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58篇
  免费   1408篇
  国内免费   3926篇
林业   1079篇
农学   4782篇
基础科学   80篇
  1757篇
综合类   16986篇
农作物   2918篇
水产渔业   1599篇
畜牧兽医   13743篇
园艺   1905篇
植物保护   1143篇
  2024年   428篇
  2023年   1401篇
  2022年   1576篇
  2021年   1609篇
  2020年   1398篇
  2019年   1719篇
  2018年   869篇
  2017年   1293篇
  2016年   1543篇
  2015年   1592篇
  2014年   1828篇
  2013年   1870篇
  2012年   2735篇
  2011年   2783篇
  2010年   2651篇
  2009年   2792篇
  2008年   2788篇
  2007年   2293篇
  2006年   1931篇
  2005年   1790篇
  2004年   1512篇
  2003年   1387篇
  2002年   940篇
  2001年   1000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438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313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63年   7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应用PCR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州成熟外膜蛋白H基因(ompm H),将ompm H片段按正确的阅读框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获得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ompm H。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当转化菌的D600nm值达到0.6~0.8时,对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的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温度等条件进行了试验,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定融合蛋白GST-ompm H表达的最适条件。结果,当细菌的D600nm值为0.6~0.8时,IPTG最佳诱导浓度为0.8mmol/L,最佳诱导时间为4h,最适诱导温度为25℃。并用免疫印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GST-ompm H能与C48-1外膜蛋白免疫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pGEX-6p-1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保留了天然蛋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92.
猪血浆蛋白(酶)多态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浆蛋白 (酶 )多态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测定了杜洛克、长白、大白、杜×长大、大×长大、长×大、大×长共 7个品种 (组合 )的 8个血浆蛋白 (酶 )位点的多态性及部分生长和胴体性状 ,计算了平均基因杂合度与部分经济性状实测值和杂优率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 ,平均基因杂合度与遗传距离呈正相关 ,与日增重、屠宰率、背膘厚、后腿比例的实测值或杂优率呈正相关 ,与眼肌面积的实测值和杂优率呈负相关 .平均基因杂合度和亲本间遗传距离可为预测杂种优势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193.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利用历史 ,介绍了我国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在对野生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遵循的引种驯化基本原理及园林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4.
水稻对低温最敏感的生育期是孕穗期,特别是从四分体到早期小孢子阶段,主要受害特征是由花药发育不完全和花粉败育引起小穗授粉失败。孕穗期低温还能引起小穗退化。水稻对低温的第二个敏感时期是开花期;低温阻碍了开花,在此期间花药开裂和花粉萌发都受到了影响,导致了不育小穗的增加。在日本北部和其它国家,如加利福尼  相似文献   
195.
《分子植物育种》2004,2(1):155-155
为了促进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与育种学、进化与分类学、群体与数量遗传学、微生物学、海洋生物及热带生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海南省生物工程协会与分子植物育种编辑部拟定于2 0 0 3年 8月 2 - 1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海南省农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举行分子植物育种理论与实践讲习班。本期讲习班由方宣钧博士、吴为人博士主讲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研讨班结束后将给学员发结业证书。本期讲习班的主要内容 :植物遗传群体和突变库的建立和应用 ,DNA分子标记原理与应用 ,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质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数量性状基因…  相似文献   
196.
《农村科学实验》2005,(12):22-22
目前,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科学家们正在联手进行一项生物基因移植试验。为了得到更适合人们食用的优质奶制品,他们将把人类基因移植到母山羊体内。  相似文献   
197.
蓝胸鹑Cotumix Chinensis (Indan Blue Quail)隶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鹑类。别称蓝胸鹌鹑、桂花雀、小鹌鹑、迷你鸡等。体长11~16厘米,体重30-57克。  相似文献   
198.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简要介绍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位置、结构、表达、调控机理,并初步探讨了这两个基因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9.
《技术与市场》2004,(3):23-23
日本东京大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专家用一种细菌作为介体,把大豆基因注入水稻的DNA中,以促进水稻制造铁蛋白,结果发现,这种稻米的含铁量十分丰富,一个成人每天只要食用200克左右这种稻米,就基本可满足人体对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0.
一种新的作物诱变育种方法--航天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侠礼 《种子》2004,23(9):94-95
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高科技情况下的延伸.航天育种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基因资源,培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