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5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86篇
  33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200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平湖坑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集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与一体,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本文从栽前准备、种植要点、藕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栽培技术管理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2,(11):46-48
樊增祥写过一首《秋夜同索生煮茶》的记事诗,较为真实地记述了早年发迹前,与一位叫“索生”的得意门生秋夜读书品茶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郭丹英  江皓 《茶叶》2006,32(4):233-234
我省产茶历史悠久,名茶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西湖龙井茶。龙井产茶可追溯到唐宋,明代更是声名鹊起,到了清代,由于乾隆皇帝的格外推崇,龙井茶的名声已在诸茶之上。从晚明开始,中国茶叶开始大量运销海外,清时欧美各国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大大促进了中国茶叶的生产和销售。龙井茶除作为贡茶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贡宫里外,大量的还是作为商品流通。到了民国时期,龙井茶按不同的产地被商家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字号,而以狮峰所产龙井为珍,每到春茶上市之时,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杭城采购龙井茶。当时杭州城内的茶庄、茶号特别多,大多数以经营…  相似文献   
14.
西津水库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对西津水库米埠坑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两个年度共8次调查。第一年度发现浮游植物6门53属,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35.18×10^4ind·L^-1,生物量为1.07mg·L^-1。第二年度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7属,年平均数量为19.77×10^4ind·L^-1,生物量为1.22mg·L^-1。各站住的数量和生物量显示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处于贫营养向中营养转化阶段。而Shannon—Veaner指数表明:第一年度春季2#、3#站位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其他均为中营养化水平。结合综合营养指数进行评价,证明米埠坑网箱养殖区处于中营养水平,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庭院石榴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爱红 《落叶果树》2009,41(3):40-40
石榴树,叶片碧绿,花红似火,果似灯笼,枝干虬曲,树姿优美,极具观赏价值,历来是庭院栽培的首选树种之一。庭院内栽培石榴树,应选择合适的位置,一般选择庭院北侧、东侧、西侧及庭院中部栽植,离开建筑物至少2m,以满足其树冠扩展和对光照的要求。石榴树秋栽或早春栽植均可。北方以春栽为宜。栽植前要对庭院土壤进行深翻熟化,深翻深度50cm左右,去除石子、砖瓦和白色垃圾等杂物,换上肥沃土壤。栽植坑深40cm,长宽各60~80cm,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云龙河三级水电站大坝下游消能区泄洪冲刷坑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开挖的方式模拟泄洪冲刷坑,分析冲刷坑对两岸边坡应力状态、变形状态及稳定性的影响;模拟了两组优势节理,分别研究了岩块和两组节理的点安全度及屈服区分布;采用遗传算法搜索了可能最危险滑动面;阐述了评价大坝下游消能区泄洪冲刷坑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金晶  陆德彪  刁学刚 《茶叶》2014,(1):61-63
1 黄旭明副省长对龙井茶证明商标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龙井茶实施证明商标保护五年来,西湖龙井茶、新昌大佛龙井茶、嵊州越乡龙井茶、淳安千岛玉叶牌龙井茶、萧山湘湖龙井茶等“龙井茶家族品牌”齐头并进,强势崛起,浙江绿茶的“龙井茶品牌板块”已经成型。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和培育,龙井茶取得了“品牌提升、量值齐增”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肥水坑施技术下苹果树根系及土壤水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雨养条件下山地老果园布设肥水坑(water-wertilizer pit,WFP)技术对红富士老果树(Malus pumila Mill)根系及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无肥水坑处理为对照(CK),利用管式TDR系统监测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利用根钻法获得21a生旱地果园0~300 cm土层的根系干质量密度。结果表明:WFP能够显著增加果园含水率低值区间(≥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WFP60(60 cm坑深)处理土壤平均含水率增量(145.4%)最显著。WFP40(40 cm坑深)根际土壤湿润区主要集中在≥40~100cm土层,WFP60在≥20~140 cm土层,WFP80(80 cm坑深)主要集中在深层土壤≥140 cm土层。在0~200cm试验土层,WFP60处理土壤多次平均含水率值都最高,为11.02%,依次为WFP40(10.67%)和WFP80(9.80%)。总根系质量密度WFP60处理最大(594.76 g/m3),WFP40(579.08 g/m3)和WFP80(491.82 g/m3)次之,CK最小(372.12 g/m3)。根系在0~100、≥100~200和≥200~300 cm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为:CK(69.88%、13.74%和16.38)、WFP40(66.04%、14.26%和19.70%)、WFP60(70.35%、24.08%和5.58%)和WFP80(46.54%、15.04%和38.42%),其根系分布与水分分布正相关。该研究表明WFP能够显著改变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分布,坑深越大向下湿润的土体范围也越深;从而显著促进果树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在不同湿润土层的分配比例关系。总体而言,WFP60处理效果显著好于WFP40和WFP80处理。研究结果将对黄土高原旱地果园集雨和灌溉制度的制定和肥水坑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蓄水坑灌苹果园的合理施肥量,同时为蓄水坑灌条件下苹果树光合模型影响因子的选取提供依据,并为蓄水坑灌下果园水肥高效管理提供参考。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50、300和600 kg/hm~2,通过原位试验测试不同施氮水平下,苹果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气象参数,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基于关键因素的回归预测方程。结果表明:①蓄水坑灌下叶片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受施氮量影响明显,且均表现为单峰形式,峰值于施氮量300 kg/hm~2时出现。②蓄水坑灌条件下气孔导度、叶绿素a、叶绿素b、施肥量、太阳辐射强度及相对湿度与苹果叶片光合速率为极显著相关,气温与叶片光合速率相关性相对较低。③施肥量与苹果树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a及叶绿素b均为极显著相关;其主要通过影响叶绿素b和气孔导度间接影响叶片光合速率,其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75和0.547。④蓄水坑灌下,关键因素为气孔导度、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同时,基于关键因素的光合速率回归方程的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灌后复水(降水)对土壤中水氮分布的影响以及选择合理的灌施方式,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在蓄水多坑肥灌条件下不同降水量(30.624,37.334,43.56 mm)所对应单坑不同复水量(140.1,228.7,400.5 mm)和不同复水时间(灌后1,5,10 d)对土壤水氮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水后土壤含水率增大,复水量为228.7 mm及以上时,30~8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含水率均达到田间持水率的80%以上,且复水量越大或复水时间间隔越短,复水后水分分布越均匀;硝态氮在湿润锋处积累明显,复水后坑壁附近土壤硝态氮质量浓度降低,硝态氮质量浓度峰值向远处推进,复水量越大或复水时间间隔越短,硝态氮推进越远且向深处迁移越明显;复水后铵态氮质量分数在近坑处降低,在距坑较远处增加,但变化幅度均不大,复水量越大,或复水时间间隔越短,对铵态氮质量浓度影响越大,复水后土壤铵态氮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