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6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516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498篇
基础科学   115篇
  403篇
综合类   1595篇
农作物   512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351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2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在温度(22±1)℃、相对湿度70%±5%和光周期L//D=16 h//8 h条件下通过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探讨了寄主植物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饲养的草地螟卵期和幼虫期最短,与大豆、向日葵和小麦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雌雄蛹重显著高于小麦组,雌雄蛾寿命也显著长于向日葵及小麦组;表明藜是草地螟最适宜的寄主植物,其次为大豆、向日葵和小麦。以藜饲养的草地螟产卵前期较短,产卵历期较长,产卵量也显著高于向日葵及小麦组;与藜饲养相比,大豆饲养的草地螟产卵前期较长,但产卵历期和产卵量与藜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以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计算藜饲养的草地螟种群的幼虫存活率达90%,显著高于其他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及周限增长率分别为84.01、0.111和1.117,显著高于其他组,平均世代周期为55.44 d,显著短于其他组;根据种群生命表参数预测90 d内种群动态结果表明藜最有利于草地螟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962.
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根肿病是影响甘蓝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培育是防治根肿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以根肿菌4号生理小种为菌源,对花椰菜、结球甘蓝、青花菜、芥蓝和苤蓝6个甘蓝变种共306份品种(系)进行苗期根肿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甘蓝类抗根肿病材料缺乏,仅在青花菜中发现1份高抗(HR)材料,感病(S)和高感(HS)材料比例占65%以上,中抗(MR)材料在松花菜和结球甘蓝中所占比例均在30%以上。对抗病比例和平均病情指数2个指标的联合评价结果显示,结球甘蓝整体抗性水平高于其他变种,芥蓝和苤蓝抗性最差。另外,对结球甘蓝‘先甘336’(R)×甘蓝/青花菜杂交后代及花椰菜‘托尼’(MR)×青花菜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根肿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相对于父本病情指数都有所降低,抗性相对提高,且父本病情指数越低,后代表现较高抗性的概率越大。鉴于此,在今后抗病组合的选择与选配过程中,父本和母本最好都具有较高的抗性。本研究将为甘蓝类蔬菜抗根肿病品种培育提供材料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63.
为探究干旱-复水环境下夏玉米苗期的生理调节机制,采用桶栽的方式,设置3个水分处理:正常处理(CK) :75%~85%θf(田间持水量),轻度胁迫(W1) :60%~70%θf,中度胁迫(W2) :50%~60%θf;设置3个胁迫时长,7 d(T1)、10 d(T2)、13 d(T3);于胁迫与复水期间测定夏玉米苗期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及光合指标。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脯氨酸(Pro)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第3天达到峰值,相较于CK分别提高32.7%、44.1%;复水后,胁迫10 d处理的Pro累积量高于胁迫7 d的处理,而胁迫13 d无明显累积效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胁迫期间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第3天达到峰值,相较于CK分别提高22.0%、12.4%;复水后活性增强,且胁迫13 d处理的SOD活性高于胁迫10 d和胁迫7 d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轻度胁迫处理下呈先增大后减少趋势,在第3天达到峰值,相较于CK提高28.5%,而在中度胁迫处理下POD活性呈减小趋势,且低于CK;复水后酶活性均恢复至正常处理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期间呈增高趋势,且胁迫时长越长,增幅越大,在胁迫13 d处理下,中度和轻度胁迫下的MDA含量相较于CK分别提高140%和281%;复水后胁迫缓解,所有处理组的MDA含量均恢复至正常处理水平。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蒸腾速率分别为CK的92.5%和77.7%、93.9%和74.3%、87.9%和74.5%,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复水后,中度胁迫处理表现出光合补偿效应,光合指标值均高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持续10 d维持土壤50%~60%θf较利于夏玉米生长,其复水后出现显著的光合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964.
