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66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31篇
  110篇
综合类   437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种植年限对蔬菜大棚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露天菜地和一般农田,测定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P、速效K和阳离子代换量等主要养分。结果表明:大棚土壤pH值小于露天菜地、小于农田土壤,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逐渐酸化。3年以后大棚菜地土壤已明显出现N、P严重富集,K含量降低,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阳离子代换量随种植时间延长而下降。7年以后的大棚已大部分出现肥力障碍。  相似文献   
32.
为揭示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城市典型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以临汾合欢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探讨气温、积温等气候因子对临汾合欢各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临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1983—2021年上升了2.9℃;年降水量存在6年和15年2个周期。临汾合欢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生长季延长。气温和积温对合欢展叶始期和开花始期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对果实成熟期表现为显著相关。叶变色始期、落叶末期对气象条件反应不敏感,主要受果实成熟期的出现日期影响。  相似文献   
33.
近年在海南各植桑区均发现桑小头木虱(Paurocephala sauteri Enderlein)严重为害,桑园被害株率达100%。在我国,该木虱仅记录于台湾省,为我国大陆新入侵害虫。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27±1)℃、RH (70±5)%、12L∶12D],采用45日龄桑树扦插苗和离体叶片饲养,对桑小头木虱的发育与繁殖特性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开展观察。结果表明,桑小头木虱生活史包括卵、1~5龄若虫和成虫期。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呈水滴形,带短的卵柄,端部具细长的端丝,初产时乳白色,待孵化时可见淡红色眼点;1龄若虫头、胸部乳白色,复眼和腹部橘黄色,无翅芽;2~5龄若虫黄绿色,随着龄期增加,体长增加,翅芽随之变化。2龄翅芽出现,稍突起;3龄翅芽较小,呈三角形;4龄和5龄翅芽长椭圆形,其中5龄超过腹部第1节。各龄若虫和初羽化成虫均可分泌白色球形蜡质。雌雄成虫以两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羽化3 d后体色由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并开始交配,交配时间为0.5~3 h,结束交配18~21 h后开始产卵,产卵量为20~42粒。卵单个散产于叶片背面叶脉处,偶尔可见产于新抽嫩叶正面边缘,5~7 d后孵化,孵化率为98.19%,雌性百分率为70.44%。若虫期12~18 d,完成一代的时间为18~24 d。本研究将为桑小头木虱的准确识别与监测,以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旨在探明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为间作措施的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单作为对照,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间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显著降低了作物产量,尤其在温带地区。此外,在地面覆盖和豆科作物条件下,间作也降低了作物产量。然而,当降雨量超过600 mm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了29.6%。而当降雨量小于600 mm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降低了18.7%。年均气温也显著影响间作的产量效应,当年均气温高于20℃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降低了55.1%,长期间作(>5年)有利于提高产量,然而当年数少于3年时,间作较单作却降低了作物产量。高有机质含量(>20 g/kg)和低有机质含量(1 g/kg)条件下,间作均不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与此类似,当土壤全氮高于1.5 g/kg时,间作较单作的作物产量降低48.6%。间作对作物产量的降低幅度在pH 6.5~7.5时是最大的。当土壤有效磷、氮和钾含量分别为>30 mg/kg、 <50 mg/kg和50~100 mg/kg时间作较单作降低作物产量。因此,间作的产量效应受气候、试验年限和土壤性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公鹅生殖器官发育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发育期间的太湖公鹅生殖器官进行了大体解割、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如下:睾丸及曲细精管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附睾区的管道系统在接近性成熟时开始区分明显;交配器官在性成熟前数周发育迅速。对生殖器官各部分进行了磷酸酶和糖类的测定。对非特异性酯酶的测定表明,在睾丸间质细胞其活性与发育相一致。鹅睾丸的血管构筑较哺乳动物简单。  相似文献   
36.
邵世光  许云华  师敏  张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06-11408
对牛蒡根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蒡根初生结构中,内皮层细胞具木质加厚,在对应初生木质部脊的部位具有通道细胞。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含大量薄壁组织化的次生维管组织;位于次生韧皮部中的额外形成层活动,产生部分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活动,形成大量的、形态不规则的栓内层,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牛蒡的肉质直根。  相似文献   
37.
两系稻在江西不同地区的生育特性及其育性转换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不同地区的分期播种试验,观察了W6154S、5460S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特性,指出了两个核雄性不育系的播种至始穗历期随纬度和海拔升高而增加,随栽培季节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温度是诱导两个核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同时提出了其制种与繁殖的适宜季节。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明坡耕地等高反坡阶措施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为云南坡耕地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为供试材料,在2019-2020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等高反坡阶措施(2个不同坡度布设等高反坡阶的坡耕地样地)与原状坡耕地无处理(1个未扰动的对照样地)两种处理方式,通过野外定位监测方法,分别在玉米播种前及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使用时域反射仪(TDR-300)在坡上、坡中、坡下3个坡位随机选点测定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并分析作物群体光合势(LAD)、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LWUE)的相关响应。【结果】等高反坡阶措施下玉米群体光合势(LAD)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以坡中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平均增幅为19.3%,且在生长后期保持相对较高的LAD并持续较长时间;等高反坡阶样地玉米蒸腾速率(Tr)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但净光合速率(Pn)、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LWUE)均高于原状坡耕地样地;等高反坡阶样地土壤水分表现为坡中>坡下>坡上,布设该措施后土壤水分增高,平均增幅为24.4%,同时提高了土壤水分有效性以及中效水和易效水的占比(90%);LWUE与Pn、LA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体积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径分析表明,Pn和土壤体积含水率对玉米LWUE起主导作用,等高反坡阶措施可以提高Pn和土壤水分,进而获得较高的LWUE。【结论】布设等高反坡阶措施可以提高坡耕地土壤水分,使玉米叶片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并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可以提高作物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并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进而为玉米干物质生产奠定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9.
In December 11, 2018, the fall armyworm(FAW), Spodoptera frugiperda invaded China and has since impacted local maize, sorghum and other crops. Here, we draw o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o show how different host crops(i.e., maize, sorghum, wheat and rice) and artificial diet affect larval growth and adult reproduction of one local FAW strain. Larval diet affected development duration, pupation rate, survival and emergence rate of pupae, and S. frugiperda adult fecundity. FAW attained the slowest larval development(19.4 days) on sorghum and the fastest(14.1 days) on artificial diet, with larvae attaining 99.6% survival on the latter food item. On rice, FAW larvae attained survival rate of 0.4% and were unable to pupate successfully. Pupation rate and pupal survival varied substantially between artificial diet and live plantlets at different phenological stages. Pupal weight was the highest(0.26 g) on artificial diet and the lowest(0.14 g) on sorghum, while FAW females reached the highest fecundity(699.7 eggs/female) on 2-leaf stage maize. Egg hatching rate equaled 93.6% on 4-or 5-leaf stage maize and 36.6% on artificial diet. FAW 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and the finite rate of increase varied between larval diets, reflecting how young maize leaves are the most suitable diet. Our findings can help to refine laboratory rearing protocols, devise population forecasting models or guide the deployment of ‘area-wide'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 modules in FAW-invaded areas of China and other Asi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40.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大棚、露天菜地和一般农田土壤耕层可溶性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大棚菜地土壤盐分含量0.48-1.15 g/kg,平均为1.06 g/kg,比相邻农田增加253.3%,表明大棚菜地土壤有盐渍化,随着大棚使用年限的延长土壤盐分含量增加。且主要是Cl-、NO3-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