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4篇
  37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甘蔗钾素吸收、累积和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当前甘蔗主栽品种ROC22为材料,通过田间实验分析了甘蔗主要器官钾素含量、累积、分配和吸收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期,上部茎和青叶鞘始终是钾素含量较高的器官,青叶和中、下部茎次之,根系、枯叶和枯叶鞘则始终相对较低。钾素主要累积于青叶(鞘)和蔗茎中。拔节前青叶(鞘)中的钾素占植株总累积量的95%以上,拔节后其钾素分配比例持续下降,而蔗茎中则持续上升,在工艺成熟期分配至蔗茎的钾素占整个植株的83.3%。甘蔗钾素阶段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则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蘖期至茎伸长4期为甘蔗主要钾素吸收积累阶段,占生育期总吸收的86.8%,其中分蘖期至拔节期的钾素阶段吸收量(4 791.3 mg/plant)和吸收速率(159.7 mg/plant·d)最高,为甘蔗钾素吸收的最大效率期。  相似文献   
62.
[目的]测定青海不同产区马铃薯中的微量元素,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青海不同产区马铃薯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马铃薯中含有丰富的Cu、Zn、Fe、Mn、Ca、K、Mg等微量元素,其中Ca、K、Mg含量较高,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得马铃薯中微量元素Cu、Zn、Fe、Mn、Ca、K、Mg的回收率在97.00%~99.70%,相对标准偏差在1.17%~2.75%。[结论]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马铃薯中的微量元素误差较小,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较好。不同产区马铃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差异,这可能与马铃薯的生长土壤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铅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及去除效果,从铅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株抗铅菌株(BY-10和FB-6),研究其对铅的吸附特性、最佳生长条件,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Y-10和FB-6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和团青霉。它们对铅的耐受质量浓度分别高达1 700,2 500 mg/L。菌株的生长条件范围较广,蜡状芽孢杆菌最适温度为35℃,团青霉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均为7;最适装液量均为80~100 m L(250 m L摇瓶)。在初始铅质量浓度为0~600 mg/L内,随着浓度增加,菌株生长逐渐减缓,在≥400 mg/L的铅培养液中,团青霉与蜡状芽孢杆菌相比对铅的耐受性较强。在铅质量浓度一定时,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菌株对铅的吸附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物吸附量表现出同样趋势。而生长时间一定时,随着铅质量浓度的不断升高,菌株的吸附率逐渐降低,生物吸附量呈上升趋势。在铅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蜡状芽孢杆菌和团青霉对铅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6.25%和74.88%。  相似文献   
64.
小米吸水特性及其与蒸煮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不同品种小米吸水率、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之间的关系,对7个谷子品种采用离心沥水法测定了1 h内不同时间的吸水率、吸水速率,采用直接蒸煮试验测定了米粒蒸煮开花时间,通过研究吸水率、吸水速率不同变化曲线、并将其与蒸煮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品种小米0~2 min吸水率曲线急剧上升,2~60 min基本呈2种趋势上升,其中5个品种吸水率变化呈缓慢上升的S型曲线,其余2个品种吸水率变化趋于直线上升。小米2~20 min内的吸水率、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0 min后吸水率与蒸煮时间仍为负相关,而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为正相关。小米吸水特点为前期吸水快,后期吸水慢,每个品种小米2 min吸水率均是吸水率变化陡缓转变的拐点,2 min吸水速率均是吸水速率变化的高峰值,因此小米2 min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可作为其吸水的2个特征值;由于小米的吸水率与蒸煮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常蒸煮时间短的类型蒸煮品质好,因此可以把谷子2 min的吸水率或吸水速率作为快速鉴定谷子优良蒸煮品质的方法,也可作为谷子品质育种中蒸煮品质的简单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5.
The phosphorus (P) speciation of organic surface layers from two adjacent German forest soil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water‐logging (Stagnosol, Rheic Histosol) was analyzed by P K‐edge XANES and subsequent Linear Combination Fitting. In both soils, ≈ 70% of the P was inorganic phosphate and ≈ 30% organic phosphate; reduced P forms such as phosphonate were absent. The increased degree of water‐logging in the Histosol compared to the Stagnosol did not affect P speciation.  相似文献   
66.
陕西凤县栽培党参中宏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硝酸和高氯酸(4∶1)的混合消化液作为消解剂进行微波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陕西栽培党参中Fe、Zn、Cu、Mn、Ca、K、Na、Mg等8种宏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所用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结果表明,陕西栽培党参中含有丰富的宏量和微量元素,4种宏量元素中,K的含量最高,为8166.7 ug/g,含量高低依次为: K (8166.7 ug/g) >Na (2562 ug/g)>Ca (2455.7 ug/g)> Mg (1762.7 ug/g);在所测的4种微量元素中,其含量依次为:Fe (543.7 ug/g) >Zn (66.3 ug/g) >Mn (16.2 ug/g) >Cu(8.3 ug/g)。此结果为探讨微量元素与党参的药效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7.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桑葚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惠贤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72-2573
[目的]为桑葚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合成大孔树脂对桑葚多糖的吸附纯化,经过静态吸附和动态试验,考察了提取物溶液浓度、pH值、流速和洗脱剂等因素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纯化参数。[结果]试验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桑葚多糖具有良好的吸附解析效果。[结论]该纯化工艺为桑葚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8.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人造沸石进行了改性,并研究了其对苯酚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将人造沸石用于处理含酚废水,必须先活化;活化沸石对CTMAB的吸附等温线类似于Langmuir型吸附;改性条件为:20℃,质量浓度为5 g/L的CTMAB溶液,间歇振荡24 h.改性沸石对水中苯酚的吸附规律较好的符合Henry吸附等温式,吸附作用机制为苯酚在沸石表面的有机相和溶液中的分配及双分子层正电性表面与苯酚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69.
以‘东湖早’和‘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分析比较其叶片营养状况,探讨枇杷养分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东湖早’枇杷春梢叶片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而2个品种的夏梢、秋梢、冬梢均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的春梢、夏梢、秋梢和冬梢叶片全磷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2个品种的春梢叶片全钾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东湖早’枇杷夏梢叶片全钾含量显著低于‘早钟6号’,秋梢和冬梢叶片均显著高于‘早钟6号’。2个品种氮的吸收高峰均在冬梢,磷和钾的吸收高峰均在春梢。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重金属Cd在土壤-香蕉幼苗体系中的迁移分配规律。[方法]以沙质砖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香蕉为试验植物,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Cd在土壤、香蕉根系、茎、叶中的浓度和富集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Cd处理浓度对香蕉苗体内Cd富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当低浓度Cd处理土壤时,富集系数最大,高浓度时富集系数最小。香蕉苗不同部位吸收累积重金属Cd有明显差异,大部分累积在根部,向茎和叶迁移的量较小。[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认识香蕉中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健康风险及其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