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快速检测单头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采用简易的柑橘木虱制样方法,利用PCR检测技术在单头柑橘木虱体内检测到黄龙病病原,并利用XbaⅠ限制性内切酶将从柑橘木虱体内扩增的黄龙病病原16SrDNA酶切成520bp和640bp两个片段,证实了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为亚洲种。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病原的方法,可为检疫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2.
柑橘黄龙病热空气快速处理温度场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柑橘黄龙病自然热罩热处理存在的处理周期长、效率低、对自然条件依赖大、处理罩内温差过大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柑橘黄龙病热空气快速处理方法。为解决热空气快速处理时罩内温差过大的问题,搭建了柑橘黄龙病热空气快速处理温度场分布特性试验平台,研究了有无回风道、风速、热空气入口位置、热空气出口位置、入风口热空气温度对处理罩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风速、热空气入口位置、热空气出口位置、入风口热空气温度对处理罩内各截面温度场均有显著影响(P0.05);回风道不仅能使处理罩内温度场更均匀,而且能够降低能耗。通过试验得出柑橘黄龙病快速热空气处理的优选参数为:有回风道,风速14.5 m/s,热空气入口位于处理罩下层,热空气出口位于处理罩上层,且与入口呈90?,入风口热空气温度90℃。在该优选参数下,处理罩内温度从32℃上升到48℃,耗时约为9 min,处理罩内的温度极差为3.9℃,比非优选参数下罩内的温度极差相比下降了14.1℃。并在此参数下对柑橘黄龙病进行快速热空气处理田间试验,处理后病菌浓度平均降低80.28%。研究结果为黄龙病热空气规模化处理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早熟柑橘黄龙病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柑橘早熟宫川黄龙病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病株行为特征,2004-2009年采取多级抽样法于每年11月上旬在果实成熟期对2块定点样地逐株进行病级调查,取得了12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 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柑橘黄龙病在早熟宫川果园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是随着病级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2.1184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所引起的;当m≥2.1184时,其聚集是由病株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n=(1/D)2?[1/m+0.6761] 和Tn=1.831 /[D02-0.1581 /n]。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湖南省柑橘黄化症状与柑橘慢衰病和柑橘黄龙病的相关性,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湖南省永州地区表现黄化症状的柑橘进行了两种病原的鉴定及分布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该地区柑橘黄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柑橘半穿刺线虫和黄龙病菌对柑橘的侵染。所检样本中,柑橘慢衰病平均发生率为82.1%,土壤中的半穿刺线虫群体密度最高达到3 077条/100mL。永州地区柑橘黄龙病病菌属于韧皮部杆菌属类细菌亚洲种,平均检出率为64.3%。柑橘半穿刺线虫和黄龙病菌在柑橘园存在混合侵染现象,混合侵染率为53.6%。柑橘半穿刺线虫在永州地区柑橘产区分布广泛,是造成柑橘黄化症状的重要病因,重视并有效防控柑橘半穿刺线虫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5.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种子和芽休眠、器官大小控制、植物衰老和死亡等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调控植物的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为快速、准确地测定植物体内ABA的含量,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ABA免疫传感器.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羧基化石墨烯(GR-COOH)及海藻酸钠(Sodium A...  相似文献   
26.
