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23篇 |
免费 | 181篇 |
国内免费 | 35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1篇 |
农学 | 381篇 |
基础科学 | 71篇 |
533篇 | |
综合类 | 1938篇 |
农作物 | 613篇 |
水产渔业 | 63篇 |
畜牧兽医 | 436篇 |
园艺 | 315篇 |
植物保护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214篇 |
2022年 | 269篇 |
2021年 | 281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73篇 |
2016年 | 184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21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157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实验分离提取杨凌媚丽葡萄新酒中的香气糖苷,添加优选野生胶红酵母的糖苷酶液,进行催化水解实验,萃取水解生成的品种香气成分,进行GC-MS检测分析。以杏仁β-糖苷酶、黑曲霉果胶酶、La Fort商业果胶酶作催化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杏仁β-糖苷酶标准品催化水解生成的游离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最多,其次是野生胶红酵母酶液和黑曲霉果胶酶。酶促水解生成的游离成分中,萜烯类和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能够赋予葡萄酒果香和花香,微量的酚酸酯可增加香气的复杂性,而含量很高的脂肪族类化合物和挥发性酚类会带给葡萄酒不良气味。因此,具有中等催化水解香气糖苷能力的野生胶红酵母的糖苷酶具有良好的增香酿造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2.
73.
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不同红色、白色酿酒品种所酿造的干红、干白葡萄酒香气的化学成分,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3个单品种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干红和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TI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分离出56、46、49和33个峰,鉴定出55、45、47和32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为99.71%、99.84%、90.78%和98.97%.它们主要是脂肪羧酸、脂肪醇、芳香醇、低级脂肪酸、脂肪酮、杂环类(呋喃类、噻吩类)、醚类等.在干红、干白葡萄酒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种类相似,而微量特征香气成分差异较为显著,从而构成各类不同品种葡萄酒独特香气和风格. 相似文献
74.
75.
76.
黄光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萎凋过程利用黄光照射茶叶,分析黄光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照射处理对红茶的外形和汤色品质影响较小,香气和滋味品质显著提高,香气的甜度以及滋味的鲜爽度和甜度显著提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多酚和可溶性糖外,黄光处理对红茶的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较显著。红茶经过黄光处理后,其儿茶素总量提高21.6%、茶黄素含量提高17.6%、氨基酸含量提高6.8%,香气总量增加21.7%,而醛酮类和烷烯烃类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7.
依据小麦子粒含硫量和N/S比值的差异,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供试的12个小麦品种分为3 组:高N/S比组、中N/S比组和低N/S比组。研究不同类型小麦氮硫积累特性及其与子粒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植株的氮素积累量与硫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素收获指数与硫素收获指数之间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高N/S比组品种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或氮素收获指数,但硫素收获指数或硫素积累量相应较低;中N/S比组品种氮素收获指数高,硫素收获指数亦高;低N/S比组品种硫素积累量和硫素收获指数均较高,但氮素收获指数较低,植株体积累的氮素和硫素在子粒中分配比例的不同是品种间子粒N/S比值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N/S比组品种比较,子粒谷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比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子粒N/S比值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适宜的N/S比有利于子粒谷蛋白的积累及子粒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