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林业   45篇
农学   422篇
基础科学   1篇
  64篇
综合类   808篇
农作物   250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10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解胡麻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方式,采用气象色谱仪测定了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和河北张家口3个环境下的胡麻亲本DYM与STS及其衍生的23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F6∶7))的脂肪酸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三个不同地点的胡麻脂肪酸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甘肃定西地区棕榈酸、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为4对主基因模型;(2)宁夏固原地区棕榈酸含量为多基因模型,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均为4对主基因模型,油酸含量为3对主基因模型,亚油酸含量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3)河北张家口地区棕榈酸、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均为无主基因模型,油酸含量为多基因模型,亚油酸含量为4对主基因模型。相关分析表明,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硬脂酸与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选育高亚麻酸含量等优质专用品种时,除注重主基因的作用外,还要注重环境的变化对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番茄果实耐贮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80份番茄地方品种和自育自交系为材料,对它们的果实硬度和果实软化速度的遗传表现,以及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硬度和软化速度在基因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成熟期的果实硬度和软化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也有一些硬度很低的品种,软化速度反而很慢,耐贮性非常好;软化速度和果重、果型指数、含糖量、果实含水量等无显著的线性相关,说明耐贮性同这些重要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能够对它们进行同步改良。F1果实的软化速度表现为部分显性,耐贮性一般倾向于不耐贮的亲本;只有双亲的果实软化速度都比较慢时,杂种后代的果实才表现出良好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究红掌杂交后代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将红掌盆花品种‘粉冠军’‘紫公主’‘骄阳’分别与红掌切花品种‘卫城’‘欢呼’‘热情’配成了3组杂交组合,对F1代的株高、佛焰苞长、肉穗花序长等15个重要观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1代平均株高、佛焰苞长、佛焰苞宽、左耳心距、右耳心距、肉穗花序长、肉穗花序粗(顶端、中部和底部)、花梗长、花梗粗、叶柄长、叶柄粗、叶片长、叶片宽杂种优势指数分别为:139.35%、99.65%、107.05%、85.84%、97.55%、103.31%、104.15%、106.28%、107.63%、116.36%、110.36%、142.46%、109.76%、117.90%和128.10%,且有大量超亲个体出现,F1代整体表现出明显的偏切花遗传,杂种优势明显,但不同组合杂种优势略有不同;聚类分析将15个数量性状聚类分析为4大类:1)佛焰苞类,2)肉穗花序类,3)花梗和叶柄类,4)叶片类。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类组内性状相关性极显著,不同类组性状间相关性减弱或不相关。综上表明:红掌杂交F1代各表型性状分离广泛,具有丰富变异性,可根据育种目标对所需性状进行定向选择,有效地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近年来由白背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开展该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将为抗性育种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分析了抗性材料D4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特征,并通过广恢998/D4F2群体分析该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利用QTL-seq技术联合遗传连锁分析定位主效抗性QTL。【结果】D4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毒性而非抗虫性,且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QTL-seq和连锁分析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效抗性QTL定位于第9染色体上,命名为qSRBSDV9。利用代换作图法进一步将qSRBSDV9定位在102.3kb的区间内,该区间包含21个预测基因,其中9个基因与赤霉素信号传导相关。【结论】揭示了D4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特征及遗传规律,精细定位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效抗性QTL qSRBSDV9。这为该QTL的图位克隆及育种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外引玉米杂交种通过多年连续自交获得1份穗上叶片数为7~10片的自交系LY-1。研究该材料穗上叶片数的遗传特性,分别将其与3个不同穗上叶片数材料L583、LS-1和昌7-2不同遗传背景的自交系杂交,获得3个衍生的后代分离群体。通过穗上叶片数、株高、穗位高和穗高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F_1的穗上叶片数介于双亲之间,偏高亲值,没有明显杂种优势,表现出不完全显性遗传特性。