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248篇
基础科学   42篇
  183篇
综合类   932篇
农作物   204篇
水产渔业   142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378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是在早春进行甘兰栽培简易保护地形式。本文研究表明:小拱棚覆盖在提高空气温、湿度,特别是提高地温方面的效应要好于地膜。从拱棚和地膜覆盖以后甘兰的生长情况来看,前者较后者缓苗快,结球早,球叶多,包球紧,产量高,上市早。所以,采用小拱棚覆盖形式确是一条早春栽培甘兰的有效途径。另外,本研究还初步得知,甘兰的外叶面积,外叶数和球叶重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2.
早籼稻农艺性状与米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5个米质由优至劣的早籼品种的农艺和米质性状作典范相关分析表明 ,农艺性状直接影响米质性状 ,表现为穗部性状与粒形、粒长因子正相关 ,每穗颖花数与出糙率正相关 ,说明高产和优质不矛盾。作外观、加工和蒸煮营养品质的典范相关分析表明 :米粒长的品种出糙率和精米率较低 ,米粒短的品种出糙率和精米率较高 ;出糙率高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高 ,米粒长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低。该研究还发现整精米率与胶稠度正相关 ,可能是米胶软的品种其淀粉结构的韧性和抗力强 ,从而导致整精米率高  相似文献   
103.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优质早熟甘蓝型品种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门源小油菜进行甘白种间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一批优质特早熟甘蓝型遗传资源,用这些资源作为亲本转育出了3个优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1个恢复系,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的杂种中E144表现最突出,它不仅能在海拔2800~3000m的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而且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产量比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青油241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由于干旱等原因提早落叶导致的梨二次花现象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且该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摘叶处理进行模拟诱导。乙烯响应因子ERF成员被认为参与了植物的激素应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以及生长发育调控过程。本研究基于公开的白梨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中的ERF因子进行鉴定,并对其分组及各组结构域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课题组采用摘叶诱导二次花形成过程中的梨转录组数据,分析了响应该过程的ERF成员。结果表明,共获得了 211个白梨ERF家族编码基因,并可根据系统进化关系和结构域保守性分为11个组,其中种特有组一个。砂梨摘叶诱导二次花过程的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有37个ERF因子差异表达,摘叶初期(摘叶后7 d)无响应,中期(摘叶后17 d)以下调表达为主,后期上调。对其中的4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吻合。此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梨响应胁迫反应的ERF基因资源,为进一步探讨ERF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Summary Data from two Swedish and one Finnish open-top chamber experiments were combined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ozone exposure on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tuber content of starch, sucrose, fructose, glucose, malic, citric and ascorbic acids. The glucose, fructose and malic acid concentrations showed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ozone exposure, while citric acid, consistently increased with ozone exposure. No ozone effects could be demonstrated on starch, sucrose or ascorbic acid concentrations. It is discussed to what extent the changes found in potato tuber composition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ozone effects on tuber maturity. Ozone exposure was expressed as the accumulated exposure over a cut-off concentration of 40 nmol mol−1 (AOT40) and as the accumulated uptake of ozone over an ozone uptake rate threshold of 7 nmol m−2 s−1 (CUO 7). The difference in ability of the exposure indices to explain observed effects was small.  相似文献   
106.
以广佛手不同成熟期的鲜果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萃取及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物质含量成分及变化。结果表明:从花后160~200 d的5个成熟期共鉴定出25种成分,各成熟期成分的种类、数量基本相同。挥发性物质成分以烯类为主,占含量的96%以上,其中又以柠檬烯和松油烯为主,分别占含量的44%和27%以上。这些主要成分的含量之和先上升后下降,在花后180 d达最高值,说明花后180 d应为佛手采收最佳期。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2008~2014年湖北省审定的中熟棉品种部分性状的分析。变异性分析表明,籽指和株高变异性大,生育期、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果枝数变异小。关联度分析表明,产量影响因素按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铃数、果枝数、衣分、铃重、籽指、生育期和株高,说明在遗传改良上主攻目标是单株铃数和衣分,次要目标是果枝数和铃重。要改变湖北省棉花品种相似性高的现状,迫切需要引进更多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8.
以在冀中南地区夏播表现相对高产和低产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鼓粒始期至成熟期根系和叶片的生理性状,探讨了大豆籽粒成熟期根、叶衰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叶生理参数之间高度相关,不同产量类型大豆品种根系可溶蛋白含量、可溶糖含量、SOD活性衰退幅度均小于叶片,表明在生育后期叶片衰老先于根系;不同产量类型间比较,相对高产品种较相对低产品种根、叶各生理指标衰退速率慢,相对高产品种根系较叶片衰老的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对低产品种。应在栽培上重视养根护叶及育种中加强根系生理性状的选择,延缓衰老进程进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9.
异季栽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稻米品质改良是主要育种目标之一。稻米品质的优劣,既受遗传基因的制约,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灌浆期间的温度条件对稻米品质的作用更大。前人研究认为,灌浆期间温度过高,籽粒的灌浆速率较快,稻米的整精米率下降,透明度变差、垩白度增大,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劣;对蒸煮品质来说,高温会使稻米的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也受高温影响,Resurreccion等和赵式英认为这种影响因品种特性而异,Juliano则认为高温会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从我国目前稻米品质的现状来看,早籼米的品质劣于晚籼米,早籼品种经翻秋栽培后,品质明显变好,但对晚籼品种在早稻生长季节灌浆成熟后,其稻米品质的变化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栽培的稻米进行品质分析,旨在洞悉早籼和晚籼品质差异的原因,以及灌浆期间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程度,以期对水稻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就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藻液及各组分对鳀鱼(Engraulis ja 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就鳃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对赤潮异弯藻的敏感性时期作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原肠期前的发育卵和初孵仔鱼对赤潮异弯藻较其他发育阶段更为敏感。在同等条件下藻细胞内容物对鳃鱼早期发育各阶段的毒性最大,其次是藻细胞碎片和藻液,去藻过滤液的毒性最小。暴露在高浓度90000c/ml藻细胞内容物中,96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4%;而在同浓度的去藻过滤液中,96h后仔鱼的存活率为75%。藻细胞内容物和藻细胞碎片对鳃鱼仔鱼96hI。C∞分别为2818、6760c/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