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91篇 |
免费 | 725篇 |
国内免费 | 322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1篇 |
农学 | 3159篇 |
基础科学 | 828篇 |
2995篇 | |
综合类 | 8009篇 |
农作物 | 1783篇 |
水产渔业 | 366篇 |
畜牧兽医 | 702篇 |
园艺 | 60篇 |
植物保护 | 19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2篇 |
2023年 | 312篇 |
2022年 | 486篇 |
2021年 | 549篇 |
2020年 | 631篇 |
2019年 | 603篇 |
2018年 | 548篇 |
2017年 | 702篇 |
2016年 | 795篇 |
2015年 | 692篇 |
2014年 | 748篇 |
2013年 | 1050篇 |
2012年 | 1124篇 |
2011年 | 1011篇 |
2010年 | 918篇 |
2009年 | 964篇 |
2008年 | 835篇 |
2007年 | 955篇 |
2006年 | 816篇 |
2005年 | 778篇 |
2004年 | 568篇 |
2003年 | 553篇 |
2002年 | 442篇 |
2001年 | 470篇 |
2000年 | 399篇 |
1999年 | 344篇 |
1998年 | 318篇 |
1997年 | 283篇 |
1996年 | 286篇 |
1995年 | 241篇 |
1994年 | 213篇 |
1993年 | 215篇 |
1992年 | 224篇 |
1991年 | 161篇 |
1990年 | 162篇 |
1989年 | 123篇 |
1988年 | 95篇 |
1987年 | 73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29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3篇 |
1977年 | 12篇 |
1976年 | 14篇 |
1962年 | 9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对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LNC)进行快速、准确及无损监测,通过在江苏省泰州泰兴市、盐城大丰区和南通如皋市布设冬小麦遥感监测大田试验,在获取试验样点冬小麦冠层红光波段反射率(REDref)、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IRref)和计算的十个光谱指数(RVI、NDVI、DVI、SAVI、OSAVI、MSR、RDVI、EVI2、NLI和SVI)基础上,将12个遥感光谱指标与冬小麦LNC进行相关分析,选出与LNC相关性较好的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LNC估测模型, 并利用GF-6/WFV卫星遥感影像对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分布开展监测。结果表明,12个遥感光谱指标与冬小麦LNC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NDVI、RVI、MSR、OSAVI和NLI与冬小麦LNC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65)。将优选的5个遥感光谱指标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LNC估测模型(LNC-BPEM),模型的估测精度r2=0.866,RMSE=0.246%,ARE=12.9%。将冬小麦LNC-BPEM估测模型和GF-6/WFV影像结合对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信息监测,获得了如皋县域冬小麦LNC的空间分布特征,该区域冬小麦LNC范围在0.9%~2.0%(长势正常)的种植面积为29 693.3 hm2,占冬小麦总种植面积的74%。这说明利用GF-6/WFV卫星的多个遥感光谱指标与神经网络结合建模可有效估测县域大田冬小麦叶片氮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简介:张祥,男,1977年生,安徽六安人,高级农艺师,本科学历,从事种子农药管理和农业执法工作,邮箱:14025035@qq.com。 相似文献
14.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技术与装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使用规范化的硬件设施,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层层把关的有效管理,生产受农业环境影响小,确保了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流程为:菌种选育与培养基(料)优化(包括基料选配、搅拌、装袋合灭菌等)→规范化生产(包括接种、培养、搔菌、出菇蕾、驯养、生长及采收等环节)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商品菇分级包装。 相似文献
15.
地中膜冬小麦田的水分平衡和节水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中膜技术是在地下不适当深度铺上同强度、耐久性强的聚氯乙烯薄膜,再将土回填。审较为经济的、易于在沙漠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新型农业技术。试验表明,在传统栽培措施下,利用地事膜种植的冬小麦与对照区冬小麦的相比;产量提高73.3%,每年增加收益国2655.02$/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1.3%。 相似文献
16.
估算一定区域内作物生产潜力,对于明确该区域作物生产力及其限制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农业生态区域法和生产潜力递减机制法估算山西省冬小麦生产潜力,并解析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西省冬小麦平均光合、光温、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分别介于63.63~74.81、10.86~12.97、3.68~5.65和2.71~4.73t/hm 2。山西冬小麦生产潜力分布特征为南部普遍低于中部地区,中部盆地地区普遍低于东西部高海拔地区。与2004-2008年相比,2009-2013年晋中西部地区和吕梁冬小麦光合和光温生产潜力有所增加,而晋中东部和长治东部的冬小麦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有所降低。限制冬小麦气候和土地生产潜力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生育期降水量和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7.
蓝花棘豆硬实种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每天从发芽皿中挑选吸胀的蓝花棘豆种子作为对照。第一天的称为CK1,依此类推分别为CK2,CK3……等。对照种子的硬实程度随着吸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即CK5>CK4>CK3>CK2>CK1。将第八天尚未吸胀的作为硬实种子。用浓硫酸处理25分钟。结果表明,硬实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脱氢酶活性及抗逆性均高于对照。后者CK1→CK5的上述指标呈逐渐上升趋势。硬实种子的电导率则低于对照。后者CK1→CK5电导率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作者认为蓝花棘豆中硬实种子的活力高于非硬实种子,其活力随着硬实程度的增加而递增。 相似文献
18.
以聚L-乳酸(PLLA)和麦草(WS)为原料,以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为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LLA/WS共混物。首先将麦草溶解在NMMO后,再添加聚L-乳酸并溶解,制备聚L-乳酸与麦草的共混溶液。共混溶液采用浇膜法制备PLLA/WS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所得的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L-乳酸与麦草可以形成均匀的共混溶液。共混物中PLLA与麦草组分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相容性较好。当共混物中PLLA的质量分数为50%时,共混物可以形成结晶结构,且随着PLLA含量的增加,其结晶更加完美,熔点与热稳定性提高。共混物薄膜断面结构较为致密,这说明PLLA与麦草相容性较好,混合均匀。通过调节聚L-乳酸和麦草的配比,可以制备不同性能的生物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19.
跨区作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年跨区作业调查,计算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经济效益,并着重指出了跨区作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实际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指出影响跨区作业经济效益的两大主要因素,是信息系统不完善和散机的无序流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磷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旱地施磷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设整体湿润(W1)和上干下湿(W2) 2 种水分处理,不施磷(CK)、表施(SP)、深施(DP)3 种施磷处理,供试品种选用水分敏感型(‘小偃22’)和抗旱型(‘长旱58’)。研究结果表明:磷肥施用深度对冬小麦磷根效率比、磷肥利用效率、磷肥偏生产力(PFPP)及产量的影响随土壤水分和品种而异。2 种水分条件下,‘小偃22’DP较SP处理磷肥利用率、PFPp均显著降低(P<0.05),磷根效率比及产量则差异不显著;W1 处理下,‘长旱58’DP较SP处理除磷根效率比外其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W2 处理下则相反,上述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磷肥深施有利于提高抗旱性较强冬小麦品种对磷素的吸收利用能力,从而提高磷肥利用率及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