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167篇
农学   286篇
基础科学   257篇
  250篇
综合类   1092篇
农作物   27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11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约80%的陆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1∶1)混播组合,设置接种AMF和磷添加处理,探讨土壤有效磷水平与AMF互作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体系地上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下紫花苜蓿单播体系地上生物量提高17.59%,无芒雀麦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10.23%和10.26%。施磷处理下,接种AMF对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混播体系中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率大于紫花苜蓿,接种AMF对紫花苜蓿地上竞争率无显著影响,使无芒雀麦地上竞争率降低56.41%。接种AMF使混播体系中紫花苜蓿地上磷吸收量提高66.12%,对无芒雀麦地上磷吸收量无显著影响,缓解了无芒雀麦对紫花苜蓿的竞争排除作用。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构建的(1∶1)混播体系中AMF能有效抑制禾草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力,利于豆禾混播体...  相似文献   
22.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 605 kg·hm–2,显著高于单播(P <0.05),和燕麦50%+小黑麦50%处理差异不显著(P> 0.0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株高最高,比燕麦单播提高6.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单株产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单播和其他供试混播处理(P <0.05);小黑麦单株产量在燕麦40%+小黑麦60%处理下最高。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和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单播,粗蛋白含量最高。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混播处理的最佳比例为燕麦60%+小黑麦40%。  相似文献   
23.
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探讨了在青海省环青海湖地区建立垂穗披碱草种子田最佳播种量和播种行距,试验表明:垂穗披碱草播量为15kg/hm2较适宜,播量与行距的配置为22.5kg/hm2和30cm产籽量最高。  相似文献   
24.
设计了基于比例溢流阀调压回路的双向电液比例张力绞车,并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液压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卷绕机构参数变化对张力控制的影响,提出了直接自适应鲁棒电液张力控制方法,并用张力负载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与试验均表明,对于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张力跟踪控制,所设计的电液张力绞车及其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5.
通过播种量与施肥量的组合试验,寻求韭菜合理的播种量的区间与最佳的施肥量,得到韭菜生产种子的播量范围为2.38kg /667㎡~3.00kg/667㎡。  相似文献   
26.
采用侧深施肥技术,施肥铲作业后播种带两侧土壤高度不一致,易加剧播种机横向偏摆,进而导致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直斜偏置式免耕播种开沟器。该开沟器主要由切土斜刃、挡土定位板、偏置推土板等组成,作业时滑切土壤并将其推移至肥沟一侧拓宽种沟,避免种子落至肥沟后位置过深,提高播种质量。通过离散元仿真试验,以前进阻力、肥沟回土深度、种沟回土深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二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斜刃滑切角为37°、偏置角为15°时开沟器作业性能最好。在最优参数下与双圆盘式、尖角式开沟器进行田间作业性能对比试验,相对于双圆盘式和尖角式开沟器,直斜偏置式开沟器播种深度变异系数分别降低41.12%、19.41%;播种横向变异系数分别降低39.00%、28.41%;前进阻力分别降低7.26%、28.20%;作业后肥沟与种沟回土深度分别提高9.47%、13.68%和33.33%、7.14%。试验结果表明,该开沟器可以减小前进阻力,增加肥沟与种沟回土,提高播种深度均匀性和播种横向一致性,可为播种开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植物基因的遗传转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育海  申艮宝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65-66,206
对现有主要植物基因的遗传转化方法进行分析,拟为植物转基因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8.
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方式为匀播(A1)和常规条播(A2),小麦品种为衡观35(B1)、邯6172(B2)、轮选103(B3)和石麦25(B4)。结果表明,2种播种方式对植株性状影响差异显著,条播的株高和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匀播,匀播的产量、穗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条播,其中匀播处理的产量比条播提高4.42%。播种方式对小麦的容重、面筋指数、出粉率和14%吸水率有显著影响,匀播处理的小麦出粉率比条播高2.02个百分点。条播处理下石麦25的产量最高,衡观35的磨粉品质较好;匀播处理下衡观35、邯6172和轮选103的产量均较高,邯6172的粉质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29.
1980~2002年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时序特征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该文依托1980~2002年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资料,以农地利用过程中的主要农作物为例,对农地利用过程中集约度、播种面积与耕地撂荒变化的时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中国农地利用的集约度与总播种面积均有不断提高与扩大的总体趋势,但在扩大过程中却有三次显著下降变化,在集约度下降时期(1984~1986年、1992~1993年、1997~1999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明显缩小,农地弃耕撂荒现象开始显著增加;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同农地利用过程中成本要求与土地要素纯收益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在时间响应上,由于农户要经过一个“观望-权衡-行动”的响应过程,从而往往滞后1~3年。  相似文献   
30.
以蒙古栎种子为材料,研究播种时期对蒙古栎不同类型苗木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在秋季不同时间播种的出苗率均在60%以上,但以早期(9月下旬)播种的出苗率最高(大于80%),早期播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侧根数、根体积和根生物量等指标上都明显要高于其它播种时期,蒙古栎在秋播裸根育苗时应适时早播;秋季播种的容器苗在所有观测的形态指标上均好于春季播种的容器苗,秋季容器育苗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