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6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618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1253篇
基础科学   169篇
  602篇
综合类   1679篇
农作物   675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750篇
园艺   427篇
植物保护   30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炭疽菌附着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 要: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orda 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对农林生产危害很大。炭疽菌能产生特殊的侵染结构附着胞穿透寄主组织,附着胞的形成对炭疽菌确立侵染非常关键。综述了炭疽菌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的附着、附着胞的形成、附着胞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应答和附着胞的穿透。影响炭疽菌附着胞形态发育的因素很多,其中硬质疏水表面在短时间内通常是有利于附着胞的形成。并简要概述了炭疽菌附着胞的基因克隆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2.
龙牙百合的植株再生与遗传转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龙牙百合鳞片叶切块为外植体,通过多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得出MS 2,4-D 2mg/L 6-BA 0.2mg/L是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MS 6-BA 1mg/L NAA 0.05mg/L是不定芽诱导及伸长的适宜培养基。MS N_AA2mg/L是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本试验已建立了适用于龙牙百合遗传转化的快速高频再生系统。用携带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工程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转化法转化龙牙百合,经PCR和点杂交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中。同时对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进行比较,发现农杆菌介导法的转化率为16.7%,基因枪法的转化率为50%,因此可能基因枪转化法更适于龙牙百合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63.
64.
高压水射流破碎岩石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压水射流破碎岩石的特性,结合多物质流固耦合算法与ALE(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利用显示动力学有限元程序对该复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岩石破碎过程中的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及岩石的破碎动态扩展过程并对连续射流冲击与脉冲射流冲击对岩石的切割效果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5.
传统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计算公式中没有考虑随机因素和交互效应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并利用一组历史数据,计算了某一地区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相似文献   
66.

 

从提升医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角度,分析了医学院图书馆的互动活动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必要性,提出了开展主动互动的准则,并对主动互动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7.
广东省森林土壤养分异质性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探讨造成森林土壤养分异质性的原因,为森林经营和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土壤调查数据,以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为因变量,以地理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和林分因子四大类20个变量(10个定性因子,10个...  相似文献   
68.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农业科技发展迅速,高地隙喷雾机因其高效节能、省时省力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仍需要大量劳动力来驾驶喷雾机,驾驶期间也并未将人与机器分离,导致农药对人体造成的直接伤害不可小觑。自动导航驾驶不需要人为驾驶,将人与喷雾机分离,节省了劳动力又保障了人身安全。为此,研究了一种高地隙喷雾机自动导航驾驶人机交互管理系统,旨在实现上位机软件与下位机实时通信,控制下位机实现自动导航,同时协助下位机实现喷药作业。高地隙喷雾机自动导航驾驶管理系统具有自动备份车辆配置和作业记录的功能,能够在喷药结束后查看作业数据,以方便后期导航控制算法的优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69.
李瑞  袁江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84-92
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是西南喀斯特区突出的生态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石漠化与土壤流失的耦合关系尚未系统探明,石漠化强度评价因子植被盖度、土层厚度和基岩裸露率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土壤流失知之甚少。基于石漠化现状的调查,采用RUSLE模型、Getis-OrdGi*、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算了贵州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状况并识别了冷热区分布,量化了石漠化强度评价因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解析了因子组合对土壤流失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1)贵州喀斯特区土壤侵蚀以中度和微度侵蚀为主,平均土壤流失率17.69t/(hm2·a),侵蚀热区(重点防治区)主要集中在贵州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区,侵蚀冷区(轻微区)则主要集中在黔北遵义市和黔中贵阳市等经济相对发达区。2)土壤流失随石漠化强度评价指标植被盖度、土层厚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基岩裸露率的增加则呈增加趋势;石漠化与土壤流失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3个评价因子分别以三次曲线函数、指数函数和反正弦函数拟合优度最高。3)石漠化强度评价因子对土壤流失空间分异的解释力依次为植被盖度、基岩裸露率和土层厚度,且因子组合对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70.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in the history of genetics )was the discovery that mutations can be artificially induced in organisms (van Harten, 1998). Artificially induced mutations,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mutagens, have greatly advanced the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s of higher organisms. Starting in the late 1960's,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and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of the United Nations sponsored extensive research on mutation induc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breeding of food and indnstrial crops that resulted in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rice, wheat, barley, apples, citrus, sugar cane, banana, and others (more than 2 500 officially released new varieties are to be found in the FAO/IAEA Mutant Varieties Database) (hitp://www-mvd.iaea.org/MVD/default.htm). However, the usefulness of mutation techniques has been underappreciated in research communities,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when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nd breeders were rushing into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s and transgenic plants. In this paper,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past accomplishments of mutation in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we discuss the uniqueness of induced mutations in gene discovery and how to integrate induced mutants into functional genomics progr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