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农学   54篇
  6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2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对15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及其105个杂交组合穗位叶光合速率的研究表明:自交系间及其杂交组合间的光合速率各异;玉米穗位叶光合速率的大小与单株产量无关;自交系光合速率的GCA与其表型值无关,杂交组合光合速率的高低主要决定于组合光合速率的SCA效应值;玉米穗位叶光合速率的遗传力较低,光合速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且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1985年-1999年山东省主要玉米杂种和自交系遗传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山东省的玉米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的利用趋向集中,其中鲁玉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烟单14号、掖单12号、沈单7号等7个杂交种利用占67.32%,黄早4、M017、107、478、E28、340、8112等7个自交系利用占72.04%。亲本自交系的来源也趋向集中,主要是塘四平头系统、Reid系统,玉米种质基础狭窄。本文对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种质类群划分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份玉米自交系材料为供试品种,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稿上位叶面积、穗中位叶面积、穗下位叶面积和抽雄期共儿个性状。对得到的各自交系性状均值采用SPSS中的Ward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表型性状进行玉米自交系聚类,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综合性状的差异性。初步结论认为,Mo17、自选系-1、W59(长)、海104、海儿、95海-1、444、沱219、107、112、利德、庆7、7732G、BHP48、783/黄、Mo14/O2、F83、吉856/O2:等综合性状较好,在育种上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自选系-3的利用价值较小,应淘汰;其余的自交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4.
以65份自育的大白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类群划分。利用26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聚类方法进行大白菜自交系的组群划分研究。SSR标记多样性分析表明,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41 5,平均Shannon多态性指数为0.913 5,说明供试材料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SSR分子标记聚类将65份大白菜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SSR标记聚类结果真实地反映了种质资源内在基因组的多样性,可以将系谱来源相同的材料聚类在同一类群,对于杂种优势预测和亲本选择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择20个玉米自交系,设置低密度6.75万株/hm2和高密度11.25万株/hm2两个处理,对群体籽粒产量和单株平均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自交系的单株平均籽粒产量,低密度处理均高于高密度处理;有16个玉米自交系的群体籽粒产量与相应的单株平均籽粒产量呈负相关性;各自交系在对应的两个密度条件下,单株平均籽粒产量间差异显著;11.25万株/hm2密度可作为当前开展耐密种质鉴定、耐密育种和耐密生理研究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16.
黄早四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曾三省  任蕤  刘新芝 《玉米科学》1996,4(1):001-006
优良自交系黄早四是我国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最重要的骨干材料之一,它具有配合力高、植株紧凑、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突出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近二十年来,由黄早四组配的杂交种,经省市以上审定推广的就有42个,黄早四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达6亿亩以上,每年种植面积在5千万亩以上,为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它组配的玉米杂交种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我国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黄早四还是我国重要的种质材料,一大批黄早四衍生系及其杂交种育成。本文还讨论了优良地方种质的重新筛选改良,杂种优势模式和建立自交系发放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良昌7-2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3个玉米自交系,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成42个杂交组合,随机区组排列,田间品比鉴定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结果表明,西农672产量配合力高于昌7-2和7117,穗长、结实长、穗行数和行粒数性状的配合力高于昌7-2、PH6wc和7117;西农672出籽率性状配合力低于昌7-2,株高配合力低于PH6wc,高于昌7-2,也高于7117;西农672穗位高配合力高于PH6wc和7117,低于昌7-2。西农672出籽率配合力与PH6wc相近;叶面积系数、穗长、穗行数、结实长、行粒数比昌7-2高,百粒重、小区产量配合力比PH6wc略低。用PH6wc来改良昌7-2得到的西农672,综合性状改良效果较为显著。用PH6wc改良昌7-2育成西农672与用昌7-2×武117育成的7117和昌7-2相比较,其产量配合力、产量性状、农艺性状配合力等均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人工接种技术对28种玉米自交系进行鉴定,分析这些自交系对我国玉米主要叶部及土传病害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中3份高抗玉米弯孢叶斑病,5份高抗大斑病,1份高抗穗腐病,3份高抗茎腐病,8份高抗丝黑穗病,其中沈3336和S122对5种主要病害均有较好抗性,可作为育种工作进行品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广泛种植的先玉335双亲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5份国外玉米自交系进行两年配合力测定试验,通过对供试国外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组配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及较对照的优势等进行分析,筛选出一般配合力优良的国外玉米自交系,提出其合理利用的方案。结果表明,供试国外自交系中PHWG5、787、78371A、6M502、LH128等产量GCA效应值表现优良,LH194、L139、OS602等宜机收性状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综合产量、倒伏率和收获时含水量的GCA表现,PHN29、PHM10、PHR32等3份自交系表现较好。杂交组合PHWG5×PH6WC的产量在所有组合中最高,且较4个对照品种增产幅度都较高,可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adequate supply of nitrogen (N) fertilizers results in lower N use efficiency (NUE) and higher N losses which cause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such as nitrate pollution of groundwater and emission of nitrous greenhouse gases. One way to increase NUE is to use N-efficient cultivars, which grow better under reduced N supplies. Both elite inbred lines and landraces are the basis for hybrid breeding in maize. While inbred lines are mostly selected from high N input conditions, landraces are historically distributed in poor soils with low N availability. Therefore, some potential NUE-related traits conserved in the landraces may have been lost during modern breeding process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N accumula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15 elite inbred lines and four landraces of maize were compared at low (LN) and high N (HN) input conditions. In general, the grain yields of the inbred lines and the landraces were similar at both N rates. However, nitrogen accumulation ability in landrace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bred lines. The high N accumulation of landrace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higher biomass, indicating that growth potential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N accumulation. Nevertheless, 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grain produced per unit N absorbed) of the landrac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inbred lines. Correspondingly, assimilation allocation for grain formation, as indicated by the harvest index, was much lower in landraces than in inbred lines. The higher growth potential, and hence, the ability of N accumulation in landraces may be a valuable trait in breeding programs aiming to further improve N us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