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林业   494篇
农学   407篇
基础科学   99篇
  425篇
综合类   2865篇
农作物   46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21篇
园艺   595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促进山鸡椒产业化规模发展,通过对山鸡椒不同密度的人工栽植与野生苗培育对比试验以及茶椒间作试验,结果表明,山鸡椒人工栽植成活率均在90%以上,面积保存率达100%;人工林比同密度野生林单位面积产量增长90.4%~96.3%,栽培密度1 110株/hm2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比1 665株/hm2人工林增长17.3%,比1 995株/hm2人工林增长36.6%;栽培密度为495株/hm2的茶椒间作山鸡椒总收入比330株/hm2株增长10.9%,比630株/hm2增长8.3%。由该试验可知,山鸡椒人工林比野生林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抗逆性增强。人工纯林最适合密度为1 110株/hm2,茶椒间作最适合密度为495株/hm2。同时加强抚育、施肥、修剪、疏雄等措施,可显著提高山鸡椒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南疆林果规模不断扩大,林间间作套种作物越来越少,特别是秸秆可作饲料的棉花、玉米、小麦等作物种植面积逐年缩减,农区养殖业饲草料的紧缺程度不断加剧。为筛选出适宜林果区间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喀什、和田地区的部分县市开展了“饲草菊苣”试种工作。本文就饲草菊苣试种情况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93.
<正>1种植模式玫瑰花、小麦、玉米间作套种,按行距6 m、种植带宽1 m的模式栽植玫瑰花,在行间种植冬小麦,冬小麦按"6套2"模式,再套种10行玉米。667 m22品种选择玫瑰花实际种植面积133.4 m2,粮食实际种植面积533.6 m2。玫瑰花选用本地重瓣红玫瑰,冬小麦选用新冬20,玉米选用郑单958或新玉41、沈玉2002。3栽培技术3.1玫瑰花种植技术3.1.1土地准备定植前平整土地,然后根据地势和土地方位定行向,东西向或南北向均可。确定行向后按行距、沟宽30 cm,深20 cm的标准挖定植沟。  相似文献   
94.
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园栽培管理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茶园的立地条件、茶树的品种选择、种植、水肥管理、茶树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采摘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更好地建立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5.
间作对红壤旱地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棉花适宜的耕作方式,增加棉花产量、改善品质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棉花单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了棉花与大豆、玉米和甘薯间作对棉花株高、果枝数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较单作可提高棉花第一果枝高度和第一果枝节位;促进棉花株高、果枝数、真叶数的增加;可增加棉花成铃数,特别是提高伏桃比例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可降低马克隆值和提高断裂比强度从而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综合分析认为,棉花间作甘薯的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6.
经过生产实践,探索总结出林下鸡腿菇的高产栽培技术,从季节安排、菌种准备、选地建棚、栽培管理的各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鸡腿菇林菌间作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7.
介绍成龄油棕园林下间作生姜的栽培技术方法,并对间作效益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间作效益的大小需考虑油棕园的荫蔽度。  相似文献   
98.
从自然条件、选择品种、栽培模式、栽培技术、效益分析等方面,详细总结棉花西瓜间作技术,以期为棉花西瓜的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西双版纳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橡胶林地间作菠萝的关键技术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幼龄树行间空置撂荒现象,将杂粮作物与其有效整合,"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林粮业的稳定发展;还就与幼林间作的几种杂粮的产量、效益、间作年限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幼龄树林与杂粮间作提供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