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81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以从日本引进的“天皇御用”草莓品种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植菌根真菌对草莓苗期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茵根真菌显著提高了草莓苗期株高、叶柄长及根冠比.单果重增加8.76%,草莓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提高,而可滴定酸含量有所下降,从而提高了草莓品质,改善了草莓风味.  相似文献   
82.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AM)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受控实验法,选用"乌牛早"为试验材料,研究丛枝菌根(AM)对盐胁迫下茶树生长、矿质营养的吸收、茶树叶片组织含水量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有效促进茶树的生长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降低水分饱和亏、改善茶树生长质量和茶叶品质;接种AMF可使茶树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得到有效缓解,表现为茶树体内N、P、K、Mg、Fe和Zn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8%、32.2%、20.0%、22.6%、10.2%和9.4%,K+/Na+明显提高。表明AMF可通过促进盐胁迫下茶树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促进茶树生长,增强茶树对盐胁迫的耐性,进而提高茶叶产量和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添加磷、生物炭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柳枝稷镉(Cd)耐性的作用,采用盆栽法研究土壤Cd浓度为20 mg·kg-1时,不同处理[对照(CK)、4.5%生物炭(biochar,B)、60 mg·kg-1磷(phosphorus,P60)、4.5%生物炭+60 mg·kg-1磷(B+P60)]结合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柳枝稷生长状况、矿质离子(P、Se)和Cd含量、土壤pH值、速效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不同形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添加可显著提高柳枝稷根系侵染率,P60处理下根系侵染率达到了56.9%。与CK相比,B、P60、B+P60处理对柳枝稷植株高度、叶片SPAD值、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各处理结合AMF的植株高度、叶片SPAD值、生物量均显著升高,但接菌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除了P60处理下地上部Se和Cd含量及B+P60处理下地上部Cd含量高于CK外, B、P60、B+P60处理下P、Se、Cd与CK无显著差异;接种AMF后CK和B处理下地上部Se和Cd含量均高于未接菌处理,且B+AM处理地上部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接菌后P60处理地上部Se和Cd含量均低于未接菌处理。此外,无论是否接种AMF,B和B+P60处理根系Cd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P60,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CK,土壤酸性提取态Cd含量低于CK和P60。接种AMF后CK、B和B+P60处理的土壤残渣态Cd含量高于CK和对应未接菌处理,但接菌P60处理的土壤残渣态Cd含量低于未接菌处理。由此可见,B或B+P60处理提高了根系Cd和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了土壤酸性提取态Cd含量;二者结合AMF提高了柳枝稷生物量和地上部Se和Cd含量及土壤残渣态Cd含量。因此,AMF结合生物炭或生物炭/磷添加提高了柳枝稷生物量、Cd吸收量,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可以在重度Cd污染土壤中应用。  相似文献   
84.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农牧作物结构调整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苜蓿正常的生长发育。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是土壤中较为常见的共生菌,可与紫花苜蓿等豆科植物共生,并能与苜蓿形成AMF-苜蓿-根瘤菌共生系统。本研究利用摩西球囊霉菌和中华根瘤菌单接种、混合接种紫花苜蓿,比较单接种和混接种对其耐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单接种和混合接种与未接种(NI)相比生长量均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叶绿素含量更高,植株的根长、株高相对较大,分枝数较多,生长更加茂密。碱胁迫处理后,各组植株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混合接菌组则表现出更高的耐碱性,与NI组相比,主要表现在有较低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有较高的细胞相对含水量, 并且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酶的活性(SOD、POD、CAT)。综合以上指标分析,单接种和混合接种均能提高植株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膜的损伤,但混合接种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5.
