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0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99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625篇
基础科学   114篇
  198篇
综合类   1931篇
农作物   485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275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61.
利用6个粳型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36个杂交组合,对其8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亲本间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稳秕粒数、千粒重这几个性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粒重受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单株稳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作用相近。其中不育系552A的穗总粒数、稳实粒数、单株粒重等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较大,恢复系FR796、2002FR24的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单株粒重的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较大。  相似文献   
62.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的产量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明显优于国内玉米群体,以Suwan l、Pob43、Pob21  相似文献   
63.
春玉米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更好的了解北方早熟春玉米区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配合力表现和性状遗传规律,为杂交种组配和种质改良提供亲本和育种策略,选用在生产及种质改良中常用的12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杂交组合, 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对主要穗部性状进行鉴定,按照改良griffingⅣ 双列杂交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试验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穗粗、容重、籽粒行数等性状遗传力较高,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而产量、穗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K12、丹340和黑选169对提高产量的效应明显,P138在提高后代容重方面优势显著,含有地方种质的早熟材料龙抗118、大粒黄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穗部长度。  相似文献   
64.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8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新选的15个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自交系有GP2-1,GP5-2和GP5-5;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48-2×GP3-3和ES40×GP1-2;在穗长、秃尖长、穗粗等12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穗重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因此,对于高产组合的选配,至少要选择1个GCA高的材料作亲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SCA的选择,而利用群体自交选系则应根据性状遗传特性决定其选择时期和选择强度。  相似文献   
65.
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了7种高等水生植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旨在筛选合适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有植物处理系统对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植物对照,植物本身的氮磷累积作用对氮的去除贡献为7%~63%,磷的去除贡献为12%~65%。多数测试植物对氮磷的富集量茎叶高于根系。不同植物的净化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芦竹>荻>菖蒲>芦苇>水生鸢尾>千屈菜>野慈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这7种植物明显分为3类,其中,芦竹单独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强;菖蒲、芦苇和荻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强;水生鸢尾、千屈菜和野慈姑为一类,此类植物净化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66.
选择7个干旱胁迫下发芽能力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 将亲本及F1代种子在10% 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发芽, 测定相对单株鲜重、相对茎长、相对成苗率、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和相对活力指数, 用Griffing I方法对发芽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一般配合力方差在42个组合间各性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特殊配合力方差在42个组合间除了相对活力指数外的各性状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 中双9号上述6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分别为0.0656、0.0708、0.1185、0.1048、0.1096和0.0861; 中双6号一般配合力效应虽然不高, 但其组合中双6号×西农长角和中双6号×中双10号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 是耐旱性较强的组合。  相似文献   
67.
高赖氨酸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4个软质胚乳和4个硬质(或半硬质)胚乳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进行8×8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后代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软质胚乳亲本和硬质胚乳亲本杂交时,当代F1籽粒的胚乳硬质度表现出显著的正反交差异,以硬质亲本作母本时F1籽粒硬质度较高,但F2籽粒的硬质度无显著的正反交差异。硬×硬类型杂交后代的  相似文献   
68.
以5个芽黄品系和6个常规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测定30个组合在主要农艺性状上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试验结果表明,陆地棉芽黄品系和常规品种杂交,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比较各性状竞争优势的相对大小可知,子、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大,分别达10.57%和10.78%,果枝数、果节数、铃数和早熟性次之,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小。其中10个组合F1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率超过15%杂种棉审定的增产阈值,尤以(nv32×苏棉3号)、(v16v17×鲁棉11号)这两个组合最突出。不同组合杂种一代间的性状变异主要受基因型控制,16个性状同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差异,芽黄品系和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9.
小麦白粒种质资源抗穗发芽性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国梁  陈兆夏 《作物学报》1998,24(4):491-496
用我国抗穗发芽性显著不同的21个白粒小麦品种(系)及1个红皮品系为材料,分别配成5×6、4×7和7×5三套NCⅡ交配设计,以穗发芽率为指标对杂种F_1及亲本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一般配合力方差达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亦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抗性亲本对杂种抗穗发芽性表现的作用显著大于敏感亲本,其平均穗发芽率与其一般配合力效应间相关较高,平均相关系数为0.816。穗发芽抗性遗传力较高,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平均分别为83.30%和58.96%,可以在杂种早代-中代对其进行选择。涪陵须须麦、万县白麦子、遂宁坨坨麦、万雅M120E6、丰产3号等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可作为优良白粒抗源在育种中利用。  相似文献   
70.
小麦细胞膜热稳定性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细胞膜热稳定性是较好地反映小麦品种耐热性大小的重要生理指标.本文利用冬、春小麦各6个亲本分别组配的6×6完全双列杂交(包括反交),对该性状(以相对热损伤率RI%表示)进行了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该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特殊配合力效应(SCA)和反交效应(R)均达极显著水平.上述三因素相对作用大小冬、春小麦分别为3.9:1:1.6和2.1:1:0.5,说明该性状的遗传虽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一定优势,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交效应也起重要的作用.(2)该性状受质核互作和(或)细胞质的明显影响.(3)一些杂种F_1的细胞膜热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并存在超亲遗传现象.这将对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