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68篇
农学   224篇
基础科学   19篇
  128篇
综合类   1017篇
农作物   274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测定了葡萄属10个种(品种)组培苗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的活性,对其与组培苗的生根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生根指数与多酚含量、多酚氧化酶的多项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种(品种)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显著性差异;多酚含量和PPO活性相关性显著,PPO活性和生根指数不相关,而多酚含量与生根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PPO活性对生根指数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多酚含量对生根指数的作用是线性的,这说明多酚含量对组培苗生根的直接作用很大,PPO活性通过多酚含量间接影响组培苗生根而且直接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62.
三黄占2号稻瘟病抗性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AC)较高的三黄占2号和高感稻瘟病、AC较低的丽江新团黑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从性状的相关性和控制两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剖析稻瘟病抗性和稻米AC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两性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与AC相关的QTL分别被定位在第5、6和7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均来自丽江新团黑谷,起降低AC的作用。比较这些QTL与先前对同一群体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主效基因和QTL)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表明控制这两性状的基因上没有紧密连锁关系, 亦没有显著的基因间互作。据此认为,通过亲本的合理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把三黄占2号稻瘟病持久抗性与理想AC整合到同一品系中,育成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3.
棉花杂种优势与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8个陆地棉杂种及其亲本的四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这些指标与杂种产量优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幼芽匀浆互补法对F1皮棉超亲优势、中亲优势的预测相符率分别为87.5%和75.0%;杂种萌动种子ATP含量普遍高于双亲平均值。超亲优势、中亲优势与杂种ATP含量及双亲ATP含量的平均值均呈正相关,且中亲优势与杂种ATP含量相关显著(r=0.7188,P〈0.05);杂种产量优势与盛蕾期、盛花期的  相似文献   
64.
大白菜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RC7单株产种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新育成的大白菜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RC7的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RC7的单株有效角果数(r=0.96583**)、二级分枝数(r=0.96419**)、每果粒数(r=0.75701**)、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49024*)及主花序有效长度(r=0.40623*)与单株产种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育系RC7及其保持系单株种子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利用该不育系制种过程中,栽培管理上应以增加分枝数,尤其是二级分枝数,作为高产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5.
梅拥军  张改生  叶子弘  曹新川 《作物学报》2004,30(11):1164-1168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利用AD模型对9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20个F1组合产量性状的两年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目标产量性状的决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遗传组分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并不能代替其他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决策系数的大小顺序。还确定了提高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杂种后代霜前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66.
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分别和籼粳型父本测交配组,通过对两种类型F1代的产量性状表现的比较,对两种组配方式32个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与籼型父本配制的组合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优势明显,其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粳型父本配制组合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两种组配方式后代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也不相同,进而提出了利用广占63S与籼型材料配组比直接利用粳型材料配组更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实用型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7.
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广西14个主要木薯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块根长,块根鲜重、块根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3.95%、11.33%、10.22%,块根干物质率和茎径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7.00%和6.57%;在相关性上,产量与块根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块根干物质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5.69%。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时,应注意选择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扬州鹅’及其杂交配套组合体重和体尺对羽绒产量的影响,为扬州鹅的选育提供依据,以70日龄罗扬鹅(L×Y)、卡扬鹅(K×Y)、浙扬鹅(Z×Y)和扬扬鹅(Y×Y)4个鹅群体为试验素材,测定其70日龄体质量、体尺及产绒性能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经济杂交方法不同程度的地提高了体重、体尺与产绒量。3个杂交配套组合的体重、半潜水长与胸宽均不同程度的大于对照组Y×Y组合,说明杂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重与一些体尺性状;3个杂交组合的羽绒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Y×Y组合(P0.05),其中L×Y组合羽绒总重最大为144.71 g;L×Y组合与K×Y组合正羽重显著高于Z×Y组合与对照组Y×Y组合(P0.05);L×Y组合与Z×Y组合绒羽重显著高于K×Y组合与对照组Y×Y组合(P0.05)。通过体尺、体重与产绒性能关联分析,体重、半潜水长和胸深对产绒性能影响较大,相关性最高,体重和半潜水长与正羽重、绒羽重和羽绒总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这种经济杂交方法可以提高了鹅的羽绒产量,而且体重和体尺与正羽重、绒羽重和羽绒总重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桃叶片POD、SOD、CAT活性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矮化桃树的酶学机制,笔者以普通型桃-春艳、短枝型桃-超红短枝和极矮化型桃-寿星桃叶片为试材,对其生长期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桃树矮化密植、丰产优质和优良短枝型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三种生长类型桃叶片内POD、SOD、CAT活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季节性变化规律相似;酶活性的大小与桃树的矮化程度密切相关,即极矮化型桃的酶活性〉短枝型桃的〉普通型桃的,且POD的活性与树体生长势在三类型桃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超红短枝叶片内SOD活性和寿星桃叶片内CAT活性与其对应的节间长度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负相关水平。所以POD活性可以作为矮化品种的一个预选指标。  相似文献   
70.
绿豆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鉴定筛选苗期抗旱绿豆种质,对改良绿豆品种抗旱性、促进绿豆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绿豆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方法和信息支撑。本研究以70份绿豆种质为材料,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测定幼苗存活率、萎蔫指数、株高、叶片鲜重、叶片干重、叶片含水量、生物量和胁迫指数等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第1次旱胁迫后的幼苗存活率与第2次旱胁迫后的幼苗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萎蔫指数、株高与幼苗存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故遴选出第1次旱胁迫幼苗存活率、萎蔫指数和株高为绿豆苗期抗旱性评价的适宜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划级,获得高抗旱种质16份、抗旱种质20份,中抗种质23份、敏感种质8份和极敏感种质3份。以第1次旱胁迫幼苗存活率、萎蔫指数和胁迫株高分别评价绿豆的抗旱性并与综合评价结果相比较,一致率分别为70.0%、58.6%和51.4%。认为第1次旱胁迫幼苗存活率可以作为大规模绿豆种质苗期抗旱筛选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