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1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林业   149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34篇
  252篇
综合类   1279篇
农作物   298篇
水产渔业   182篇
畜牧兽医   613篇
园艺   408篇
植物保护   2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6-DMAP诱导栉孔扇贝异源雌核发育二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精子激活栉孔扇贝卵子,运用L9(3^4)设计不同6-DMAP的处理条件来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以雌核发育担轮幼虫为材料,滴片法制备染色体并采用计数法统计倍性,分析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并统计早期胚胎畸形率。结果表明,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早期胚胎畸形率与二倍体的诱导率呈负相关,y=46.632-0.891x(r=-0.813,P〈0.01)。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最佳处理条件为:20%~25%受精卵排放出第1极体时,60μg/ml的6-DMAP持续处理25min可得到最高的诱导率为29.5±5.36%。研究结果为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染色体加倍提供了一定的细胞学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2.
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获得3种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Ogu CMS,Pol CMS,CMS96和保持系间的多态性以及定位大白菜CMS96不育系所属的不育类型,利用设计的atp6,orf222单一和混合引物PCR扩增3组11份同核异质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mtDNA。结果表明,atp6引物在大白菜Ogu CMS不育系扩增的200 bp片段为其特异带;orf222引物仅在大白菜Pol CMS和CMS96不育系有扩增产物,但二者有3点完全不同:大白菜Pol CMS不育系扩增产物为675bp,CMS96不育系扩增产物为669 bp,二者相差6个核苷酸,后者定名为大白菜CMS96-orf222。大白菜CMS96-orf222与甘蓝型油菜Nap CMS的nad5c基因和Nap-orf222基因同源性均为99%,E值为0.0;大白菜Pol CMS的675 bp序列具有ORF224开放阅读框,没有保守结构域,而大白菜CMS96的669 bp序列具有ORF222开放阅读框和保守结构域YMF19。另外,atp6和orf222混合引物多重PCR扩增产物存在明显多态性:800 bp为大白菜保持系的差异带型;2 300 bp和1 500 bp为大白菜Pol CMS不育系特异带型;200 bp为大白菜Ogu CMS不育系特异带型;690 bp为大白菜CMS96不育系特异带型。该方法仅用一次PCR反应快速地将3种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一次性全部区分开,为大白菜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更好地相结合提供了简单、快速、准确和重复性好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3.
针对山区地形复杂,高程变化较大的特点,利用6S辐射传输模型建立查找表,结合研究区DEM对影像进行了大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校正后的影像清晰度、对比度提高了,消除了大气对NDVI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4.
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节力传感器的并联六自由度机构结构参数标定方法.从力学角度出发,通过测量并联六自由度机构各关节驱动力,利用并联六自由度机构自身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构造相应的辨识模型,实现其结构参数的标定.通过标定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六氟化硫(SF6)示踪法测定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描述了用六氟化硫示踪法测定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技术,包括基本原理、仪器准备和测试条件。还研究了适用于中国的采气设备、示踪参数、测定条件等技术,本技术经济实用且易操作,现正在试用。  相似文献   
46.
现有的6PSD30—1型电子控制喷油泵试验台,其电气控制部分电路采用大量分立电子元件,且元件大多老化、损坏,处于闲置状态。现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对喷油泵试验台的喷油计数和主轴转速进行控制。改造后的试验台,省去由大量分立元件组成的单元环节,减少焊接点,大大提高了工作可靠性、检测精度和效率,使用、维护和修理方便。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不同浓度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对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桂蹄3号新鲜荸荠为试材,采用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mg/L的6-BA浸泡鲜切荸荠3 min,以纯水浸泡处理为对照(CK),测定贮藏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变化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6-BA处理减少了总酚、类黄酮、醌类等呈色物质的积累,进而有效抑制了鲜切荸荠褐变,维持了鲜切荸荠贮藏期间的色泽,同时降低了PPO、POD和PAL等褐变相关酶活性;此外,6-BA处理抑制了鲜切荸荠中MDA和H2O2含量,提高了贮藏期间CAT和SOD活性,进而提升了鲜切荸荠在贮藏期间的品质.通过对比不同浓度6-BA处理效果可知,400 mg/L 6-BA处理在抑制鲜切荸荠褐变及活性氧代谢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8.
DA-6对温室桃树光合作用和叶绿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温室桃树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DA-6对桃树叶片光合作用、叶绿体活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 mg/L DA-6处理显著提高了温室桃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还显著提高了叶绿体Hill反应活力,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活性、Rubisco和ATPase活性;而40 mg/L DA-6处理对它们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所有DA-6处理均提高了果实品质,其中20 mg/L DA-6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平均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使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提高。试验表明,适当浓度的DA-6处理可提高温室桃树的光合效率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49.
本文报道用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胺基酚(MBTAE)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锰。配合物的表观摩吸光系数为7.12×10~4L·mol~-1·cm~-1。MBTAE与Mn2 形成1∶2紫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5nm。Mn2 浓度在0~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人发中微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0.
Wheat‐Dasypyrum villosum translocations T6V#2S·6AL and T6V#4S·6DL, carriers of Pm21 and PmV, respectively, confer high resistance to wheat powdery mildew.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 in genetic effect between them, a RIL population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ross between “Yangmai 18” carrying T6V#2S·6AL and “Yangmai 22” carrying T6V#4S·6D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of the translocations showed that T6V#2S·6AL is much more transmittable than T6V#4S·6DL. By comparing their effects on main agronomic traits, we firstly found that T6V#2S·6AL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op spikelet fecundity, but causes a decrease of 6.7%–10.5% of spike number. No stable effects of T6V#4S·6DL on agronomic traits were found, except for positive effect on plant height. Excitingly, a new recombinant, T6V#4S‐6V#2S·6AL carrying PmV, was screened and proved to have a higher transmission rate than the original translocation T6V#4S·6DL, which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utilization of PmV. The abov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important guidance for utilization of Pm21 and PmV more effectively, in wheat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