为了探究外源甜菜碱(GB)提高玉米萌发期和苗期耐寒性的响应机制及比较外源GB对不同玉米时期低温伤害的缓解效果,采用不同浓度外源GB处理耐寒性不同的6份玉米自交系,研究10℃低温胁迫下外源GB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能明显抑制玉米种子萌发,其平均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胚芽鲜重和胚根鲜重分别降低了55.2%、45.4%、64.6%、61.3%、57.7%和71.0%;幼苗叶片明显受到伤害,其平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分别升高了282.7%、150.1%、140.6%、124.7%、374.4%、209.7%和211.3%。萌发期和苗期分别添加20μmol·L~(-1)和10μmol·L~(-1)外源GB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的缓解效果最佳,其能明显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及减轻幼苗生理伤害,除相对电导率(42.4%)和丙二醛含量(30.5%)显著降低外,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升高(12.6%~324.9%)。在此最佳低温缓解外源GB浓度下,以萌发和幼苗生理性状的低温缓解指数作为低温缓解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两时期不同自交系的低温缓解效果,发现萌发期外源GB对玉米的缓解效果(0.585)优于苗期(0.454)。  相似文献   
965.
不同产地河北杨苗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个产地河北杨的苗期生长进行了研究。通过物候观察、扦插成活率、生长状况及抗性测定等多项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吴旗11号和西宁5号的种苗在生长量及抗性方面均优于其它产地种苗;皋兰2号种苗次之,但皋兰2号种苗对黑斑病和叶锈病的自然发病率又低于吴旗11号和西宁5号种苗。因此、在生产上应发展吴旗11号、西宁5号和皋兰2号产地的河北杨。  相似文献   
966.
选用国际水稻研究所遗传室从水稻上分离的4个稻瘟病菌株,在室温下的燕麦培养基上培养5天,又在20℃连续光照下培养16天,在相对的两个交配型菌株的菌丝联结处产生黑色成熟的子囊壳。稻瘟病菌在培养基上有性世代的形成,为进一步理解梨孢菌属和水稻之间的遗传学以及选育稳定持久的抗病品种提出了新的见识。  相似文献   
967.
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潘庆民  于振文 《作物学报》1998,24(6):924-929
采用水泥池栽培和田间土柱栽培相结合,研究了超高产条件下追氮时期对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较起身期追施氮肥提高了旗叶和根系开花后的活性氮清除能力,降低了膜质过氧化水平,提高了iPAs的含量,减少了ABA的积累,延缓了旗叶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的下降,提高了籽粒生长速率,从而增加了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968.
选择西南桦(BetulaalnoidesBuchHam.)中国分布区内的13个种源进行苗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在种子千粒重、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苗木全株生物量方面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种源内部也存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经苗期物候观察,各种源除发芽始期遗传差异不明显外,发芽盛期、发芽末期、真叶出现期均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苗高、地径、全株生物量等指标,确定云南西畴新马街、西畴莲花塘、腾冲、潞西为苗期生长快、生物量大的种源;云南镇源、屏边、广西田林为苗期生长中等的种源;云南龙陵、景洪、广西平果、凭祥、百色、靖西为苗期生长慢的种源。  相似文献   
969.
水稻幼穗分化期间减源对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间源的大小对库的分化发育和光合生产及运输的影响,对供试的4个水稻品种在幼穗分化不同时期进行剪叶处理,通过测定光合速率(Pn)、净同化率(NAR)、源器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在可运转态和不可运转态间的分配,以及有关源、库、流活性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等,考察了源库互作关系,干物质生产和体内物质分配的变化,源、库、流活性变化动态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改变库源比  相似文献   
970.
拔节期复水对苗期受旱冬小麦的激发效应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拔节期恢复供水可使苗期受旱程度不同的冬小麦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叶面积、以及干物重等方面都超过相应干旱对照,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同时,各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分配到冠部的干物质比例均增加,R/S下降。中度水分胁迫后充分供水的处理,可以在产量和生物量等方面接近或超出一直充分供水的对照,并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供水方式。根据6种供水条件下产量、耗水量和WUE的变化结果,可分为5个类型;高产高耗水型、高产节水型、较高产节水型、中产高节水型、低产节水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