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3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68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42.
43.
44.
何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98-1680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果穗维管束结构的差异。[方法]选用不同株型和穗型的3个玉米高产杂交种掖单4号、掖单13和沈单7号,利用徒手切片技术观察测定穗柄和穗轴内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比较不同类型品种间果穗维管束的结构差异。[结果]在穗柄(轴)大维管束数、总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上,大穗型品种掖单13和沈单7号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在维管束密度及维管束相对面积上,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和掖单13大于平展型品种沈单7号;在维管束的输送效率上,掖单13略占优势,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为今后玉米的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黑木耳丰产栽培技术20a研究和实践,总结黑木耳丰产的3个关键问题是:菌种,耳木边材量,技术管理,优质菌种比劣质菌种可提高产量87.1%,边材量多的耳木比少的提高产量62.9%,所以必须选择优质菌种和边材量多的耳木,昌黑木耳丰产的保证,主要是发好菌,使菌种定植在耳木中,再经干湿交替管理,以保证优质菌种和耳木边材发挥最大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46.
品种类型与营养生长积温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穗型,中间型和多穗型品种具有各自不同的穗、粒、重间的协调平衡关系。以高产为目标,最适穗容量平衡点呈多穗型>中间型>大穗型。营养生长基础对群体穗粒重的效应为多穗型>大穗型>中间型。穗粒数的增加是提高穗粒得的有效途径,增加小穗数/穗对高结实率品种 有效,减少不孕小穗数/穗对环境敏感型品种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7.
应用红细胞促淋巴细胞转化和促NK细胞活性试验,对不同生理发育时期日本大耳白兔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组日本大耳白兔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能力明显高于幼年兔和老年兔(P〈0.01);老年组红细胞调控NK活性能力明显高于青年组和幼年组(P〈0.01),青年组高于幼年组(P〈0.01)。日本大耳白兔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能力在青年时期达到了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红细胞调控NK活性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强,这提示老年兔的免疫活性细胞较多地处于预激活状态,并对刺激显示良好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48.
在对长穗苜蓿穗长、小花数、荚果数和种子数调查的基础上,对长穗苜蓿品种的穗部性状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穗苜蓿植株群体穗长、小花数、荚果数、种子数出现的频数均近似呈正态分布.以德福和甘农三号为对照,通过穗部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穗长、小花数、荚果数与种子数相关系数依次为0.278、0.321和0.727,穗长与小花数、荚果数、种子数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30、0.342、0.278,且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长穗苜蓿和德福、甘农三号穗长、小花数、荚果数和种子数方差分析表明:长穗苜蓿的穗长、小花数、荚果数和种子数分别和德福、甘农三号的穗长、小花数、荚果数和种子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穗长是苜蓿种子高产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9.
以杂交中籼Ⅱ优838和杂交中粳信杂粳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30万穴/hm2,22.5万穴/hm2,15万穴/hm2和7.5万穴/hm2四个栽植密度,研究了两组合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特点。试验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水稻的有效分蘖期和最高分蘖期相应延迟,稀植栽培的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单株有效穗有较大程度增加,同时,种植密度的下降使得各个时期分蘖成穗的经济性状整体优化,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增加,中后期的分蘖成穗在产量构成中的比重明显提高,进而提出稀植栽培对穗型较大和分蘖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有利于发挥其增产潜力,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0.
The activities of RuBPC and C4 photosynthetic enzymes in ear and flag leaf blade were examinedin whea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otosynthesis of ear was less sensitive to soil drought than that of flag leaf,and decrease of CO2 assimilation in flag leaf blade with water stress was more than that in ear. Compared withflag leaf, ear organs(awn, glume and lemma) had higher C4 enzyme activities and lower RuBPC activity. Un-der moderate water-stress, the increase of C4 enzyme activities was induced, and the increase was higher in earthan in flag leaf. Under severe water-stress, relatively higher C4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till maintained in ear,rather than that in flag leaf. It suggests that high activities of C4 enzymes in ear may contribute to its high tol-erance of photosynthesis to water-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