗7.2个,穗长17.2cm,每穗总粒数114.1粒,结实率47.23%,千粒重31.34g。以M103S为母本,与100多个早籼品种进行测配,杂种表现生育期早、穗大、粒多、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44.
A 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mAChR) has been demonstrated and partially characterized in larvae of the cattle tick Boophilus microplus. Its properties are compared with mAChR from an epithelial cell line from the dipteran insect Chironomus tentans. Competition studies with cholinergic ligands of different specificity revealed the muscarinic nature of the cholinergic receptors investigated in both species. In homogenates from tick larvae, specific binding sites for [3H]quinuclidinyl benzilate (QNB) with high affinity (1·2±(0·13) nM ; Bmax 22·5 pmol mg protein−1) were detected that do not bind nicotinic compounds specifically. The estimated IC50 values for nicotine, imidacloprid and α-bungarotoxin were all in the mM range. Additionally, with tick larvae, high-affinity nicotinic binding sites were detected with [3H]nicotine which could be displac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imidacloprid or QNB. The estimated IC50 values for nicotine, α-bungarotoxin, imidacloprid and QNB were 43(±8) nM , 0·8(±0·2) μM , 2·8(±0·6) μM and 78(±1·9) μM , respectively. With homogenates of the non-neuronal insect cell line from C. tentans, only high-affinity binding sites for [3H]QNB were found. Muscarinic antagonists selectively displaced [3H]quinuclidinyl benzilate (QNB) binding to tick larvae homogenates. The mAChR of B. microplus preferred pirenzepine (IC50 2·13(±1·02) μM ) among different subtype-specific mAChR antagonists (4-DAMP had IC50 49·9(±9·13) μM and methoctramine had IC50 121(±14·2) μM ) indicating a type of binding site similar to the vertebrate M1 mAChR subtype. The tick muscarinic receptor seems to be a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as concluded from the 4·8-fold reduction in receptor affinity for binding of the muscarinic agonist oxotremorine M upon treatment with the non-hydrolysable GTP-analogue γ-S-GTP. Binding data for the agonists oxotremorine M (IC50 71·3(±19·6) μM ) and carbachol (IC50 253(±87·1) μM ) parallel the biological efficacy of these compounds, in that, while oxotremorine M showed some activity against ticks, carbachol was ineffective.  相似文献   
45.
水稻不育系培矮64S的空间诱变效应及后代的SSR分析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对经过卫星搭载的培矮64S种子及后代进行了有关性状研究和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培矮64S空间诱变后代SP1代发芽率、存苗率、株高、抽穗期、株叶型的性状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SP2代在株高、粒型和育性等性状上发生了变异;从SP3代中获得柱头比培矮64S明显增大的变异株系,这对于改良培矮64S的异交结实率和提高制种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10个SP3变异株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数目变化约占55.21%,扩增片段分子量变化约占44.79%,空间诱变引起的变异可能是以DNA缺失-重复为主。SSR座位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3.33%,变异座位在水稻基因组中是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46.
两系杂交晚籼两优277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较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潜江、荆门的制种实践,总结出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合理密植、促进父母本平衡生长和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等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7.
为定位水稻芽期耐冷QTL,本实验以双季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的双亲‘五丰B’和‘昌恢T025’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群体为材料,对10℃低温处理的水稻幼芽的存活率、根数、根长和芽长进行了测定。利用QTL Icimapping v4.2软件,共检测到3个控制芽期耐冷性QTL:qRL1qRL2qBL6,分别位于第1、2、6染色体上,LOD值分别为2.98,2.51和5.26,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0.54%,8.67%和14.04%,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昌恢T025’。这些QTL定位在6.75k~40.05 kb染色体区间,为后续利用这些QTL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芽期耐冷籼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此外,检测到13对影响水稻芽期耐冷上位性互作QTL,分布在所有12条染色体,其中第3染色体与第8染色体之间互作位点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达到21.77%,表明上位性互作QTL在调控水稻芽期耐冷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利用常规资料、多普勒雷达及自动站等资料,对秦巴山区一次致灾冰雹过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高空前倾槽东移过程中产生的,中低层切变线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是此次强冰雹天气的触发机制;适宜的0℃和-20℃层高度、地面暖低压和特殊的“喇叭口”地形等有利于强冰雹天气的发生;冰雹发生在低空急流左前方、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左侧和地面辐合线附近。较强不稳定层结和垂直风切变是导致对流快速发展并维持的原因之一;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对流单体中心强度大于68 dBZ且维持5个体扫,有超级单体生成;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上有有界弱回波、回波悬垂等出现;速度图上具有低层辐合和中气旋等特征;在反射率因子和速度图上均可看到三体散射;VIL跃增和骤降的时间与冰雹发生的时间相对应。  相似文献   
49.
以41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植株形态建成期设置15%遮荫和不遮荫两种处理方式,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自交系植株形态、物质生产、产量等11个指标以及各指标耐荫系数的变化,并对自交系的耐荫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遮荫不仅会增加玉米自交系的株高和穗位高,延缓生育进程,而且会降低植株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最终影响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的提升。进一步对各指标的耐荫性进行数学统计分析,表明茎干物质、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耐荫系数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耐荫性指标。筛选出M173、豫82、DH382、618B、P6874、昌7-2、8612A、M753、ZY608、豫1122、PH6WC和M109高度耐荫型玉米自交系;ZY602、ZY606、658、HT60、ZY601、C70、外引-2、四-144、KW7M14、NS501和PH4CV是弱光敏感型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50.
以12份引进美国解禁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4份课题组骨干玉米自交系(KA105、KA064、KB043和KB204)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进行配合力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测验种KA105和KA064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表现优良,供试美国玉米自交系中PHPR5、MBST、LH213、2FACC、LH212Ht、LH209和PHR47产量GCA效应表现优良。杂交组合PHPR5×KA105、LH213×KA105、PHH93×KA105、2FACC×KA064、LH212Ht×KA105、PHPR5×KB204产量的超标优势较强,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