接种菌根真菌的旱作水稻-绿豆间作系统养分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接种AMF对旱作水稻-绿豆间作系统作物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温室盆钵试验接种AMF,测定AMF的侵染率、作物养分含量、绿豆生物固氮能力和土壤养分变化。【结果】在间作接种条件下,接种菌根菌对绿豆的侵染率达到92.28%,而水稻侵染率仅为14.47%,与单作不接种相比,分别提高了11.95%和4.11%;同时也增加了绿豆和水稻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氮含量,分别是83.72%和64.83%,53.76%和41.29%;绿豆地上部和地下部铁含量分别增加了223.08%和60.19%;生物量最大增加了288.8%;根瘤个数和根瘤重量也有大幅度的增加。间作接种AMF处理绿豆根瘤的氮、磷和铁的含量,比单作不接种处理分别增加了80.14%、69.54%和139.62%。与单作水稻相比,单作绿豆和水稻与绿豆间作可显著提高土壤氮含量;绿豆单作处理或与水稻间作不接菌根真菌处理土壤磷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只有间作接菌处理的土壤磷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在旱作水稻-绿豆间作系统中接种菌根真菌改善了水稻和绿豆植株体内氮、磷和铁的含量;增加了绿豆根瘤个数及其干重,明显促进了绿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86.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受控试验法,设置无盐胁迫(0.046%)、轻度盐胁迫(0.2%)和重度盐胁迫(0.5%)3个盐分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分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量和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相同amf 处理的紫花苜蓿生长量显著降低(p4 hm2,约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6%。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影响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其营养、饲用价值居于各种牧草之首,同时叶片具有排盐机制,具有较强的耐盐性[1~3],在沿海滩涂地区广泛分布,是改良盐碱地的理想材料。如何利用和开发盐渍化土壤,提高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和产量日益受到重视[4~6]。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探索AM真菌(AMF)在牡丹种苗生产和观赏栽培中的合理应用,更好地利用其优势AM真菌菌种资源,培育优质牡丹菌根化容器苗,笔者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容器苗为接种对象,设计筛选AM真菌接种剂、接种期和栽培基质最佳组合。结果表明:AM真菌接种剂对牡丹丛枝菌根形成均有显著影响,以Glomus geosporum(Gg)和Glomus mosseae(Gm)混合接种剂在第3剂量水平下效果最显著;随着株龄增大,丛枝菌根侵染效果显著降低,当年生苗侵染率、侵染强度、丛枝着生率、侵入位点数与菌丝长度均最高,分别为94.64%、13.2、51.8%、6.3个/mm根长、9.58 m/g干土,均显著地高于1年生苗、2年生苗和3年生苗;在备选的4种栽培基质中,以泥炭:珍珠岩:河沙(1:1:1)基质最合适,在接种后112天时侵染率、侵染强度、菌丝长度最高,分别为90.20%、22.50和2.2 m/g干土,均显著(P<0.05)大于其他基质。因此,以当年生牡丹容器苗接种Gg+Gm,以及采用泥炭:珍珠岩:河沙(1:1:1)栽培基质最佳。  相似文献   
88.
盆栽基质对AM真菌及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法,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为供试菌种,以玉米(运单19号)为供试作物,研究了不同盆栽基质(J1,J2,J3,J4和J5)对AM真菌及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J1(黑石粉与壤土体积比为3∶1)对AM真菌及宿主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最大,与其他处理相比,菌根侵染率提高24.6%~114.1%,孢子含量提高12.9%~65.6%,玉米总干质量提高15.6%~109.2%,磷含量提高9.1%~84.6%。基质J3(灰石粉与壤土体积比为3∶1)对AM真菌及宿主植物的影响作用次之,基质J5(细红砂与壤土体积比为3∶1)的效果最差。此研究为优质AM菌剂生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9.
扩繁条件对3种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AM真菌的培养效率,降低培养成本,采用温室盆栽法,以玉米和红三叶草为宿主,以摩西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根内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 3种AM真菌为供试菌种,在以河砂、草炭、珍珠岩、蛭石和泥炭不同配比组成的3种基质中进行培养,并设置2个营养液浓度梯度(无营养液;10%浓度霍氏营养液),进行3×2因子交叉实验,通过测定侵染率、孢子密度以及宿主的光合特性,从而筛选出各菌种最优的轻型基质配方及其相应的营养液浓度。结果表明,P2(蛭石:草炭:河砂=4:1:1)配方是G.m和G.i良好的扩繁基质,P3(珍珠岩:蛭石:草炭:河砂=2:2:1:1)配方是最适合G.v的扩繁基质,在对菌种的侵染率、产孢量以及宿主植物的光合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优于其他配方。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研究中的3个基质配方,施加营养液的处理都明显降低了3种AM真菌的孢子数,降幅分别为43.51%~96.26%、57.50%~99.39%、27.79%~92.56%;且每个菌种的侵染率也不同程度地降低,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丛枝菌根菌丝桥传递作用对烟草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供体与受体植株间菌丝桥传递抗病信号对受体植株生长以及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在供体与受体烟苗植株间建立菌根菌丝桥,对供体植株接种青枯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体烟苗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条件下,再接种青枯菌,比只有菌丝连接的受体烟苗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PAL)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1%、29%和14%,地上部干重和植株磷含量也有相同的趋势;而在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条件下,供体烟苗接种青枯菌与否对酶的活性、植株干重及氮、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表明供体烟苗产生的抗病信号可以通过菌丝桥传递给受体烟苗,增强受体烟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