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4篇
  37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产冬小麦对氯元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奇卓 《作物学报》1998,24(5):623-628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于1991 ̄1994年采用不同品种,研究了冬小麦植株体内氯浓度动态规律,品种及年际间差异;植株对氯的吸收积累动态,阶段吸氯强度及吸收比例。结果表明:植株吸氯强度最高值在拔节 ̄挑旗阶段;积累最高值在灌浆盛期,成熟期积累量较最高值降9.51%;此时每百公斤生物产量吸收氯0.74kg,百公斤籽粒吸收氯1.57kg。明确了氯在成熟期植株内,各器官20个部位的浓度含量及分配率。  相似文献   
102.
以玉米子粒高锌铁含量自交系NXR22(母本)、子粒低锌铁含量自交系NXR12(父本)及其配制的杂交种(F1)为供试材料,比较双亲及其后代不同穗位的叶片、茎秆及子粒中锌和铁含量、积累量在吐丝期与成熟期间的差异,解析亲子代锌铁吸收与分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茎秆、子粒中锌铁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F1不同穗位的叶片和茎秆锌铁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子粒锌铁含量高的亲本;锌铁积累量显著高于双亲,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从吐丝期到成熟期3个供试材料不同穗位的叶片和茎秆锌铁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F1子粒中锌含量及积累量偏向于母本,表现出杂种优势;铁含量介于双亲之间,更偏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103.
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对重金属的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甜高粱在多种重金属共存土壤中对各重金属的吸收规律,筛选理想的土壤修复甜高粱品种。以含有不同浓度的Cu、Cd、Pb、As、Hg农田土壤为对象,以6种不同基因型甜高粱为供试材料,分析各甜高粱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植株体中各部位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富集转移能力。结果表明:醇用型品种的糖锤度均显著高于饲用型品种;大卡的干物质量最大,其次是科甜1号和大奖1180。Cd、Pb、As主要分布在甜高粱根部,不易被转移;Hg易被转移,主要分布在叶部;Cu的分布因品种而异;Cd的富集系数最大为1.61,As最小仅为0.11,科甜1号对Cu和Hg的富集能力强,科甜2号对Pb和As的富集能力强,大奖1180对Cd的富集能力和对5种重金属的平均富集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4.
改性壳聚糖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chitosan)为原料,与卤代烷反应进行烷基化改性,用改性后的壳聚糖对酸性铬蓝K、曙红Y和亚甲基蓝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pH、投加量、时间和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较强的情况下,添加吸附剂的量有所减少,并且酸性越强,减少量越多;在一定范围内,脱色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脱色率有所提高;对3种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为:酸性铬蓝K>曙红Y>亚甲基蓝;吸附过程能较好地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05.
锗(Ge)是一种影响植物细胞代谢的矿质元素,在某些植物的药理作用中起关键作用,含锗有机化合物的医疗保健作用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植物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通过植物吸收环境中的锗转化成生物有机锗,再被人体吸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利用锗的途径。本文综述了锗元素的自然分布和存在形态,植物对锗的吸收和器官分布,以及锗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有机锗的植物化富集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酸铝对杉木磷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32P示踪原子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酸性条件下铝对1年生杉木的根和叶磷吸收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3时,用酸铝处理根和叶后,根中^32P-无机磷增加到对照的195%,叶片^32P-无机磷转运指数由43.0降低到20.0。根的P总含量中的各^32P-化俣物比例发生较大变化,无机磷增加到对照的175%,有机化合物,脂类化合物,DNA,RNA分别减少到对照的55%,42%,36%,40%;叶中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为酸化果园土壤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铝对其生长及吸收、分配和利用^15N的影响。[结果]高浓度铝处理(1 000 mg/kg)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与^15N吸收、分配和利用,其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为21.81 cm、0.29 cm、1.91 g、2.94 g,分别为对照的87.87%、85.29%、51.76%、79.24%。低浓度铝处理(250、500、750mg/kg)与对照相比,均以地下部^15 N吸收征调能力(Ndff)最高,其次为地上部;高浓度铝处理则以地上部Ndff最高,其次为地下部;不同的铝浓度处理,植株对^15N分配情况不一致,低浓度铝处理与对照相比,均为地上部高于地下部,在高浓度铝处理下,则为地下部高于地上部;高浓度铝处理下,其15N吸收量和利用率分别为0.76 mg和2.4667%,分别为对照的43.75%和52.11%。[结论]在低浓度铝处理下,平邑甜茶的生长及^15N的吸收、分配、利用率的提高不会受到影响;高浓度铝胁迫则抑制平邑甜茶的生长及^15N的吸收、分配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8.
植物对Pb的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劼  保积庆  于明革  施积炎  陈英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67-17470,17491
由于人类工业与农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土壤Pb污染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虽然Pb不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不同种类的植物吸收、累积。该研究从根系对铅的吸收及植物不同器官组织对铅的传输和分布、定位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对Pb的吸收及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植物铅抗性生理研究、鉴定和分离铅的细胞膜跨膜转运器及相关蛋白、分离和转导植物铅抗性基因是今后实现Pb污染土壤综合治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以及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产业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9.
建立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结合脉冲安培检测器(HPAEC-PAD)检测非翻转肠囊中壳寡糖吸收的方法。结果表明,以RCX-10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通过NaOH溶液的梯度淋洗,壳一糖~壳六糖的检出限为0.8~4.0mg/L(进样体积100μL,峰面积定量),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6.6%。体外非翻转大鼠肠囊模型中,壳二糖、壳三糖以及壳四糖在十二指肠、空肠以及回肠中均有良好的吸收(Papp>1×10-5 cm/s),在结肠中仅能部分吸收(Papp<3×10-6 cm/s)。壳寡糖吸收速率随聚合度的升高而降低,壳寡糖吸收符合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推测壳寡糖在体内的吸收为被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测定锦州市淡水鱼中铅的含量。[方法]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淡水鱼中铅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白鱼、鲫鱼、鲇鱼、花鲢和鲤鱼的含量未超标;黑鱼、白鲢中铅的含量超标。[结论]该研究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