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25篇
  51篇
综合类   929篇
农作物   187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90篇
园艺   13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赵娜  赵晓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994-9996,10006
[目的]弄清宁夏地区部分猪场出现“无名高热”病因及更加有效预防、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方法]通过从宁夏某发病猪场采集产生典型病变的猪肺部组织,将病料处理后分别用Marc-145、PK-15、BHK-21等传代细胞系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只有Marc-145细胞上有典型病变,连续传代3次后病变稳定,接毒48 ~72 h后病变率达70%左右.RT-PCR及双酶切的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物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通过RNA提取、RT-PCR及酶切反应,实现了对分离培养物快速、确切鉴定.[结论]用MARC-145细胞成功分离到1株PRRSV,命名为ZH-w株.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致病性睹水气单胞菌的存在状况和风险水平.[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序列测定和动物试验等方法,对2批孟加拉进口黄鳝进行致病性睹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从孟加拉进口黄鳝体内分离出4株高度致病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对孟加拉黄鳝本身致病性不明显,但是对小鼠的致病性却高达10 000~ 100 000 CFU/ml.[结论]孟加拉进口黄鳝存在致病性睹水气单胞菌的感染,且对我国的食品和卫生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93.
从土地发生学与结构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山地区域土地分异规律的研究,运用景观法的原理建立了土地类型划分体系,选取地形地貌、土壤与植被条件作为土地类型划分的主要分异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省永胜县顺州乡土地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分析了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与数量结构,以期为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
青贮玉米促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布坎南.R.E等著《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对4株青贮玉米促进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株促生菌分属于短芽胞杆菌(Bacillus brevis),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放射形土壤杆菌(Agrobacteria radiobacter)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此餐,还对4株促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95.
部分菜豆种质资源鉴定及优质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家种质库的118份菜豆种进行苗期抗炭疽病、霜霉病的鉴定,嫩英营养成分的测定和经济性状的观察,筛选出具有利用和推广价值的综合性状优异的菜豆品种6个:双阳大花皮、红豆宽、红花皮和黄家雀蛋(蔓生,在抗病、早熟、丰产育种方面有利用价值),GY20-3-1和Lamaniere(矮生、在育种有很高利用价值,也可以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96.
从山东省某一地区发病肉鸡中分离到一株细菌,根据培养特性、形态学特性、生化特性及药物敏感性等鉴定所分离的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采用自行研制的奇异变形杆菌诊断抗原,通过平板凝集试验对河南、山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共26个鸡场的739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奇异变形杆菌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70日龄以下商品代和父母代肉鸡抗体阳性率较低(6.85%),70日龄以上父母代肉种鸡阳性率较高(20.10%)。回归分析表明,鸡奇异变形杆菌抗体阳性率与日龄呈显著正相关(r=0.954)。  相似文献   
97.
The pathogenic type (form and race) of Fusarium oxysporum, which generates wilt symptoms on tomato, was rapidly identified with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based technique. We compared the partial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endo polygalacturonase (pg1) and exo polygalacturonase (pgx4) genes from isolates of F. oxysporum ff. sp. lycopersici (FOL) and radicis-lycopersici (FORL) from Japan and designed specific primer sets (uni, sp13, sp23, and sprl) based on the nucleotide differences that appeared among the pathogenic types. PCR with the uni primer set amplified a 670∼672-bp fragment from all isolates of FOL and FORL. With the sp13 primer set, an amplicon of 445 bp was obtained only from isolates of FOL race 1 and 3. With the sp23 primer set, a 518-bp fragment was obtained from isolates of FOL race 2 and 3. The sprl primer set yielded a 947-bp fragment from isolates of FORL, but not from FOL. A combination of amplifications with these primer sets effectively differentiated the pathogenic types of F. oxysporum in tomato.  相似文献   
98.
苹果芽变选种鉴定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芽变选种具有育种周期短、育种进程快的特点,是种质资源创新的重要途径。从形态学、解剖学、同工酶、孢粉学、染色体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标记等方面对芽变鉴定的常规方法进行了综述,认为叶片栅栏组织比例、气孔密度、孢粉形态等是芽变品种鉴定的重要指标,同工酶技术及分子标记技术是芽变品种鉴定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对芽变发生的遗传类别及分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芽变选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国外蔬菜遗传资源的引进,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素  徐兆生 《园艺学报》1998,25(3):264-269
1971~1996年从40余个国家(地区)引进14个科48属72种(包括变种)共11410份蔬菜遗传资源,其中20余种为国内稀有蔬菜,还有我国科研和生产急需的抗源材料、雄性不育系、耐热和耐低温等珍贵材料。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气候类型,与地方科研、生产单位结合对引进的5345份材料共同试种鉴定,筛选出40余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直接推广利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选出的品种中有7个通过了省(市)品种审(认)定,共推广面积261khm2。大批引进的蔬菜优异资源被全国育种单位广泛用于培育新品种,获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
冯磊  李洋  袁敦良  王立杰  马程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96-12898
[目的]探索适用于蝌蚪的乳酸菌。[方法]从不同林蛙肠道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生化鉴定。[结果]成功从林蛙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3株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可确定这3株细菌为同一种乳酸链球菌。[结论]该研究可为益生素类制剂和口服疫苗的制备提供优良的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