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169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63篇
  135篇
综合类   631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21.
辽宁省水稻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分析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秀芬  韩勇  黄元财  刘江  贾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33-4735,4751
在分析2004年辽宁省中晚熟区试中11个水稻品种在8个不同试点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品种×地点互作与气候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产量差异极显著;AMMI模型结果指出雨田202在辽阳望水台、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沈农9866、辽盐188及辽星3号在沈阳周边地区,辽优2006在海城市西四农科站、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具有特殊的适应性;而辽粳294和沈农9765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都比较好。影响品种×地点互作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和日照,且不同品种对气候因子的适应性也不同,如辽盐188对温度较低的环境有特殊适应性,雨田202对日照时数较少的环境有特殊适应性,而辽粳294、沈农9765和花粳8号却适应大多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2.
洪泽湖生态环境调查与改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绪广  王国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37-5539
1999~2004年对洪泽湖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主要的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洪泽湖由于水位变化大,生态环境不稳定;湖面萎缩,环境承载能力降低;污染较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灾害频发,水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退化,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退化,功能失调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3.
本文以沙冬青、四合木、绵刺和半日花等4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特征种,对西鄂尔多斯-东阿拉善以这4种植物为建群种的旱生植物群落进行保护生物学研究,选取这4种珍稀濒危植物在适应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物性、生理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生殖学特性为生存对策衡量指标,指出这些植物在长期进化中的趋同效应及它们的濒危机理。  相似文献   
124.
在总结国外设施园艺行业研究现状,对国内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标准化进程以及设施结构、作物和环境模型、环境控制技术等科研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中国设施园艺行业发展的存在科技含量低、设施水平低下和运行管理水平低等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中国设施园艺行业的发展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5.
NJ—6型株栋塑料温室冬季光温环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的大型连栋温室普遍存在着冬季保温透光性能差、能源消耗高等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吸取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型日光温室高透光率和高采光蓄热性能等优点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并在山东烟台地区建造了高效节能型连栋塑料温室-NJ-6型连栋塑料温室。对该温室冬季光温环境进行的实地试验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温室具有良好的透光保温性能,冬至日前后温室综合透光率仍接近60%;在夜间不加温情况下,室内外温差达10-14℃,节能效果显著。适合北方大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6.
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系统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一些管理手段在目前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旨在为从事环境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张秀兰  王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76-6277
采用城市环境噪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承德县城区2003年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8.
非充分灌溉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出作物需水量,根据初始土壤含水率和作物生长发育的长度,通过农田土壤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当前的土壤含水率,依此作为判断灌水与否以及预报灌水日期的依据。当土壤含水率下降到土壤水分下限值时就灌水,计算并输出灌水量,当其未达土壤水分下限值时,则预报需要灌水的日...  相似文献   
129.
廖伟平 《广东园林》2011,33(4):46-49
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的园林规划设计为例,从校园园林布局、植物造景、功能区景观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在高校校园的有限空间内。如何将校园绿化、师生游憩及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30.
We show that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train P13, a 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um, enhanced the growth of corn in uncontaminated soil but not in contaminated soil, perhaps because of its inability to reduce phytotoxicity. Another bacterial stra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SZH16, showed in situ phenol-degrading activity and contained a plasmid loaded with a gene encoding for catechol 2, 3-dioxygenase, an important enzyme in th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aromatic compounds. We implanted this biodegradation ability into strain P13, using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techniques using strain SZH16 as the donor and P13 as the recipient, to generate a phenol-degrading transconjugant which obtained the effective plasmid from strain SZH16.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conjugant P13 strain into an artificially phenol-spiked soil promoted the growth of corn and in situ phenol degradation, and the increase in plant biomass cor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 in soil phenol content. Furthermore, the transconjugant P13 strain was also found to stimulate corn growth and reduce phenol concentration in water containing phenol and in historically contaminated field soils, indicating that the transconjugant strain could promote plant growth in both contaminated and un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The transconjugant P13 strain was more efficient than either strain P13 or SZH16, and shows how 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which show no, or only limited, ability to degrade organic pollutants may be modified. This technique is attractive for many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agronomi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