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9篇 |
免费 | 182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3篇 |
农学 | 184篇 |
基础科学 | 46篇 |
248篇 | |
综合类 | 819篇 |
农作物 | 134篇 |
水产渔业 | 91篇 |
畜牧兽医 | 216篇 |
园艺 | 129篇 |
植物保护 | 1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凹叶厚朴与杉木、马尾松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凹叶厚朴、杉木、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凹叶厚朴的树皮率都有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是凹叶厚朴优良的伴生树种,种间关系良好。凹叶厚朴、马尾松的混交比例以5马5朴较为合理。杉木与凹叶厚朴混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2.
早籼茎鞘和叶片糖氮含量与产量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品种间一些营养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我们于1981和1982年,选择了分别代表高秆低产和矮秆高产等不同类型的5个早籼稻品种,进行了籼稻在不同生育期内茎鞘和叶片糖氮含量与产量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水稻在营养生长期植株茎鞘含糖量高,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尤其是齐穗期,功能叶含氮量高,光合力强,产量也较高。早籼稻品种间茎鞘和叶片糖氮含量与产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牛线粒体D-loop的序列分析及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存在两处10bp和7bp的缺失.10个品种的20条D-loop序列中共有18种单倍型,共检测到164个突变位点,346个突变碱基,其中转换突变235个,颠换突变55个,插人和缺失突变56个.基于聚类分析显示本试验所检测的黄牛中除了鲁西黄牛以外都起源于欧洲原牛,鲁西黄牛来源于两个母系,一个是欧洲原牛,另一个是瘤牛型原牛.牦牛与黄牛起源于不同的母系. 相似文献
74.
一串红株型突变体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株型突变体BN35—1分枝能力强,不必摘心,株型自然成球。本研究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从21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对突变体BN35—1、野生型BN35及4个商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以确定BN35—1与BN35亲缘关系。另外用21对供试引物组合单独对突变体及原种进行多态性分析以寻找差异条带。结果表明,BN35—1与BN35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系数为0.9861,远高于其他商品种、BN35与商品种以及商品种间的相似性。在21对供试引物组合中,12对引物检测出BN35—1与BN35基因组DNA共52处基因座位位点存在差异,相应的特异条带是控制株型突变或与控制株型突变基因相连锁的侯选基因片段,深入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75.
76.
不同鳊鲂属鱼类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鳊属长春鳊(Parabramis.pekinensis)、鲂属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东江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钱塘江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厚颌鲂(Megalobrama.pellegrini)和广东鲂(Megalobrama.hoffmanni)6个群体的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鳊鲂属鱼类6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背鳍条数、胸鳍条数、腹鳍条数、臀鳍条数等7项形态可数性状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9项可量比例参数和20项框架比例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与同属的厚颌鲂、三角鲂亲缘关系较近,这3个鲂属种群与鳊属长春鳊形态差异较大,与同为鲂属的广东鲂形态差别最大;另外,聚类分析表明三角鲂的2个地理群体(东江三角鲂、钱塘江三角鲂)也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判别分析构建了鳊鲂属鱼类6群体的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率为93.7%。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7.9%,其中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70.9%,对鳊鲂属鱼类群体间形态学差异起决定性作用的特征集中在背腹轴方向。 相似文献
77.
O. M. B. de Ponti 《Euphytica》1977,26(3):641-654
Summa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spotted spider mite and cucumber has been studied on plants and on leaf disks of a number of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resistance. Existing laboratory tests are critically discussed and it appears that they are only reliable if many facto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 new, more efficient laboratory test for resistance, measuring acceptance and reproduction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78.
Guillermo Trincado Curtis L. VanderSchaaf Harold E. Burkhart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07,126(2):253-262
A height–diameter mixed-effects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loblolly pine (Pinus taeda L.) plantations in the southeastern U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region-wide thinning study established by the Loblolly
Pine Growth and Yield Research Cooperative at Virginia Tech. The height–diameter model was based on an allometric function,
which was linearized to include both fixed- and random-effects parameters. A test of regional-specific fixed-effects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separate equations were needed to estimate total tree heights in the Piedmont and Coastal Plain physiographic
regions. The effect of sample size on the ability to estimate random-effects parameters in a new plot was analyzed. For both
region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ample trees decreased the bias when the equation was applied to independent data. This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use of a calibrated response using one sample tree per plot makes the inclusion of additional
predictor variables (e.g., stand density) unnecessary. A numerical example demonstrates the methodology used to predict random
effects parameters, and thus, to estimate plot specific height–diameter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79.
为提高从松树病死木上取样分离松材线虫的检出率,及时、准确诊断疫木和疫点,根据病害的外部症状,把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松材线虫分布、松褐天牛发生情况、含水率的变化、木材蓝变情况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死木上松材线虫的分布由多到少为:发病前期上部>中部>下部,后期上部<中部<下部,松材线虫的数量与松褐天牛老熟幼虫的数量呈正相关,最佳的取样阶段为第Ⅱ和第Ⅲ阶段靠上部稍段取样,第Ⅳ阶段偏下部取样。 相似文献
80.
探讨了"试验"和"实验"两词含义的区别与联系,对"试验"和"实验"的异同点进行概念分析,提出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