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林业   70篇
农学   354篇
基础科学   3篇
  125篇
综合类   927篇
农作物   29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201篇
植物保护   93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氟硅唑、氟菌唑、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烯唑醇6种杀菌剂对穗腐病菌抑菌效果较好,其EC5 0值分别为0.11,0.22,0.26,0.88,1.09,2.99μg/mL。对多菌灵、氟硅唑、丙环唑和代森锰锌4种药剂进一步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有效成分用量丙环唑150.00 g/hm2、氟硅唑51.00 g/hm2在发病初期穗部喷施对玉米穗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达66.14%和66.04%。产量测定结果表明:丙环唑用量为150.00 g/hm2处理的小区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显著,其次是氟硅唑用量为51.00 g/hm2。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开发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利用该标记对甘蓝抗枯萎病基因跟踪、鉴定,为甘蓝抗枯萎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枯萎病的甘蓝自交系8024与感病自交系6A为亲本构建F2代分离群体和相应F3代家系,通过F3代家系抗病性分离表现确认F2代单株的基因型,选择10株纯合基因型显性抗病单株和10株纯合基因型隐性感病单株,利用BSA法构建甘蓝抗感基因池,筛选出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克隆测序后根据序列差异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通过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验证该标记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并利用两个不同的抗感分离F2群体共100株对SCAR标记的通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个以相斥相连锁的SCAR标记S46M48199,该标记在感病亲本中扩增出199 bp的单一条带,而在抗病亲本中无扩增条带,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分析表明,其遗传距离为2.78 cM,在F66和C1两个F2群体中的通用性验证结果,与抗性鉴定结果的吻合率分别为81%和83%。【结论】开发的SCAR标记可用于甘蓝抗枯萎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03.
以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4号生理小种孢子悬浮液接种盆栽粉蕉(Musa ABB‘Fen jiao’)苗,观察粉蕉假茎组织细胞的发病特征.结果表明,接种后的粉蕉苗假茎出现维管束中间和边缘组织褐变症状,而盆内种植韭菜(Allium tuberosum)或淋洒韭菜汁的粉蕉苗接种后,维管束褐变减弱,并以盆内种植韭菜并淋洒韭菜汁者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4.
为明确铜绿假单胞菌FJAT-346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对该菌株的抑菌谱及其对番茄枯萎病的生防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JAT-346菌株对香蕉、番茄、西瓜、甜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均有良好的离体拮抗效果。该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盆栽防效可达81.57%。FJAT-346菌株能使番茄枯萎菌菌丝扭曲变形、细胞壁破裂、纠集成团停止生长,但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大。FJAT-346产生的抑菌物质可以被饱和度为70%的硫酸铵完全沉淀下来,初步判断该物质为大分子蛋白。在盆栽试验中,FJAT-346菌悬液对番茄出苗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番茄苗株高、根长和鲜重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究植物细胞壁降解酶高效降解细胞壁的机制,用 RT-PCR 方法对 Q7-31T 菌株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使用 Prot-Param、SOPMA、ProtScale Server 等软件对质谱鉴定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将 Q7-31T 菌株植物细胞壁降解相关酶归为 GH5家族内切葡聚糖酶、GH7家族内切葡聚糖酶、GH7家族外切葡聚糖酶和 GH10家族内切木聚糖酶4类酶。这些相关酶类为中等分子量大小,二级结构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4种元件构成,其中无规则卷曲的数量最高;均为亲水性酶,磷酸化位点比例较高,存在1~2个糖基化位点;均存在较高比例的催化结构域,三级结构呈中空的 C 字形。结论:少量的糖基化位点、高比例的催化结构域、多变的三维构象、大量的磷酸化位点与高效的协同作用方式可能决定 Q7-31T 菌株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对细胞壁的高效降解。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初步获知棉花NBS-LRR类基因的生物学意义,构建干扰载体。【方法】以抗枯萎病棉花中棉12号为材料,用霍格兰营养液培养至三叶期,进行枯萎病菌接菌诱导处理,以不接菌为对照。利用cDNA-AFLP技术筛选差异基因片段,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找到抗枯萎病基因片段,该基因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序列同源性达到72%。将此基因片段以正向和反向插入到pPZP35S,经限制性酶切和质粒PCR鉴定。【结果】已成功构建了干扰载体。采用农杆菌侵染法将干扰载体转入烟草中。【结论】为研究棉花NBS-LRR类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为通过转基因技术深入研究该基因在棉花抗病机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7.
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4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作为指标,研究内生菌XG-1对西瓜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为阐明XG-1的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内生菌XG-1菌悬液处理后,西瓜苗叶片的PAL、POD、PPO及CAT活性均高于清水对照。同时接种XG-1菌悬液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 niveum,FON)的叶片,PAL活性在接种后第4天、第10天出现2次高峰,分别比对照增加1.86倍和1.52倍;POD和PPO活性均在第4天达到最高峰,分别比对照提高52.6%和57.1%;CAT活性在第5天时达到最高峰,比对照提高56.4%。同时接种XG-1菌悬液和枯萎病菌FON后,西瓜苗叶片的MDA含量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趋势,第4天时达到最低值,比对照下降33.1%。由此可见,诱导抗病性是菌株XG-1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由土壤真菌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是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已发现 Foc 的 4 个生理小种。20 世纪 70 年代,Foc 1 号生理小种造成我国华南地区的龙牙蕉和粉蕉种植园大面积发病;90 年代中后期,在广东省的香牙蕉种植园发现 Foc 4 号生理小种,并且迅速向其他香蕉产区蔓延。目前,国内各香蕉主产区均有报道发生 Foc 4 号生理小种引起的香蕉枯萎病,该病已成为制约我国香蕉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侵染过程以及香蕉枯萎病致病机理、抗性机制、抗病品种选育、抗性种质筛选及抗病性鉴定、防治等多个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包括:(1)在继续研究已有抗病品种对 Foc TR4 抗性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Cavendish 对Foc 1 号生理小种的抗性;(2)利用已经建立的香蕉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体系,获得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并进一步应用寄主植物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HIGS)获得更加持久稳定的抗病性;(3)将已经建立的香蕉试管苗离体水培系统应用于香蕉-Foc 互作研究。  相似文献   
109.
禾谷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禾谷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小麦萌发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滤液毒素显著影响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芽和奶器官中的可溶性蛋白质、核酸、总糖等主要物质的合成积累代谢;根受到的影响较芽大;萌发种子胚乳α-淀粉酶活性也受到抑制,揭示了禾谷镰刀菌毒素影响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合成代高考 芽根器官建成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和浙江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1982-1986年,对北京、浙江地区的玉米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在1985和1986两年分离的200株病株中,腐霉菌(Pythium)占66.5%,镰刀菌(Fusarium)占37%,丝核菌(Rhizoctonia)占10.5%,细菌(Bacteria)占4.5%,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占3%。回接成株期玉米试验表明,肿囊腐霉菌(P.inflatum Malthews)和禾生腐霉菌(P.graminicola Subram)是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则不是,至少不是主要病原菌。从玉米上分离出肿囊腐霉菌,过去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