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2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林业   234篇
农学   498篇
基础科学   115篇
  403篇
综合类   1594篇
农作物   511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351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2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预防豫南地区小麦湿害、渍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瑞星1号为材料,采取人工连续浇水创造过湿条件,研究在冬前、越冬期、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浇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冬前、返青期浇水,小麦叶龄、分蘖及次生根的数目减少;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单位面积干物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11.2%、7.3%、14.7%、22.0%和13.4%;各处理的群体总茎数在起身期达到高峰,随后总茎数下降,孕穗至成熟期群体总茎数基本稳定。冬前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低12.2%,差异显著。返青期浇水,小麦最高群体总茎数较对照高14.7%,差异显著。越冬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小麦群体最高总茎数较对照差异不显著,返青期浇水成穗率最低。冬前、返青期、孕穗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浇水,产量分别比对照低8.1%、3.3%、10.9%、8.6%和9.0%,差异显著。越冬期浇水,产量和未浇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2.
针对全自动移栽机的穴盘输送和精确定位问题,设计了可适应不同规格穴盘的自动输送机构。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步进电动机,实现穴盘苗的精确定位和输送。机械手、输送机构和栽植机构在控制系统作用下相互配合,完成自动移栽。最后进行了穴苗盘自动输送机构的性能试验,验证了穴盘输送机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3.
对Y两优6号和Y两优900这2个杂交水稻品种的穂肥施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之间差异较小,穂肥施用期对各处理水稻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物质转运具有一定影响。抽穗至成熟期,处理E的SPAD值下降速度最慢,且在成熟期保持最高数值;净光合速率在处理D下降幅度最小,但在成熟期处理E处数值最高;Y两优900在处理D成熟期茎鞘物质输出率最低,Y两优6号在处理D成熟期茎鞘物质出现增重现象,说明2个品种在处理D中茎鞘物质没有被充分利用。Y两优6号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Y两优900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PAD值呈显著相关;2个品种产量与茎鞘输出率和转换率负相关。与其他处理相比,孕穗6期施穂肥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净光合速率,以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144.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邵先舫教授认为该病主要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居处湿热,加之素体脾虚等,造成体内湿热蕴积,化生浊毒而诱发。临床治疗上应辨证施治,常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5.
为探究绵羊繁殖相关组织中CHGA基因在不同繁殖状态下的表达差异,选取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成年苏尼特母羊(季节性发情品种)及不同繁殖时期的小尾寒羊母羊(常年发情品种)的下丘脑等10种组织,利用qPCR技术分析不同繁殖状态下各组织中CHG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CHGA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且脑部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不同光照条件下苏尼特羊各组织中CHGA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黄体期小尾寒羊垂体中CHGA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子宫体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以上结果暗示CHGA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不同繁殖时期垂体和子宫生理变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6.
用低氮(N0)、中氮(N1)、高氮(N2)盆栽土培的超级杂交水稻Ⅱ优航1号为材料,测定其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伤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水平的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伤流量增加。随着水稻生长,N2处理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幅度小于N0和N1;N2的硝酸还原酶较高活性和高伤流量的持续期长于N0和N1。氮素对杂交水稻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伤流量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7.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适宜栽培方式及相匹配粳稻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和迟熟晚粳4种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手栽、抛秧、机插3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不同品种类型晚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品种晚粳稻产量均表现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手栽比较,两年抛秧方式减产率为6.05%—25.70%,机插方式减产率为9.94%—39.04%;手栽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是其总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抛秧和机插的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全生育期亦缩短,其中抛秧方式全生育期平均缩短4.9 d,机插平均缩短10.3 d;不同类型品种间,晚粳稻全生育期缩短幅度较中粳稻大;同一熟期类型品种,杂交稻全生育期较常规稻缩短天数多。各类型品种全生育期及其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均表现出手栽>抛秧>机插的趋势,其中机插方式全生育期温光利用率较少,分别为85.66%和80.75%。【结论】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栽培方式适宜性及配套适宜品种类型进行了初步归划,认为手栽、抛秧、机插均适宜在该区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应配套适宜粳稻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8.
抽穗扬花期温度对红米花粉育性·结实率及其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米品种的花粉育性、结实率、粒重对温度的敏感性。[方法]用6个井冈红米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孕穗期、抽穗扬花期温度对花粉育性、结实率和粒重的影响。[结果]开花前3 ̄8d是水稻花粉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当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时,花粉育性明显降低;开花当天高温是引起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当开花当天日平均温度高于31℃时,结实率明显下降;开花后1~10d是水稻粒重对温度的敏感时期,当日平均气温达31℃以上时,粒重明显降低。[结论]在6个红米品种中,红米3号结实率较高,平均为71.10%,且结实率对高温的稳定性较好;粒重较大,平均千粒重为21.30g;产量高。该品种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9.
利用人工气候对黑龙江省早、中、晚熟的6个水稻品种在小孢子发育阶段进行低温处理,利用叶枕距和距抽穗期的天数作为标准评价水稻对低温的敏感期。结果表明,叶枕距在-5 cm以前、抽穗前14-18 d水稻就进入了对低温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150.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