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6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163篇
农学   328篇
基础科学   468篇
  250篇
综合类   2432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1289篇
园艺   188篇
植物保护   74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牧、水产等养殖业中。近年来,养殖人员对科学知识的缺乏以及经济利益的趋势,滥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动物源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进入人体后,会抑制部分敏感菌群,使人体内微生物群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损害人体健康。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安全越发重视,畜产品检测已成为农业检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重点简述动物源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2.
为促进河西堡化工园区的高质量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通过野外调查、水化学样品采集测试、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模型、氯碱指数、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园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与高氟水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园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和SO4·Cl-Ca·Mg型水,劣质组分主要为TDS、F-、SO■、Cl-。地下水中F-含量为0.23~5.23mg·L-1,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高氟地下水占比达76.5%,主要分布于pH为7.56~8.25的弱碱性地下水中,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型。高氟地下水的成因主要受控于含氟矿物的风化溶解与阳离子交换作用,次要控制因素为吸附解吸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及含钙矿物的沉淀,人类活动对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园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和饮水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葡萄及葡萄酒中的C13-降异戊二烯衍生物由于较低的阈值和独特的花果香气特征备受关注,它们是非芳香型葡萄品种所酿造的葡萄酒中品种香的重要组分.笔者综述了C13-降异戊二烯衍生物的合成和转化以及在葡萄果实发育和葡萄酒发酵与陈酿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火龙果溃疡病是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严重危害火龙果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离体枝条试验和大田试验评价了25% 吡唑醚菌酯·毒氟磷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 吡唑醚菌酯·毒氟磷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值为1.628 mg/L),其毒力略高于单剂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105.
为明确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于2020年8月在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南店村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一次后,每667 m2用40%咪铜·氟环唑50 m L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60.52%和75.46%;施药两次后,每667 m2用40%咪铜·氟环唑50 m L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99.19%和95.35%。研究结果为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治、延缓水稻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卫星降水产品在缺资料地区开展水文气象研究及径流模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卫星降水产品的精度可能会影响径流模拟效果。采用多种统计指标和VIC水文模型综合评估5种卫星降水产品(CMORPH-BLD、GSMaP_Gauge、CMFD、MSWEP和PERSIANN-CDR)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精度和拉萨河流域的水文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CMORPH_BLD和GSMaP_Gauge在少雨季存在低估,CMFD在少雨季与观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MSWEP和PERSIANN-CDR在多雨季和少雨季存在高估。降水量方面,CMORPH-BLD和CMFD均较为接近观测值,其他降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估。(2)日尺度上,除CMFD外其他卫星降水数据与观测值具有较小的相关性(0.26~0.45),CMORPH-BLD和CMFD和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MFD和MSWEP探测小降水事件(0.1,0.5,1 mm/d)的能力优于GSMaP_Gauge。各卫星降水产品在探测强降水(2,5,10 mm/d)方面能力不足。日降水2 mm/d的降水阈值为各分类指数的变化点。(3)月尺度上,各降水产品与观测值具有很...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化学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稻田生态系统中氟迁移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硫酸铝、脱硫石膏和有机复合改良剂作用下的土壤各形态氟含量变化,以及土壤氟向水体和地上部植株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化学改良剂影响苏打盐碱土—水—作物系统中氟的迁移及生物有效性。种稻后各改良剂处理的土壤水溶态氟变化范围为8.33~20.90 mg/kg,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硫酸铝处理下降得最多,降低60.15%;可交换态氟和有机束缚态氟呈增加趋势,其中有机复合改良剂处理增加得最多,分别为79.54%和86.37%;种稻前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氟变化较复杂,其中硫酸铝处理无显著变化,对照处理和有机复合改良剂处理分别增加19.05%和42.03%,而脱硫石膏处理下降22.79%;残余态氟和总氟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机复合改良剂处理的残余态氟降低得最多,为35.50%,硫酸铝处理的总氟降低得最少,为10.47%,其余处理降幅为12.50%~12.55%。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壤中氟向水中累积释放总量为对照>有机复合改良剂>脱硫石膏>硫酸铝,与对照相比,其他3个处理分别降低3.25%,5.13%和5.1...  相似文献   
108.
土壤氟是食物和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研究土壤氟的化学组成和分布特征对了解地氟病病源和保障食品安全及地下水水质有指导意义。以焦作市某排氟工厂周围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碱熔法和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人为污染环境下土壤剖面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典型土壤剖面中全氟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440 mg kg-1),土壤氟轻(偏中)度污染,且氟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各赋存形态氟按含量大小呈残余态>有机束缚态>水溶态>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规律,研究区土壤水溶态氟、水溶态氟与总氟的比值(1.62%)均偏高,对浅层地下水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铝、氟及其交互作用对白茶和智仁早茶根际土壤酶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单独施铝处理中,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其它土壤酶活性均随铝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Al浓度高达400mg/kg时,对酶呈现出抑制作用,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单独氟处理下,磷酸酶、尿酸酶活性变化不大,随着氟浓度的升高,除多酚氧化酶活性受抑制外,其余的酶活性也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F浓度高达120 mg/kg时,对酶产生抑制作用,总体上氟的影响不如铝显著;铝、氟复合处理条件下,铝与氟之间联合作用对脲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尿酸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交互效应,其作用方式因铝、氟处理浓度组合、酶及茶树品种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还发现,铝、氟对茶树根际土壤酶的交互效应与铝氟浓度的比值有密切关系,且不同的酶活性达最高时的铝氟比值基本相同,表明在茶树体内代谢中铝、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在两个茶树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尤其以酸性磷酸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最为显著,总体上白茶根际土壤酶对铝、氟及其交互作用较智仁早茶更敏感,两茶树品种之间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与茶树根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0.
日光温室内置式太阳能集热调温装置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提高冬季日光温室内的温度,研究开发了贮蓄太阳热能用于夜间温室内加温的太阳能集热调温试验装置.该装置垂直固定在日光温室内靠近北墙的钢筋拱架上,利用冬季晴天时北墙部位的太阳辐射热量使水增温,并把水储存在蓄热水箱内;夜间温室内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利用所贮蓄的热量再给温室加温.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白昼贮热与夜间加温效果明显,白昼集热可使水温提高20℃以上,夜间用蓄积的热量加温,可以使室内气温平均提高约1.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