基于Mixup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柑橘黄龙病果实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解决传统柑橘黄龙病果实图像识别方法依赖人工设计特征、费时费力、网络模型参数量大、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方法 首先,采集柑橘黄龙病的果实图像,并对其进行翻转、旋转、仿射、高斯扰动等数据扩增;采用Mixup算法建立样本之间的线性关系,增强模型识别数据样本的鲁棒性;然后,迁移Xception网络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先验知识,提出一种基于Mixup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柑橘黄龙病果实识别模型-X-ResNeXt模型;最后,采用动量梯度下降优化方法,有效地减缓震荡影响,并且有效地加速模型向局部最优点收敛。结果 采用数据扩增数据集训练的X-ResNeXt模型准确率可以达到91.38%;在进行迁移学习优化后,训练时间减少了432 s,准确率提升为91.97%;结合Mixup混类数据增强进一步训练,模型准确率提升为93.74%;最后,利用动量梯度下降方法进行模型收敛优化,最终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4.29%,比Inception-V3和Xception网络分别提高了3.98%和1.51%。结论 在数据量较少情况下,降低模型复杂度并迁移已有先验知识,有助于模型性能提升;Mixup混类数据增强方法有利于提高模型识别柑橘黄龙病果实图像样本的适应性,提升柑橘黄龙病果实识别模型性能;X-ResNeXt模型在准确率与召回率指标上优于经典识别模型,可为柑橘黄龙病的高精度、快速无损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Chinese isolates of the citrus Huanglongbing (HLB) bacterium based on the 16S rDNA and 16S/23S rDNA intergenic regions sequences was carried out. Nine HLB sample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hosts with different symptoms in seven Chinese provinces, were subjected to PCR for amplifying and sequencing the 16S rDNA. The identity level among Chinese isolates was 98.5% to 100% and was the same with the Indian HLB isolate ‘Poona’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L22532). By contrast, identity values were 97.5% to 97.8% with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fricanus strain ‘Nelspruit’ (L22533), 96.3% to 97.3% with Ca. L. africanus subsp. ‘Capensis’ (AF137368), 95.3% to 96.5% with the Ca. Liberibacter sp. ‘LSg2’ (AY919312), and 94.9% to 96.0% with a strain of Ca. L. americanus from Brazil (São Paulo State; AY742824). A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with 16S rDNA sequences showed that all Chinese isolates belong to Ca. L. asiaticum. Analysis of the 16S/23S rDNA intergenic region was conducted on 18 HLB-diseased citrus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ymptoms, collected in seven provinces. These isolates showed no obvious variation and had an identity level >99.0% with one another. Sequence analysis of 16S/23S rDNA intergenic region and the relativ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the Chinese isolates are very close to Ca. L. asiaticus, and distinct from Ca. L. africanus and Ca. L. americanu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inese HLB isolates belong to the species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HLB isolates from China based on molecular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28.
中国不同地区亚洲韧皮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黄龙病是最严重的柑桔病害之一,现已威胁世界柑桔产业。已被证实在中国南部该病害通过嫁接和木虱传播。因此黄龙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基于外膜蛋白(omp)基因的PCR-RFLP的方法被用来研究中国南部各柑桔主产区的亚洲韧皮部杆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采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各地区的亚洲韧皮部杆菌的omp基因产生了不同的RFLP指纹图谱,并对各地亚洲韧皮部杆菌的omp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然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亚洲韧皮部杆菌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即便在某一特定的地区也有一定的差异。序列分析显示中国地区的亚洲韧皮部杆菌有很高的同源性。这些结果对揭示中国柑桔黄龙病的流行病学及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应用电镜与PCR技术检测琯溪蜜柚黄龙病病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产区发生琯溪蜜柚叶片斑驳、果实变小及全株矮化的病树是柑桔黄龙病引起的。采用电镜技术与 PCR技术研究 ,证明其病原 BL O在形态、大小与构造上和柑桔黄龙病病原 (BL O)相同 ,其病原 DNA、PCR扩增及 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的结果 ,证明它与柑桔黄龙病病原 PCR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本病具有传染性 ,能通过病梢嫁接传染给琯溪蜜柚的健苗。  相似文献   
30.
柑橘黄龙病可视化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柑橘黄龙病(HLB)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为HLB的快速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根据LAMP技术原理,针对柑橘黄龙病菌16S rDNA靶序列的6个位点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并在反应前的体系中加入1∶10的钙黄绿素(calcein)和氯化锰(MnCl2)混合液作为荧光显色剂,建立可视化LAMP检测技术,同时对该技术的特异性、灵敏度和样品检测进行了测试。该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反应体系中除了HLB具有特异性的扩增,产生黄绿色荧光扩增产物,其他供试菌株均无特异扩增。对柑橘黄龙病菌总DNA的检测限为1.51×10-3 ng/μL,而对含有目的基因的CG-pMD18-T质粒DNA的检测限为2.12×10-6 ng/μL,与定量PCR灵敏度相当,而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 000倍。利用可视化LAMP技术和定量PCR对来自漳州、南平、福州等地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2种技术的检出率均为76.7%,符合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