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38篇
基础科学   129篇
  197篇
综合类   928篇
农作物   46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禾谷镰孢菌为靶标,采用稀释培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采集的玉米连作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选取1株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试验,挖掘对玉米茎腐病致病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有较高拮抗效果的根际促生菌资源。结果表明,玉米连作土壤中分离得到5株禾谷镰孢菌拮抗菌株,其中菌株G1为高效拮抗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结合16S rDNA将菌株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拮抗菌株G1发酵液对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分泌吲哚乙酸和异羟肟酸型铁载体的能力。公牛链霉菌G1在由禾谷镰孢病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2.
张志娟  周腰华 《玉米科学》2022,30(3):135-142
为全面把握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以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15~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Excel、VOSviewer等工具,从发文量、机构、作者、期刊、学科等方面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发文整体趋于平稳,文章水平较高,秸秆还田是其主要利用方式,各类科研项目基金对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支持力度较大,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玉米秸秆以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燃料化利用为辅,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构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推进工作体系、完善相关产业发展模式和构建基于循环农业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几个方面。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应加大宣传和科普力度,提高国民环保意识,探索科研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加强技术研发与集成,优化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内核,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3.
为了优化霉菌产酶条件,获得较可靠的酶活性测定结果,采用两种酶活性测定方法,选用黑曲霉菌株,在配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钾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复因素试验,选出黑曲霉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添加物组合,最后测定发酵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中加入1.8倍的水,添加磷酸二氢钾0.25%、硫酸铵1.00%~1.25%、蔗糖0.50%,可以使黑曲霉菌株产CMCase、FPase酶活性达到最高;玉米秸秆经黑曲霉菌株发酵后粗蛋白提高了1.2倍,而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分别下降了34%、19%和23%左右;利用CMCase、FPase酶活性两种方法评价黑曲霉菌株产纤维素酶的能力是可行的,整个实验中从CMCase法和FPase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且FPase法操作步骤简单,成本低,较CMCase法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74.
一次深施肥对玉米供肥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次深施肥对玉米供肥规律的影响。[方法]设置肥料施用量相同的2个处理(常规施肥和一次深施肥),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取样,测定叶片、茎+雄穗、雌穗、籽粒的鲜重、干重及植株N、P2O5、K2O含量。[结果]一次深施肥的玉米比常规施肥增产521.5 kg/hm2,提高了5.76%。一次深施肥促进玉米在生育中后期对氮、磷的吸收。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氮、磷主要集中在叶片中;在玉米成熟期,钾的分布比例为茎秆>叶片>籽粒,施肥方法对钾的分布有影响而对氮、磷的分布则无影响。常规施肥钾在叶、茎、粒中的分布比例约为3∶6∶2;一次深施肥分布比例为2∶2∶1。[结论]一次深施肥可促进玉米在生育中后期对养分的吸收,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5.
辽宁中南部地区玉米推荐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7、2008年辽宁省中南部地区多点试验产量进行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到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通过对平均产量进行码值回归,建立了辽宁省中南部地区玉米生产综合肥料效应模型,其中包括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给出辽宁省中南部地区玉米最佳推荐施肥量:氮肥(N)14 kg/667m2,磷肥(P2O5)9 kg/667m2,钾肥(K2O)7 kg/667m2。  相似文献   
76.
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土壤水温与作物增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宽幅普通地膜、窄幅普通地膜、宽幅微孔地膜与窄幅微孔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平铺覆盖和起垄覆盖)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都具有明显的增温保水作用,且增温作用强于保水作用,增温作用主要表现在玉米生育前期,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生长,为后期生殖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CK,增产原因主要是显著增加了玉米百粒重,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CK。在试验区低温干旱并存的气候条件下,宽幅普通地膜平铺覆盖是一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的覆盖栽培方式,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表层土壤温度,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7.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郑单528玉米品种的适宜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528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单528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高肥水条件下的最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8.
[目的]为性状的基因定位及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挖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RILs群体(吉846×掖3189)的280个家系及2个亲本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对供试材料进行田间鉴定,分析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结果]家系间、年份与家系互作间10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在50.76%~82.81%;群体内各性状的偏度和峰度绝对值小于1,符合正态分布。[结论]家系2、10、27、122、257和321的产量及相关性状在不同年份均表现较好,在今后玉米育种中可优先利用;10个性状均可进行QTL分析。  相似文献   
79.
玉米须多糖的提取和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须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所含的多糖具有调节免疫、降血压、溶血栓、抑制肿瘤等功效。玉米在我国种植范围广,因此玉米须资源十分丰富,倘若能充分开发利用,则能变废为宝。对玉米须多糖的提取方法和分离纯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本文对我国玉米间套大豆的技术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玉米与大豆间套控制玉米病害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