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晁元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177-179
[目的]研究气温和降雨量对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产草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典型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95~2004年气温和降雨量变化的分析,对不同功能群产草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气温和降雨量对禾本科功能群植物的产草量的影响较大,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降雨量对莎草科产草量影响较大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不同植物个体对气温和降雨量的反应不同。该研究结果可为草地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贺兰山禾本科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贺兰山禾本科植物的采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本区有野生禾本科植物41属、112种、6变种。从垂直分布来看,随着海拔由低到高的变化,种类的分布和数量都有明显的改变,其中在山地荒漠带(海拔1400-1600米)有33种左右。占本区禾草总数的28%,在山地疏林草原带(海拔1600-2000米)有30种左右,占25.4%;在山地针叶林带(海拔2000-3000米)约有38种,占32.2%;而在山地灌丛草甸带(海拔3100-3556米)仅有8种左右,占6.8%。在水平分布方面,本区南部几乎包含了整个山体分布的所有禾草,而在北部分布的种类则不超过40种。从属的分布类型来看,本区汇集了8个分布类型,其中温带分布类型有27属,占全部禾草属数的65.7%;热带分布类型有10属,占24.4%。另外本区系的禾本科植物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种类丰富,种属比值居上,是贺兰山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第一大科;(2)种的地理成分混杂;(3)分布广泛,建群种和优势种较多。  相似文献   
53.
本试验对湖南境内五个获品种的若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胖节获和突节获两品种在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为获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乙草胺在禾本科草坪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善林 《草业学报》2001,10(4):72-76
研究于1998-200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和北京郊区草坪基地进行,提出了乙草胺在禾本科草坪中安全应用的具体技术指标--使用时期:早熟禾类、黑麦草类、高羊茅类幼苗出土生长至3叶龄,3叶龄的株数达到90%;使用量:50%乙草胺0.090g/m^2;处理方式:喷雾处理;草坪草与处理药层的垂直距离:1.5cm。处理后的过度喷灌会造成药害,草坪草2叶龄前绝对禁止使用乙草胺。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83属201种禾本科植物幼苗地上器官、地下器官和建植类型的分析将禾本科植物幼苗划为23个基本类型。进一步对禾本科植物的23个幼苗基本类型进行综合归纳,将其归并为四个大类——狐茅类(Festucoid)、黍类(Panicoid)、画眉草类(Eragrostidoid)和竹类(Babusoid)幼苗。这四个大类基本上与系统分类中的亚科相吻合,同时四个大类所包含的基本类型也反映了禾本科各亚科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上的次序。  相似文献   
56.
试验对6 a树龄桉树人工林12个牧草间作3 a后间作系统根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牧草3 a后桉树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基50~100 cm的行间,间作禾本科牧草限制了桉树根系向行间(4 m)伸展,而间作豆科牧草促进了桉树根系向行间伸展。桉树根系主要集中在10~50 cm的土层,占总根量的74.81%,间作禾本科牧草抑制了桉树根系向浅层分布的可能,而间作豆科牧草后桉树根系向土壤中上层扩展,且更加集中在2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57.
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3种禾草叶片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淮北相山早期恢复演替系列中3种禾草叶片的解剖观察表明,荩草和黄背草为C4植物,其叶片表皮厚,叶肉细胞形态相同,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花环型”维管束。远东芨芨草为C3植物,其叶片表皮薄,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呈栅栏状,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维管束鞘由一层厚壁细胞和一层薄壁细胞组成。3种禾草的叶片结构都随群落的恢复演替而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可塑性大小依次为:远东芨芨草(0.24)>黄背草(0.19)>荩草(0.17)。与混交林相比,灌丛和灌草丛群落中植物叶片更趋于旱生特征: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以及维管束厚度等显著增加,气孔变小。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是影响叶片结构的主导因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荩草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远东芨芨草的叶片厚度和叶肉组织厚度,黄背草的上表皮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随着风速的增加,荩草下表皮气孔长度、黄背草的上表皮气孔长度逐渐变小,远东芨芨草维管束呈增大趋势。因此,叶片的解剖特征反映了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生态适应特性,可作为研究群落演替机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8.
初步统计,广东省共有禾草111属309种(包括27变种和亚种),大多数种类具有饲用价值,但优良牧草较少,约占总种数的32.4%。在属的组成上,单型属、单种属和寡种属占绝对优势,合计占总属数的83.8%。各草种的生活型以多年生为主,占63.1%;水分生态类型中,以中生植物为优势,所占比例为72.2%,水生或湿生禾草占7.2%,旱生禾草仅占10.7%;从光合途径来看,C4禾草占76.4%,是广东禾草的优势代谢途径。就属的区系成分而占,不同的分布区类型多达11个,其中泛热带分布型占总属数的43.2%;旧世界热带分布型占17.1%;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占10.8%;热带亚洲分布型占9.9%;再加上东亚及热带南美洲间断分布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类型,共95属,占总属数的85.6%,构成了广东禾草区系的主体,充分说明了广东禾草的热带性质。与邻近省区的比较结果说明,广东的禾草区系具有从温带到业热带再到热带的过渡性特点,是华夏禾草区系的核心地区之一,同时也显示了热带区系与亚热带区系有着不可分割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9.
新的禾本科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Oryza sativa)是禾本科中目前唯一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模式植物,但由于它很早从冷季型禾本科中进化分离出来,故其作为禾本科其他亚科的模式植物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更适合的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是一种温带禾草,归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短柄草族短柄草属,具有基因组小、株型小、自花授粉、一年生、生命周期短、有二倍体和一系列多倍体、易培植、易转化等诸多优点,尤其是与很多重要的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高梁等以及许多牧草与草坪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因而是温带禾本科植物功能基因纽学以及生物能源作物(如柳枝稷)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作者例举二穗短柄草之所以成为新模式植物系统的依据,并介绍其在遗传进化、基因组特点、功能基因组及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0.
挖掘耐盐碱菌种和研发生物改良制剂是治理退化盐碱草地和开发利用盐碱荒地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不同盐碱浓度下液体培养基其菌株浓度,功能性培养基测定其促生特性,定量测定其促生产物;纸培养基法验证菌株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燕麦(Avena sativ)、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小黑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生长的影响,旨在对DP12,DP15,DP28和DP29进行促生性分析。DP12,DP29初步鉴定为Enterobacter hormaechei,DP15为Serratia fonticola,可在7%盐浓度或pH12条件下生长。4株菌有溶磷、产IAA和有机酸能力;DP15,DP29有解钾能力;DP12,DP15,DP29可固氮和分泌铁载体。DP12,DP15,DP29可促进达乌里胡枝子、小黑麦和燕麦生长及鲜重的增加;DP28可促进达乌里胡枝子和燕麦生长和鲜重的增加;DP12和DP28对苜蓿具有促生作用。4株根际细菌为中度耐盐菌,兼具多重促生特性,为后期开发牧草专用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