株高、穗位高以及穗高系数均表现超高值亲本,具有极强的杂种优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上叶片数与穗高系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位高以及穗位高与穗高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从各性状的遗传力来看,3个群体株高和穗位高的平均遗传力较高,均在75%以上;其次是穗高系数;穗上叶片数的遗传力仅为62.43%。因此,利用LY-1作为多叶资源进行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可降低穗位相对高度,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奶牛血浆催乳素(Prolactin, PRL)浓度的群体特征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和生理阶段下的变化规律,估计牛血浆PRL浓度的遗传参数,探究PRL、PRLR和TRH基因多态性与血浆PRL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14和2017年对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的472头泌乳期荷斯坦牛进行血浆PRL浓度测定,共获得1 169条数据。首先,采用固定模型分析采样季节、胎次、挤奶前后和泌乳阶段对奶牛血浆PRL浓度的影响;然后,采用重复力动物模型估计血浆PRL浓度的遗传参数;此外,通过扫描PRL、PRLR和TRH基因的多态位点,对血浆PRL浓度进行基于多态位点和单倍型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泌乳期荷斯坦牛血浆PRL平均浓度为224.29 mIU/L,胎次、采样季节和泌乳阶段对血浆PRL浓度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血浆PRL浓度随胎次和泌乳阶段的推移而逐渐升高,春季和夏季时奶牛血浆PRL浓度极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2)血浆PRL浓度的遗传力为0.02,为低遗传力性状;3)PRL和PRLR基因基因中未发现与血浆PRL浓度显著相关的SNP位点,TRH基因的rs137596325、rs1...  相似文献   
997.
以玉米自交系LY8405为材料,以252CF裂变快中子源为手段,通过快中子辐射诱变并连续自交多代,选择培育出叶夹角突变体FU1603。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遗传,其穗三叶的叶夹角显著减小,叶片皱缩卷曲,株型更加紧凑,具有耐密植的特性。玉米叶夹角突变体FU1603的发掘与选育为玉米的株型育种以及高密度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  相似文献   
998.
东北大豆骨干亲本种质资源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优异大豆种质资源,以前期试验筛选获得的50份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态区的骨干亲本为试验材料,系统地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并对群体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农艺性状变幅较大,变异系数不大,说明资源群体有少数极端类型品种存在;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50份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同源性较大;聚类结果显示材料间差异不大,分类不明显;最终筛选得出部分株高、百粒重等重要农艺性状具有优势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999.
中国有机茶发展动态与若干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机茶是我国茶业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在介绍有机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我国有机茶的发展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对我国有机茶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00.
Basmatic370突变体BTX抗稻瘟病遗传分析及基因标记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TX是由Basmatic370突变而来的优质抗源籼稻品种,它对稻瘟病菌(Man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具有广谱抗性.为了挖掘和定位BTX含有的稻瘟病抗性基因,首先利用7个对丽江新团黑谷(LTH)致病,但对BTX非致病的稻瘟病菌株95-59a、98-288a、00-193a、05-20a、05-135a、06-138a和RB6分别接种以BTX为抗性供体、LTH为感病亲本获得的102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其中3个菌株95-59a、98-288a和05-20a在RILs后代群体的抗感比率符合R:S=3:1,其抗性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其余4个菌株00-193a、05-135a、06-138a和RB6在RILs后代群体的抗感比率符合1R:IS,它们的抗性由一对基因控制.本研究选用致病谱较广的菌株00-193a进行抗性基因标记定位,旨在鉴定出对华南稻区具有广谱抗性的稻瘟病基因.用菌株00-193a接种由BTX和LTH杂交获得的F2群体后代个体,F2后代群体的抗感比率符合R:S=3:1,表明BTX对接种菌株的抗性受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并由此构建了由400个极端感病个体组成的作图群体用于基因的分子定位.选用250个平均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对由00-193a接种的RILs群体构建的抗病池和感病池进行筛选和连锁分析.结果发现,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1个微卫星标记RM224与抗性基因连锁.进一步连锁分析表明,共有5个标记RM27181、RM27272、RM224、RM27334和RM37363与目的抗性基因Pibt(t)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7.74 cM、1.50 cM、0.25 cM、10.59 cM和13.24 cM.基因被初步定位于RM224和RM27334之间约10.84 cM的遗传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