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252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78篇
  113篇
综合类   804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453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黄素梅  王敬文  杜孟浩  张金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91-10892,10897
[目的]实现竹加工剩余物的高效利用,研究其酸水解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酸水解竹粉的影响因素。以总还原糖产量为指标,通过分析得出稀硫酸水解竹粉生产还原糖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料液比为1∶5~1∶7时,还原糖得率随浓酸体积的增加而增加;料液比为1∶5和1∶8时,还原糖得率分别为44.0%和41.6%;第1次水解温度为60℃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5.3%;当硫酸浓度为15%~30%时,还原糖得率变化很小;还原糖得率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2次水解时间为1.0h时,还原糖得率最高,为66.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水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2次水解时间,竹粉/浓硫酸比的影响最小;最佳反应条件为:竹粉与浓酸比(W/V)为1∶6,第1次水解温度为50℃,第2次水解温度为100℃,稀硫酸浓度为20%,水解时间为1h。[结论]该研究为竹加工剩余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2.
响应面法优化鳙鱼鱼肉蛋白的酶解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晓晴  戴志远  叶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99-11502
[目的]为鳙鱼及其他淡水鱼鱼肉蛋白资源的高价值利用提供指导。[方法]首先比较6种不同蛋白酶水解鳙鱼鱼肉蛋白的能力,找出酶解能力最高的蛋白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解鳙鱼蛋白的工艺条件,探讨酶解过程中酶底物浓度比([E]/[S])、pH值和温度对酶解物水解度的影响。并分析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结果]碱性蛋白酶水解鳙鱼鱼肉蛋白的能力最强,蛋白回收率最高。其酶解鳙鱼鱼肉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E]/[S]1.7%、pH值9.7,温度57℃。鳙鱼鱼肉蛋白在该条件下水解度理论值为25.24%。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下所得酶解物的氨基酸组成与鳙鱼鱼肉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差别不大,酶解物很好地保持了鱼肉蛋白的特定氨基酸模式。[结论]优化了镛鱼鱼肉蛋白的酶解工艺。  相似文献   
63.
以不同的可溶性硅源制剂和药物对照制剂研究表明,各种硅源制剂对葡萄霜霉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同浓度SiO2水溶胶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硅酸钠、正硅酸乙酯,而且以2.0g/L的SiO2水溶胶的防治效果最好,并接近于800倍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在大肠杆菌系统中原核表达拟南芥叶绿体Mg~(2+)转运蛋白AtMGT10,通过免疫健康成年家兔,获得针对AtMGT10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AtMGT10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AtMGT10基因编码区187~786bp的cDNA片段,连接到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tMGT10~(63-26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带有His标签的His-AtMGT10~(63-262)截短重组蛋白。用镍柱亲和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皮下注射免疫家兔,制备针对AtMGT10蛋白的多抗血清。提取拟南芥野生型叶片总蛋白,用AtMGT10多抗血清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经PCR扩增获得了600bp的AtMGT10基因cDNA片段,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tMGT10~(63-262),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表达出His-AtMGT10~(63-262)蛋白,经亲和纯化后免疫家兔获得了Anti-AtMGT10多抗血清。在拟南芥野生型总蛋白中用Anti-AtMGT10经免疫印迹检测到大约50ku的蛋白条带,利用抗原竞争试验进一步证明检测到的信号就是拟南芥内源AtMGT10蛋白。【结论】原核表达了His-AtMGT1063-262蛋白,成功制备了特异性较强的AtMGT10蛋白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5.
以艾叶(Artemisia argyi)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叶绿素,经皂化、酸化、锌代等过程,制得叶绿素锌钠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水溶性较好,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对氧化剂、还原剂不敏感,在p H为5~11的环境中均较稳定,但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差。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和一些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小,但Fe~(3+)、Cu~(2+)、Al~(3+)、柠檬酸和维生素C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6.
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蛋白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蛋白质制备多肽水解液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蛋白质的影响,并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的最佳水解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在酶解时间约5h、底物浓度为4%、加酶量约5500U/g、pH值为7.0~7.5范围内,温度为50℃时,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效果较好。正交试验表明,3因素的影响顺序为:加酶量>底物浓度>水解时间;最佳水解工艺为:水解液pH值7.5,加酶量为5500U/g,底物浓度为4%,温度50℃,水解6h,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到37.89%。[结论]采用木瓜蛋白酶进行水解可获得较高水解度的酶解液,且鱼香浓郁,颜色正常,可用于制作调味品、口服液等。  相似文献   
67.
复合酶水解鸡肉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二刚  童群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83-6085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鸡胸肉的加工工艺奠定基础。[方法]以蛋白水解度、水解液的鸡香和苦味为指标,比较P+N复合酶、胰蛋白酶、Alcalase、木瓜蛋白酶和精制中性蛋白酶在各自适宜条件下对鸡肉的水解效果。研究液固比、初始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N复合酶水解度的影响,探索P+N复合酶水解鸡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P+N复合酶为水解鸡肉的最佳酶,其水解效果明显优于单酶。各因素对水解度影响程度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初始pH值,而反应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显著。P+N复合酶水解鸡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2%、反应温度50℃、液固比31:、初始pH值7.0、反应时间8 h。[结论]在该条件下,鸡肉水解蛋白液的水解度达51%~54%,且鸡香浓郁、无苦味。  相似文献   
68.
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可食性膜是当前包装材料研究中较为热门的课题,国内外不断有新的产品和技术出现,并已应用到商品流通的许多领域,特别是食品包装和保鲜领域.文中对可食性膜的分类与特点、膜制备工艺与膜特性以及膜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9.
以2-丁酮为溶剂、葡萄糖酯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生物相容型氯氰菊酯农药微乳剂,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测定、负染-电镜分析对体系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该微乳体系具有较好的热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和经时稳定性;氯氰菊酯的增溶效果较好,粒径分布均匀,符合微乳剂的标准.在杨福麦7116叶面的接触角较小,易于铺展,适合农业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70.
 由于立枯丝核菌不产生无性孢子,为研究纹枯菌的致病机制带来了障碍,但可以通过制备纹枯菌的原生质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建立突变体库,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试验利用Lysing enzyme(from Trichoderma harzianum)裂解水稻纹枯病菌获得原生质体,通过摸索纹枯病菌的菌龄、裂解时间、裂解液的pH值3个重要因素,得到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和再生条件,并且在细胞壁再生实验中,改进细胞壁再生的培养方式,最终制得原生质体,并成功使其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