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8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林业   667篇
农学   1015篇
基础科学   552篇
  365篇
综合类   5260篇
农作物   1017篇
水产渔业   405篇
畜牧兽医   2237篇
园艺   938篇
植物保护   224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632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610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429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1篇
  1973年   7篇
  195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新疆昌吉老龙河地区的西瓜免整枝简约规模化栽培技术,以露地地膜下滴灌种植为主,有一定面积的提早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采取3个播段的不同播期来有效延长采收期,以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具体是采用90 cm宽地膜覆盖,株距60~80 cm,667 m^2保苗600~800株,当主蔓伸长至30~50 cm后开始打头,严格选瓜留瓜,注重水肥运筹,达到单瓜质量8~15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5%,667 m^2产量6~8 t。该栽培技术既可大大节约人工,又可保证西瓜优质高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52.
为明确黑龙江省采集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育性能力和交配型分布,采用2株标准菌株GUY11(MAT1-2)和KA3(MAT1-1)对2016—2017年黑龙江省西部、东部、中部3个地区经单孢分离的241株稻瘟病菌进行育性测定,并利用PCR技术对其交配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东部、中部的241株稻瘟病菌中可育性菌株比例为11.62%,其中雌性菌株、雄性菌株、两性菌株分别占1.66%、4.56%和1.25%,不能判断其性别的未知菌株占4.15%。采集自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可育性差异均较大,西部、东部、中部地区可育性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13.25%、7.27%和12.62%;2016年采集的稻瘟病菌可育性较高,可育性菌株出现频率为25.30%。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同时存在MAT1-1和MAT1-2两种交配型,主要以交配型MAT1-1占优势,出现频率为58.92%,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出现频率为8.30%。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交配型亦有差异,交配型为MAT1-1的菌株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出现频率最高,为72.73%,在中部、西部地区的出现频率次之,分别为61.17%和46.99%。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的稻瘟病菌同时存在2种交配型菌株,其交配型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但其可育性及交配型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253.
为新疆杏褪绿卷叶病的田间快速诊断和检测提供新方法,根据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tuf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1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建立适用于快速检测杏褪绿卷叶植原体的LAMP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出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检测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且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对反应结果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254.
脱毒微型薯生产和育苗技术是一种甘薯种薯种苗相关的新技术。为了给甘薯脱毒微型薯的种苗生产提供依据,于2017—2018年进行脱毒微型薯不同种薯大小和育苗方法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甘薯脱毒微型薯的种薯越大,种薯出苗数越多,种苗素质越好,以8.0 g种薯高密度育苗的出苗效果最佳。稀播育苗能显著提高种薯的出苗数和种苗素质,在同样的用种量下,5~10 g微型薯稀播壮苗的效果最好。采用大棚一次性育苗,约10 g脱毒微型薯的种苗繁殖系数可达28.3,甘薯生产用种量约为15 kg/hm~2;采用"加温育苗圃+大棚采苗圃+小拱棚采苗圃"二级育苗,约10 g脱毒微型薯的种苗繁殖系数可达87.0,甘薯生产用种量可控制在5.25 kg/hm~2以下。  相似文献   
255.
为避免水稻钵体软盘穴播量检测过程中的秧盘背景分割和稻种特征的手工设计及提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水稻钵体软盘穴播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可自动学习和提取不同穴播量的水稻种子特征,实现常规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钵体软盘穴播量为0、1、2、3、4、5、6及7粒以上共8种播量的自动检测。本文在每层卷积单元网络结构参数保持固定的前提下,选取2~4层共3种不同卷积单元数量的网络结构对RiceCountCNN模型性能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模型深度加深,模型检测精度逐渐提高。本文在3层RiceCountCNN模型网络框架下,按卷积核的大小递减和数量递增原则选择得出不同的卷积核网络参数组合方式,最终优化得出网络结构为9C16-AP2-7C32-AP2-5C64的模型性能最佳,平均正确率达到98.76%。为测试RiceCountCNN模型的性能,每个水稻品种选取1幅19穴×14穴的图像作为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试验结果得出模型针对常规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的检测正确率分别达到97.37%、98.12%和90.98%,每幅图像的检测时间小于2.33 s。研究结果满足精密育秧播种实际工况检测要求,该研究为实现水稻精密衡量播种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6.
辛洪梅 《中国种业》2020,(10):76-77
育龙7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空育131为母本,以IR73689-76-2为父本第一次有性杂交,再以其F1为母本,空育131为父本进行回交,按系谱法进行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是适应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的优质与高产并重的品种。  相似文献   
257.
番茄钵苗茎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番茄钵苗茎秆力学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可为番茄钵苗移栽机夹茎式自动取苗机构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为此,利用DF-9000型动静态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适栽期番茄钵苗茎秆进行拉伸、弯曲试验,利用TA.XT plus型质构仪对适栽期番茄钵苗茎秆进行了压缩性能试验,获得其在试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加载速度下,平均抗拉断力大小随夹持茎秆位置的升高而减小;相同取样部位条件下,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所用的弯曲载荷力增大;相同加载速度下,番茄钵苗茎秆最大压缩力随取样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茎秆根部最大压缩力值最大;相同取样部位在一定压缩位移条件下,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大,压缩载荷随之增大。研究结果可为番茄钵苗夹茎式自动取苗机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8.
分析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中农机农艺融合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59.
王艳红 《乡村科技》2024,(1):106-111
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公共开放空间,极具活力和特色。为全面了解洛阳市洛宁县滨河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并进一步优化,在该公园北岸城区段进行实地调研,对公园内的植物配植和生长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植物景观中应用植物39科62属69种,其中乔木类29种,灌木类22种,地被类18种;发现该公园存在常绿植物数量偏少、乡土树种种类不足、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及养护管理不善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增加常绿树种数量、合理使用乡土树种、优化植物群落景观和开展低成本养护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60.
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可实现壮秧无植伤精准有序移栽,具有诸多优点。在辽宁滨海稻区规模化稻蟹综合种养条件下,应用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实现高产栽培,需要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深入融合,需要围绕水稻、河蟹产量的最大化与品质的最优化做好育秧、移栽及田间水、肥管理等工作。阐述了规模化稻蟹综合种养条件下实现水稻钵苗高产栽培的四项关键技术,即标准化壮秧培育技术、精确移栽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科学管水技术,以利于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