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9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931篇
林业   865篇
农学   1052篇
基础科学   264篇
  1753篇
综合类   3472篇
农作物   1157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458篇
园艺   443篇
植物保护   1331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483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718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了探寻黑龙江省冬小麦适宜的播种方式和追肥时期,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播种方式和追肥时期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肥处理下小麦的根冠比随生育期呈下降趋势;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生长随生育期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乳熟期达到峰值;不同处理间产量呈现显著性差异,拔节期一次施肥垄沟播处理与平播处理分别比各自对照(不追肥处理)提高27.8%、39.7%,返青期施肥分别提高21.4%、21.1%,返青期与拔节期分施分别提高27.7%、26.7%.垄沟播种在拔节期一次追施氮肥产量可达到最高,比平播处理产量提高14%.黑龙江省冬小麦采取垄沟播种在拔节期适量追肥的栽培技术有助于根系生长及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52.
在2008~2010年间,对压砂地1 a、3~5 a生同心圆枣根系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a生的同心圆枣根系垂直分布主要在0~25 cm深土层内,剖面总根量中有近90%粗度小于0.2mm,尤其是0~5 cm深的表层土壤占剖面总根量近60%.与1 a生的同心圆枣根系垂直生长发育情况相比,3 a生的同心团枣垂直分布根量增加了1.5倍,出现了粗度>3mm的根,垂直分布达65 cm深土层(土层深厚的树).5a生同心圆枣根系垂直生长发育特点,一是0~5 cm深土层根量明显下降、5~25 cm深土层是根系主要分布层;二是25~65 cm深土层的根量明显增加,占该层总根量32.9%~44.3%.其中,粗度>0.2 mm的根系含量在40%左右.根系水平分布调查表明,1 a、3~5 a生同心圆枣树根系水平分布距离主干分别为50、150、250、300 cm.土施保水剂并配合肥水一体能增加浅层土壤中枣树根系数量,促进其根系增粗.  相似文献   
953.
采用在室内进行抑茵毒力试验和菇棚化学防治试验的方法,研究3%中生菌素等药剂对平菇假单胞菌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300倍液及500倍液的抑茵效果较为突出,抑菌率分别达16.00%及13.89%,水杨酸100倍液及72%硫酸链霉素2 000倍液也有一定的抑茵效果.5种药剂在生产上防治平菇假单胞茵腐烂病均有良好的防效,其中3%中生菌素500倍液校正防效达到96.1%,最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4.
为了防止款冬花种茎腐烂,提高出苗率,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种茎及对异地种茎进行药剂处理,研究其对款冬花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野生种茎和异地种茎,款冬花的出苗率可达到90%和55.83%,显著的高于对照.通过药剂处理异地种茎,可以大大提高款冬花的出苗率,其中药剂A、B、G、C、H处理种茎后,出苗率分别达到95%、82.5%、72.5%、72.5%、62.5%,而对照的出苗率为45%,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试验,对比了不同配方施肥条件下东河早藕田间植物学性状、生育期和经济性状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缺氮、磷、钾肥对东河早藕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效果由大到小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针对浙中地区部分土壤缺锌,补施锌肥能促进东河早藕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956.
试验探讨了甜菜施用SODm叶面肥对其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喷施SODm叶面肥可以促进甜菜生长发育,提高甜菜含糖率,增产作用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含糖率提高0.6度,块根增产13.6%。  相似文献   
957.
根际通气对盆栽番茄生长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作物生长的水气环境,在3种土壤水分水平下,采用50%土壤孔隙率的1.6,1.2,0.8,0.4,0五种通气系数等处理方法,研究了根际通气对盆栽番茄生长指标与根系生长,以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土壤水分与适宜的通气量相结合对番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气处理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了番茄的根系活...  相似文献   
958.
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申嗪霉素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杀菌剂,主要成分为吩嗪-1-羧酸。测定了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菌51个菌株菌丝生长的平均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3.31±0.77 μ g/mL,并且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菌核净无交互抗性关系。离体叶片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申嗪霉素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随其处理剂量增加而提高,用有效成分200 μ g/mL药液处理时,抑制离体叶片发病的效果可达到67.08%,田间防效可达83.29%,优于对照药剂异菌脲。  相似文献   
959.
960.
L. Qin  Y. Fu  J. Xie  J. Cheng  D. Jiang  G. Li  J. Huang 《Plant pathology》2011,60(2):271-277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quick and accurate method to detect petal infection of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using a nested‐PCR technique. DNA samples were extracted from each petal using a microwave method, followed by two rounds of PCR amplification. The first‐round PCR amplific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universal fungal primer pair ITS4/ITS5, and the second‐round amplification with a specific primer pair XJJ21/XJJ222, which was designed using th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mong nuclear rDNA ITS sequences of Sclerotinia spp., Botrytis spp. and other selected fungi. The established technique is rapid and inexpensive, and has a high degree of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This assay can distinguish Sclerotinia spp. from other fungi, including Botrytis cinerea, a closely related and frequent cohabitant on oilseed rape petals, and can detect 50 fg genomic DNA, five ascospores of S. sclerotiorumin vitro or 50 ascospores of S. sclerotiorum on one petal in approximately 6 h,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a high background of oilseed rape DNA. This technique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detecting natural petal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